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工作越来越重要。文章以会计基础工作为中心,针对目前高校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高校 会计基础工作 规范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144-02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会计基础工作是否扎实有序,直接影响到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正确。1996年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2000年7月1日正式实施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都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作出了规定,为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出了要求和示范。2008年江苏省教育厅制定了《江苏省教育厅直属学校(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暂行办法》(苏教财[2008]49号),进一步明确了省属各高校、中专校及厅直属事业单位加强和改进会计基础工作的目标和具体的考核指标,以此推动各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但是,笔者在参与江苏省属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验收考核工作中,深切感受到目前高校在会计基础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的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目前高校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方面。高校在会计人员配备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员编制少、结构不合理。有的学校会计人员配备不足,一人多岗导致不相容职务很难有效分离。会计人员的学历、职称较低,本科以上会计专业的人员较少;高级职称人员甚少。有的学校会计人员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业务水平不高,理解、把握和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低下,不能准确地按照国家统一财务制度独立进行会计监督,影响会计工作质量。
2.会计核算方面。高校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任意增减、合并一级会计科目。(2)原始凭证基本要素不齐全,内容不完整,手续不完备;有的业务结算后,未在原始凭证上盖现金、银行收、付讫章。(3)记账凭证填制内容不完整或填写不规范,错误更正不按规定处理。(4)未达账及往来账款处理不及时;接收捐赠、以旧换新的资产不入账,报废资产处理不及时,使得固定资产账实不符。(5)合并报表处理不规范。
3.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方面。高校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未建立内部会计管理体系或会计管理体系不健全,内部审计等监督体系没有真正发挥作用。(2)会计人员岗位职责不明确,缺少考核办法。(3)未建立账务处理程序、内部牵制、稽核、财务分析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或虽有制度但执行不严。(4)未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使用范围办理现金收付。(5)无预决算执行情况考核办法。
4.会计电算化方面。高校会计电算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会计电算化没有普及,校内二级独立核算单位仍使用传统的手工记账。(2)对计算机密码无专人保管或不定期更换。(3)对重要操作事项未记录操作人、操作时间、操作内容、故障情况等。(4)会计软件修改、升级或硬件更换,未按规定审批。(5)未做好设备的日常保养。(6)病毒防护意识不强,措施不力。
5.会计档案管理方面。高校会计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无会计纸质及电子档案管理制度,或虽有制度但执行不严。(2)凭证、账簿等借阅没有办理登记手续;调阅财务系统数据未办理相关审批手续。(3)未按规定办理会计档案移交手续。(4)未按规定办理会计档案销毁手续。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对策与措施
1.领导重视是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前提。《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负责人作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对本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负有领导责任,他们对会计工作重视与否,直接决定着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水平。在2010年江苏省教育厅直属学校(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验收工作中,我们发现,凡是获得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优秀的学校,校领导都高度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学校专门成立由分管财务校领导、校办、财务处、纪监、审计、资产管理部门以及学校二级核算单位负责人组成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并组织开展全校的会计基础规范化工作。另外,高校领导应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和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从各个方面为提高会计基础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2.制度建设是规范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的关键。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保证单位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制度保证。学校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结合学校内部管理的特点和具体要求,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实现内部会计管理工作的程序、方法、要求等制度化、规范化,保证会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有序。具体包括:(1)内部会计管理体系。(2)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3)账务处理程序制度。(4)货币资金收支和保管业务的授权批准制度。(5)银行票据登记、领用、签发管理制度。(6)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7)内部牵制制度。(8)稽核制度。(9)预决算管理制度和项目经费管理办法。(10)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和经费支出管理办法。(11)财务分析制度等。
3.强化核算是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核心。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也是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核心环节,只有按严格的标准和程序核算出的会计资料,才是完整的、可信的。因此,在会计核算方面应加强如下几方面的工作:(1)严格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工作。原始凭证的格式、内容、填制方法、审核程序等应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要求。(2)强化记账凭证的填制和管理。记账凭证内容、填制方法、所符原始凭证、更正错误的方法应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要求。(3)规范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的设置、启用、结账、对账等应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及会计业务需要。(4)定期编制财务报告。财务报告的编制应按照规定的报表种类、格式和要求,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5)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管理。会计纸质档案及电子档案应按照国家档案管理规定归档、借阅及保管。
4.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是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手段。会计信息化能够有效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高校财务部门应大力推广会计信息化,采用无现金报账、网上预约报账等信息化手段,提高会计核算水平;使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高校财产物资的管理。在电算化管理方面应加强以下工作:(1)建立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上机操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和权限;对系统操作密码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并定期更换;对重要操作事项进行纪录。(2)合理设置电算化会计岗位。(3)完善会计软件修改、升级和硬件更换审批手续。(4)强化计算机日常维护。做好财务软件和会计数据的安全保密工作,对计算机和软件故障有防范和补救措施,对计算机病毒有防治措施。(5)培养既懂会计业务又懂计算机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5.健全监督机制是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保障。要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工作质量,还必须建立健全检查和监督机制。完善的监督体系包括:(1)内部会计监督。通过在财务处内部增设稽核岗位,遴选业务素质高、事业心和责任心强的人担任稽核工作,增加财务部门内部复核层次,加强会计人员的自我监督。(2)学校内部审计监督。学校审计部门应对学校财务收支活动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审计,有利于维护财经纪律,保证学校资产的安全。(3)外部会计监督。定期或不定期的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委托社会审计机构实施的年度财务收支审计,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4)定期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自查。学校财务部门应定期对执行会计基础工作情况(包括本级和二级独立核算单位)采取自查、互查、抽查等方式进行检查、考核、评比,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整改,建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长效机制。
总之,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一项经常性、持久性的工作,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建立会计基础工作考核评价制度,细化考核标准和内容,以全面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质量,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2011年度高校社会科学研究财务专项(项目编号:2011SJA63001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s].1999.10.31
2.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s].1996.6.17
3.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教育厅直属学校(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苏教财[2008]49号
4.张黎影.基于绩效预算视角下的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探析[J].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