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2011-12-31 00:00:00赵莉
经济师 2011年11期


   摘 要:近年来,职业教育事业在我国呈现出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良好局势。各中职学校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必然加大了对固定资产的投入力度,随之而来的是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凸显。文章分析了中职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中职学校 固定资产管理 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143-01
  
   一、固定资产的定义
  固定资产是固定资本的实物形态,从会计概念角度讲,它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二、中职学校的发展形势以及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2010年,国家正式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召开了全国有史以来规格最高的教育工作会议和人才工作会议。一个纲要和两个重要会议的鲜明特点就是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做了十分详尽的阐述,特别是在《规划纲要》中首次将职业教育与其它教育单列为一章(第六章),可见国家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职业教育重要地位的加强,集中体现在国家陆续出台的改革措施和对职业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以尽快地改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能力。而随着固定资产在中职学校的资产结构中占有比重的越来越大,中职学校必须把固定资产管理放在一个全新的战略高度上,加大重视力度并重新规划,从而更好地满足学校职业教学工作,不断促进国家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中职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1.固定资产管理理念落后,制度体系跟不上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步伐。总的来说,中职学校长期以来惯性地停留在“重教学、轻管理”的思维模式上,只关注传统的招生规模、教学计划和教学质量,而对固定资产缺乏管理意识,对固定资产的综合效益也从不评价。究其根源则在于传统上学校经费大部分来源于上级的直接拨付和集中拨付。在日常管理中,固定资产管理随意,机构建设不合理,没有设专门的管理部门,造成与固定资产直接相关的三类部门即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及使用部门之间职责分工紊乱,缺乏必要的配合、监督和约束机制。在固定资产的进入、运行和退出机制上,固定资产购置缺少审批程序和分析评价制度;购置后缺少领用及管理制度,使用过程中缺少维护保养制度;在资产的占用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价方面缺少系统的监督和考核评价机制。
   2.固定资产投资缺乏计划性。固定资产投资具有一次性投入、金额较大、使用期长的突出特点,若投资失误,必然在较长时间内影响学校的财务状况。目前中职学校招生越来越市场化,招生规模的波动是常态。如果在购置固定资产前,未能对职业教育市场进行有效分析,盲目为扩大规模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必然造成新增的固定资产和购入的实训设备资产长期闲置,资产利用率低下。
   3.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重购置轻管理”现象严重。许多中职学校都缺乏专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由低值易耗品库管员兼任有之,由财务人员兼任有之,且人员经常更换、极不稳定。这样,必然造成固定资产有人购无人管的局面。具体表现在:资产购入后缺少必要的验收检验制度,资产领用借用不办理交接手续,日常使用过程不按正规操作使用也不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缺少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最终造成财务账面的固定资产与实物严重不符,甚至出现“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结果。更为严重的是,有的中职学校固定资产报废、调拨和处置环节也不按程序报批,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4.固定资产财务核算不准确、不及时。有的中职学校固定资产财务核算只进行简单的增加、减少记录,没有按固定资产类别设立明细账,也没有登记固定资产卡片,也未按会计核算制度要求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缺乏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监督制度,形成固定资产购入时到财务部门报账记了增加,但固定资产报废、丢失或者处置时资产使用部门却不办理相关手续,不通知财务部门,形成财务部门不记账或记账不及时,“账实”难以相符。
  四、中职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改进措施
   1.从思想转变入手,牢固树立固定资产管理的新理念。一方面,学校上下要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是学校实现专业建设,培养优秀技能人才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障,应从战略发展角度深化固定资产的管理。另一方面,学校上下要从企业化管理角度来重新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实意义,固定资产关乎学校财务状况的根本和大局,关乎学校资产的效率化使用,关乎学校的经济效益状况,关乎教职员工的福利待遇,关乎学生的经济负担,关乎学校整个教学质量、教学成果和教学效率的最终提升,所以从经济角度来分析和管理固定资产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从量本利的财务角度来管理固定资产有着广阔的节约空间,从效益和效率角度来管理固定资产有着夯实发展的巨大潜力。
   2.从制度建设入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只有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才能使固定资产的使用物尽其用,发挥其最大的效能。首先,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管理制度,要结合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分析招生市场,按照专业建设的需要,对将要购置的固定资产进行可行性研究,测算其净现金流量、投资回报率等指标,编制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投资预算,作出科学的投资决策。第二,健全固定资产验收保管、借用领用、维护保养、定期清查盘点、报损处置制度。要明确管理责任,实现责任到人,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第三,还要建立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考核评比制度。学校应定期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表扬先进,督促后进,最大程度地维护固定资产,使固定资产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3.从部门设置入手,建立三方制衡机制。一般讲,固定资产的管理应遵循三方制衡的原则进行:{1}实物使用: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和维护等,由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及相关人员行使;{2}实物管理:负责固定资产的计划、采购、验收、编号、建卡、登账、调拨、修理、处置、报废等,由资产管理部门行使;{3}账务管理:负责对固定资产的登记账簿、账务处理、联合有关管理部门进行资产清查盘点等,由财务部门行使。
   4.从财务管理入手,加强固定资产财务核算。首先,采用条形码管理,给每个实物张贴一张唯一的条码资产标签,涵盖资产购入直至资产退出的整个有效使用周期,对实物进行全程跟踪管理。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中账卡物经常不符的老问题,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变得轻松、准确和及时。第二,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财务部门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定期对账,实地清查盘点,做到固定资产“账实、账卡、账账”相符合,定期编制固定资产管理报表,为领导科学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五、结束语
   中职学校要借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东风,在大力改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扩大学校规模的同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科学系统和效益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沈金东.关于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5)
   2.蒋业香.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创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
   (作者单位:山西省建筑安装技工学校 山西太原 030006)
  (责编: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