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长期以来,大多数零售企业普遍存在认识误区,认为排碳主要是钢铁、煤炭、化工等行业的事情,与零售企业关系不大。其实零售企业营业期间,照明、空调、冷冻都需要耗费大量的电能,零售行业的节能环保建设已经成为建设低碳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分析了大型零售企业推行低碳运营的意义,并对推行低碳运营的制约因素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适合大型零售企业的低碳运营模式,最终为大型零售企业实施低碳转型提供了路径参考。
关键词:大型零售企业 低碳运营 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267-02
一、引言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零售企业积极投身到绿色零售的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零售企业节能环保建设已经成为建设低碳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的政策引导,进一步推动了零售业的绿色进程。例如,2010年9月7日,商务部首次发布了《2010年中国零售业节能环保绿皮书》,全面总结了现阶段我国零售业节能环保工作的现状,研究了“绿色零售”对国家节能减排及发展低碳经济的作用和贡献。
大型零售企业在营业期间,为了给客户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一方面在灯光照明、室温调节,排气通风等领域使用了大量的高能耗设备;另一方面,为保证食品安全,冷冻冷藏设备基本上是全天候持续运转。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09年的统计数据,家电、超市、便利店、百货、大型超市五大业态店铺的电费支出分别占总费用的11.1%、12.5%、12.8%、13.7%和18.2%。其中百元销售耗电量中,大型超市由于需要大量的照明、空调、冷冻冷藏设备,耗电量最高,每实现100元销售额耗电1.77千瓦时。零售业是一个微利行业,目前行业平均净利润率只有1%左右,而电费支出普遍超出了1%,并且随着商品结构的调整和卖场环境的改善,这个比例还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微利和高耗能的矛盾,使节能增效成为摆在大型零售业企业面前的一大课题,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发展“绿色零售”、向低碳模式转型已逐步成为了业界的共识。
二、大型零售企业低碳转型的制约因素
和国外大型零售企业不同,我国大型零售企业在实施低碳运营过程中,存在着两个较大的制约因素:
1.企业节能减排投资意愿不足。本土大型零售企业在节能投资方面的意愿明显不足,一方面,由于我国很多大型零售企业的经营产所都是租赁模式,企业不是自主物业,缺乏节能效益分享,以租赁店铺为主要运营模式的连锁零售企业缺乏节能动力。另一方面,由于环保节能设施投资大,回收期长,一般企业很难承受。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部分连锁百强零售企业能耗调查显示,有94%的企业认为,企业无法对节能效益进行衡量,其节能资金前期投人多,企业的资金不足、投资风险大成为制约零售企业节能的问题。
2.零售业的节能减排标准和扶持政策有待完善。一直以来,工业是国家推行节能减排的重点,国家有关节能减排的的扶持政策多倾向于工业项目企业,针对商业企业的相对较少。因此,缺乏环保管理体系和有效的监督机制是本土零售企业低碳转型缺乏动力的另一大因素。大型零售企业每年都消耗大量的电能、水和其他资源,其节能减排也应该是整个国家环保节能战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零售行业希望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更多支持。近两年,国家有关部门开始意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商务部也对零售企业提出了降低能耗成本的有关目标并针对性地出台了扶持政策。
三、大型零售企业低碳运营模式的构建
“低碳经济”是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2003NszCtLBy8LjipHdW7RpGJKfQoG2BZ1CyD7Xi846WIAk=年政府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的提高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与相应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大型零售企业实体店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碳排放体,在整个运营流程中主要包括供应商、运输、终端门店和客户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大量的能源消耗,可以进一步进行低碳化改造。在构建大型零售企业低碳运营模式时,可以从企业内部运营低碳化、以及外部低碳环境的塑造等两个主要方向去设计。内部运营低碳化的核心是减少企业运营过程中碳的排放,具体包括节能改造,管理促进减排等。外部低碳环境方面就要求政府、供应商、客户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合作,政府应该为低碳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宣传引导。供应商减少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打造低碳供应链客户,逐步建立起低碳消费的观念。具体如下图所示:
四、大型零售企业低碳运营模式的实施路径
在当前的环境下,大型零售企业尝试低碳经营无论对零售商还是供应商乃至消费者都有益处。大型零售企业在低碳运营转型时,具体实施路径如下:
1.经营场所的节能减排改进。低碳经济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术基础之上的,大型零售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最重要的是采取环保节能技术对经营场所进行改进,其产生效益最直观。具体改进措施包括:利用先进的建筑科技,进行保温、隔热、采光和通风等方面的改造;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对各类照明灯具进行改进,尽可能使用节能灯照明,变频控制空调、冷藏设备等;利用中水回收利用技术进行节水改造,建设雨水收集系统,使用循环水箱,安装感应水龙头等;资金雄厚的企业甚至可以投资太阳能、风能发电装置或者地源热泵等新能源系统。以TESCO为例,作为全球三大零售企业之一,位于上海浦东区上南路的门店是其在上海的第19家大卖场。该店2011年采用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实现空调通风系统、食品冷冻冷藏系统以及照明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低能耗。年节能预计达到25%,每年减少电耗预计82万千瓦小时,减少碳排放量821.6吨。
2.重视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2010年,网络购物用户人数已达到1.5亿,2010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4万亿元。从长远来看,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将最终在电子商务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电子商务既能够避免实体店带来的能源损耗和污染,大型零售企业要应该特别重视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发挥出电子商务的低碳优势。以大型连锁超市为例,其因为价格低廉、品种齐全而具有极强的竞争力。而我国网上消费者多为中等收入水平,消费能力较强,更注重服务和便利。连锁超市自身的分支机构庞大,分店遍布各地,开展电子商务具有很大的优势。
3.加强管理促进节能减排。俗话说“管理出效益”,一家大型零售企业低碳转型,紧紧依靠技术改进是不够的。在制定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的目标后,必须在管理上需采取有效的措施,比如:专门设立企业节能减排的职能机构,专门负责低碳运营转型事务;加强低碳经济宣传,提高员工的节能环保意识,全员参与低碳运营转型;加强设备、水、电等方面的节能减排指标的统计和考核,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能源、资源的利用率,考核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人,为整项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了保障。
4.低碳消费观念的引导。当前,低碳消费已被认为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全民参与,零售业作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行业承担着塑造消费者行为、促使其向低碳消费模式转变的重任。大型零售企业在引导消费者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如特易购在不断推出绿色产品的同时,还印发了1万多份宣传册,广泛宣传其“碳足迹”产品的减排功效以及给顾客带来省钱的功效,引导消费者购买环保型产品。特易购还与研究所合作,研究消费者购物习惯和生活方式,帮助消费者认识自己的“碳足迹”,并找出可以影响消费者购物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办法,指导消费者节能减排。
5.供应链的低碳化。大型零售企业应可以利用自己在供应链中的有利地位,带动上游供应商的低碳化发展,建立绿色物流体系。大型零售企业的商品种类繁多,如食品、服装、家居、洗化、文体、生鲜水产等,可谓五花八门,而各类商品又分别细分为各种不同的品牌,每种产品都对应一条采购渠道,再加上物流等各个环节,涉及众多的供应商,要实现供应链的低碳化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方面,沃尔玛公司在国内开了先河,其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麦道克在2008年北京召开的全球可持续发展峰会上承诺加强与中国供应商合作,帮助供应商提高能效、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提出与200家中国领先的供应商合作,到2012年帮助他们提高能效20%。其措施包括:要求供应商在其产品上标注“碳足迹”、水使用量和空气污染指数,要求供应商严格遵守环境标准,向供应商推荐环保材料和节能减排技术,对供应商进行审查,第三方进行监督,对供应商和产品的环境表现进行排名等措施。
6.响应政府出台的低碳扶持政策。大型零售企业深入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政府的政策环境。在我国,推行低碳经济还需要政府主导,包括制定长远的指导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当前,我国政府需要尽快出台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零售行业标准,以规范目前的零售业低碳活动。这方面也可以借鉴英国的经验:2010年英国推出了PAS2060,它以现有的ISO14000系列和PAS2050等环境标准为基础,提出了通过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还原和补偿来实现和实施组织所必须符合的规定,PAS2060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及各种主题。
五、结论
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大型零售机构的数量和能耗总量还将继续增加。节能减排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大型零售企业必须走低碳转型之路。在低碳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节能减排不仅将成为大型零售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并能让先行的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中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
[基金资助:金华市社科联2011年度一般课题(立项编号228)]
参考文献:
1.王建华.绿色营销、公益营销和社会营销的比较分析[J].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