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医院如何做好对医用耗材采购\\使用的内部审计

2011-12-31 00:00:00刘超
经济师 2011年11期


  摘 要:“医用耗材”的使用是医院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然而新形势下医院对于“医用耗材”的采购管理较之以前有了较大的变化。如何能够发挥医院内部的审计职能,有效地控制好、使用好“医用耗材”,为医院资金的收益最大化提供保障,文章结合医院实际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思路。
  关键词:医院 医用耗材 内部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199-02
  
  伴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各医疗机构尤其是医院担负起的社会责任较之以前明显增大,在目前医疗保障、分配体制、机制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就要求大批的医院进行内部挖潜,资源整合。为达到医院的内部优化资源配置就必须从人、财、物等方面入手。本文所要涉及的仅仅是“物”的其中一方面,也就是“医用耗材”。在当前的环境条件下,如何确保医院能够在健康、稳步发展的基础上,有效地控制“医用耗材”的对外采购和对内使用,扩大“医用耗材”的使用效益,已成为每个医院管理者所关注的重点之一;同时也必然将监督、监管的重任落在了医院的内部审计上。加强对卫生耗材审计,对规范卫生耗材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而促进医院加强经营管理和廉政建设,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①
  一、医院开展对“医用耗材”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医院虽然作为事业法人单位有别于工、商业企业的市场行为,但是在新的环境、条件下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必须要做好“开源节流”。与研发新医疗手段、科技项目相比,对内“节流”主要应该就是加强内部监督,开展有效的内部审计,加大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医用耗材”采购、使用的内部审计就是为医院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扩大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促进医院内部管理,达到提升医院整体的经济效益。
  二、“医用耗材”内部审计的特点
  1.审计的时点、时效性。任何一家医院计划采购的“医用耗材”项目均是医院在一定时期内维持正常运转或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和效益所必需的物资,任何原因的采购延迟都会影响到医院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医用耗材”价格波动频率快,且同一时期、同一品种的耗材,不同的供货厂商供给的价格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内部审计要有极强的时间观念,在有利于医院发展的时段内,及时、有效地完成对“医用耗材”的外购工作流程的合理性及厂商资质的合法性、产品合格性的内部审计工作。
  2.复合型知识面的内部审计人员。医院医用耗材采购的范围广、项目品种多,并且各种医用耗材都有自己的特性,这就决定了在对“医用耗材”审计时,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要有较多的复合型知识面。
  三、“医用耗材”内部审计的具体方式与方法
  1.审计方式。“医用耗材”的内部审计不同于常规的财务审计。常规的财务审计因为有纸质的或电子的记录可查阅,所以通常可以进行事中、事后的及时审计或跟踪审计。而“医用耗材”内部审计除了形成纸质或电子的记录可供审计调阅外,有必要在事前就进行同步审计,即在“医用耗材”采购事件发生前就介入,了解科室的需求,查阅相关采购部门的报批手续,即主管领导的批示。同时要配合职能部门进行初期的市场调研,做到“心中有数”。在此一系列过程中,任何一方面或任何步骤中存在可单独说明的情况时,要及时形成意见报上级领导和采购部门提起注意,并对最终的采购程序及结果进行跟踪性审计。这种事前参与的审计方式,可有效地填补采购中的漏洞。
  2.审计方法。
  (1)采购流程的审计。医院针对不同采购对象,前期制定了严密的采购程序,遵循采购程序规定的,一般不会产生不规范的行为。因此,内部审计的重点,就是全程参与院内招标采购,查阅相关部门申请、报批、审核、备案等纸质的记录资料是否完整,签字是否正确,同时审核有关职能部门是否按采购程序执行采购。
  (2)各种招标方式的审计。医院“医用耗材”的采购一般采取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议价等方式。对这些采购方式的审计,因采购方式不同,其方法各有特点。对于公开招标内部审计的重点在与到会投标方是否达到规定最下限,即参与公开招标的投标方不得少于3家;对竞争性谈判内部审计的重点在于查对投标商是否存在关联,即是否存在串通投标的情况;对议价内部审计的重点在于仔细观察辨别投标商是否存在通过院内人员提前获知标的的情况。以上几种方法进行内部审计的共同点在于,均要查阅投标商的资质是否合法、生产产品合格证是否在有效期、代理产品的授权书是否在有效期、法人代表及具体投标人的身份是否合法等等。
  (3)医用耗材的使用审计。主要指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查阅设备材料管理部门的纸质或电子资料得到科室耗材领用情况,从计算机系统管理部门提供的电子资料得到科室耗材的记费情况;将上述两者一手资料在计算机上通过EXCEL表格的形式进行分科室、分种类等等多个条件的分类汇总对比,对科室的领用和使用量进行符合式审计,从而发现问题。
  四、“医用耗材”内部审计时需要注意的几点
  1.建立健全“医用耗材”采购内部审计制度。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是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能顺利、正常开展的条件和依据。没有相关院内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工作将无法合理、顺畅开展。
  2.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相关职能科室的理解、配合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重要条件。“医用耗材”的审计涉及诸多方面的利益,更加需要支持和理解。各科室的密切协调,使用科室、感染办、信息中心、物价科和设备科及时沟通。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随着医院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内部审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只要审计坚持原则,摆正位置充分履行“过滤器”的职责,同时注意不断完善、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就能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注重学习、加强培训,努力提高业务技能。新的内部审计方法、同行业的先进审计经验和国外先进的审计技术,需要内审职员学习并掌握,在工作中运用。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计算机在材料审计中的运用可加强对材料采购活动的监督。②当前内审职员大多是从财务部门过来的,内部审计涉及的范围较之财务方面有了明显的扩大,很少有人受过系统的医院内部审计培训。因此,医院应鼓励、支持内审职员参加医院内部审计的继续教育学习,充实提高业务水平;内审职员也应主动留意在实践中努力积累的知识,不断提升审计技能。
  4.强化物价管理部门在信息化管理中的职能③。物价管理部门担负着维护卫生材料信息系统的职责,进一步规范材料收费的准入制度,并及时进行系统内容的更新工作。
  卫生材料的收费在医疗服务价格中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检查治疗、医技诊疗、临床诊疗、手术治疗等项目各自有明细的收费目录;其中材料收费加成比例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医院物价管理机构要严格控制一次性材料的可收费范围,对于不在收费许可范围之内的材料严格把关;对于未经审核过关,未列入收费范围之内的一次性材料,不得录入物价收费目录进行收费。对于不经入库和出库的材料,不准录入计算机系统进行收费。同时,审核材料管理部门(如器械科)的录入信息和供应商提供信息,要保证材料入库与收费的一致性。
  卫生材料收费目录由医院物价机构统一管理,限制其他部门对材料收费目录的微机管理权限,除物价人员外,只能查看,其他科室和个人不得任意添加和修改。
  总之,“医用耗材”的内部审计涉及的范围广、时效性强,需要内部审计部门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完成内部审计职责,为医院新形势下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提供优质的保障。
  
  注释:
  ①王蓬.卫生耗材审计的方式和重点.中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