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金库”的日常防范

2011-12-31 00:00:00郑俊青
经济师 2011年11期


   摘 要:文章指出,对“小金库”的治理,“治”是手段,“理”才是目的。只有各级政府制度规范和日常监督,各单位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才能彻底杜绝“小金库”的蔓延。
   关键词:“小金库” 治理 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161-02
  
   “小金库”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它的产生、发展与蔓延有其自身生存的空间和土壤。因此,对“小金库”治理,“治”是手段,“理”才是目的。对治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加以分析研究和归纳总结,健全完善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提高各单位对“小金库”的防范意识,从制度规定和思想认识两个方面杜绝“小金库”的滋生,才是实现彻底清理“小金库”目标的必然之路。
   一、各级政府要加强制度规范和日常监管
   从2009年“小金库”治理工作情况来看,很多“小金库”问题的产生伴随着其他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同时,规范制度的缺失和监管不到位,也成为许多“小金库”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根据治理发现的问题,逐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定,堵塞“小金库”产生的制度根源,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管工作力度,成为政府相关监管部门的重要课题。
   1.要着力推进部门预算改革。目前部门预算主要由各部门编制,财政部门只是在各部门上报的预算的基础上根据财力状况进行综合平衡后汇总编制财政总预算,这给了各部门编制具体预算的权力,增强了部门的灵活性和主动性;但从另一角度来讲,由于财政与其他部门之间职能和分工的不同,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致使财政部门无法对部门预算资源、预算需求进行全面掌握,财政在与其他部门间预算编制的博弈中往往处于劣势,客观上造成了部门预算以部门意见为主导的局面,产生了滋生“小金库”的空间和土壤。如某执法部门每年在完成主管部门核定的行政事业收费任务后,将其余收费由下属事业单位开具其他服务业发票以经营服务性收费的项目收取,并在下属事业单位直接坐支,从侧面也反映出部门收入预算的测算与编制不够真实。
   2.严格“收支两条线”制度。治理过程中发现部分单位将应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管理的政府非税收入,未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而是视为自由收入自行列支,或者通过各种途径转移为“小金库”资金随意挥霍。严重侵害了国家利益。如某省垂直管理系统一基层执法部门,违反规定仍保留并隐瞒使用上年度开设的财政收入过渡户,且未按“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上缴资金及利息收入220万元,已经形成“小金库”。
   3.严格执行制止党政机关利用职权无偿占用企业钱物制度。近年来,最为普遍的就是部分单位以借用的名义,长期无偿占用并使用企业或下属单位的车辆;其次是借用行政权力向企业乱收费的情况也一定程度地存在。如某单位2008年至2010年6月期限间,以管理费的名义向某公司收取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