摘 要:环境活动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成本会计信息也将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经营、业绩评价和投资决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的重要信息。分析企业环境成本计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制约企业环境成本计量的对策,从而对企业的环境成本进行正确的计量,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明确企业环境责任,将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支出纳入现行财务会计系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企业环境成本 成本计量 资本化 当期损益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3(b)-0173-01
环境成本是指企业因履行环境保护责任,降低环境负荷或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活动所发生的旨在取得环境保护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可货币化计量的各种耗费。现行企业财务系统虽考虑了部分涉及环境成本核算内容,但由于环境成本构成要素不确定和难以准确量化,现有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环境成本内容和企业环境管理方面的业绩。对企业环境成本会计计量的探讨,将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支出纳入现行财务会计系统,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明确企业环境责任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企业环境成本计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外部成本内部化的问题
环境保护要求减少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向外部环境排放的各种有害有毒物质的数量,企业是以盈利为目标的社会组织,为了增加盈利,必须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而这同环境保护的要求是存在矛盾的。很多有害有毒物质的排放,在现有和潜在可以开发出来的技术条件下,都是可以消除或是得到有效控制的,然而其成本却往往是企业难以承担的。即使那些企业有力量承担成本,企业也会在追求最大可能利润的内在动因驱动下,放弃对其加以采用的选择。
1.2 企业主动降低环境成本的问题
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往往会置社会责任于不顾。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借助外力,迫使企业按照由外部对其所施加的强制性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控制环境影响,最直接和常用的形式就是环保法规。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在内的一系列环保法规,但是配套的处罚和奖励制度很不完善,这些法规多是停留在宏观层面上的,没有具体的执行条例,对企业的规范是违反了法规处罚多,而对于那些主动采取措施保护环境的企业激励不够。由于环境影响尚不足以重要到成为影响企业形象,进而影响到企业竞争力的程度,企业很难自觉将环境保护水平提高到国家要求的标准以上。
1.3 企业环境成本计量中的技术性问题
传统会计计量的要求是严格按照经济业务的实际发生情况和交易价格来确定的,但是在涉及环境的一些支出中,有些情况与传统会计不同。比如,某一事件尚未真正发生或尚未全部完成,金额可能无法用交易价格确定甚至是根本无法用货币金额衡量,这就很难严格按照传统会计的要求去做。在环境成本的确认和计量方面,就应该强调事实和法律支持的逻辑判断,或者说高度精确性是次要考虑的、不能严格要求的。
2解决制约企业环境成本计量的对策
(1)解决外部成本内部化的对策是发挥会计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特殊作用,针对企业缺乏自我约束其环境行为和控制其环境影响的内在动因,会计以其特有的功能,影响决策者进行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为。环境成本会计扮演着这样一个角色,将企业对于外部环境所产生的各种本来无需企业自身加以报告并为之负责的影响加以确认、计量并作为企业的成本加以报告,进而使企业为之承担起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2)在国外有很多大型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已经意识到主动降低环境成本的重要性,随着我国融入国际社会,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将进一步严酷,我国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势必要采取多种对策,增强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其中,按照国际环境标准认证体系—— ISO14000系列组织生产,就是重要措施之一。这种认证并非强制性的规范,然而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必然会积极主动地实现其要求,自觉保护环境,主动确认和计量环境成本的动因将不断增强。
(3)在企业环境成本确认时,对于那些没有被确认为资产的环境支出,将其计入当期损益,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应该纳入损益的哪个阶段,却很难认定。具体来说,就是要确定某项成本应作为经常项目,还是作为非经常项目处理。也就是在营业内反映还是在营业外部分反映,如果在营业内反映,是列在哪个项目下。如果作为营业外部分反映,是属于与企业当期损益没有直接关系的临时性支出,还是对以前年度损益的调整。
3企业环境成本的计量
3.1 计量的多样性
企业环境成本的计量,关键要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即企业环境成本的取得和收益应相互配合。运用成本效益原则,首先要判断企业环境成本与环境收益的合理关系。企业本期发生的环境成本只能与企业本期的收益相配合,如果收益要等到未来才能实现,相应的费用就必须递延分配于未来的收益期间。
计量企业发生的环境成本,遵从传统财务会计的要求,对环境问题的影响予以适当货币化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够使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被纳入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之中。但是由于有些环境影响单纯使用货币计量难以准确表达,适当使用实物的、技术的或是经济技术的计量形式就非常必要。如计量废弃物处理成本时,辅之以吨、公斤、立方米等物理量度计量,使得信息使用者能得出一个较为完整的印象。
3.2 企业环境成本的计量
3.2.1 防护费用法
防护费用是指为消除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有害影响企业所承担的费用,用企业所承担的费用来衡量环境污染的损失。例如,出现了噪音污染,就可能需要对建筑物安装消音或隔音装置或做出其他处理,其所需支出就可以看作是环境污染的防护费用。同理,企业如未进行有效的污染防治,可以认为企业承担了一项债务,其金额应该根据技术要求或经验予以确定。
3.2.2恢复费用法
恢复费用是指恢复或更新由于环境污染而被破坏的生产性资产所需的费用,用恢复费用来衡量环境污染的代价。这种方法认为,恢复或防护一种资源不受污染所需费用是破坏环境资源造成经济损失的最低估计值。例如,有的企业将固体废弃物、有害材料堆放在某地或是将液体废弃物、有害材料存放于地下,长期以来势必要影响到土地、地下水,在其危害产生明显影响时,自然会要求企业采取某种措施予以恢复或更新,发生一定的支出。这种未来的恢复支出也应该在污染产生时开始估计,其金额也可以根据技术要求和研究予以确定。
参考文献
[1]肖序.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