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探讨

2011-12-31 00:00:00李桂花
经济师 2011年12期


   摘 要:会计监督职能是会计职能中比较重要的职能,它对于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服务于管理和决策,提高单位经济效益,向现代化企业迈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目前会计监督的状况,分析了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意义和必要性,探讨了加强会计监督职能的思路。
   关键词:会计监督 内涵意义 现状 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168-02
  
   一、会计监督的内涵和意义
   1.会计监督的内涵。会计监督就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通过记录、计算、分析、检查等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使之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要求来进行。会计监督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指利用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利用真实的会计信息,正确地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要求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记载不明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还、更正、补充;发现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不符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无权自行处理的,应立即向本单位领导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做出处理;对违法的收支,不予办理。第二,是指对会计工作本身的监督。具体要求是:各单位必须依照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接受财政、审计、税务机关的监督,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以及有关情况,不得拒绝、隐匿、谎报。会计监督的这两层含义缺一不可。
   会计监督是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对企业的资金运动和经营管理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而这三个方面的监督必须相互协调,形成一套严密的监督体系。
   2.会计监督的意义。有利于强化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会计监督是经济管理的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各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等方面的监督,保证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在遵守国家财经法规的同时,符合本单位的计划、预期、预算和经营管理要求,以便提高经济效益,或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有利于维护国家财经法规的权威性。财经法规是一切经济单位从事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准绳和依据。会计工作是财政经济工作的基础,一切财务收支都要通过会计这个关口。因此,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对于防范和制止违犯财经法规的行为,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的安全完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会计监督职能的现状
   1.我国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还不够健全,使得会计不能有效地行使其监督职能。新的《会计法》虽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跟上。几年前发生的“琼民源”事件,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严重损害了公众股东的利益,但是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款对其直接责任人进行制裁,使得会计监督形同虚设。有的企业在新的财务制度运行之后,仍用传统的做法来看待新制度,没有按新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使得出现“新制度、老观念、老办法”,会计管理混乱,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
   2.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使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受到限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监督体系也逐渐建立,并逐步与国际接轨。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会计监督仍有弱化的趋势,具体表现有会计人员的监督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和群众的理解与积极配合,面对合理与不合法、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等矛盾,在承办经济业务时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分强调审计监督,以致于淡化会计监督的事前监督职能;个别单位或个人要求财会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当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个别会计人员往往受制于经营者,不能坚持原则,使企业经营业绩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影响了国家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等等。
   3.管理体制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有的单位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以致会计秩序混乱,徇私舞弊现象经常发生。目前多数企业的内审机构形同虚设,其构成人员均由部门领导委任,经济利益均受到单位领导人的制约,这自然对内审人员的监督行为构成约束,因此对企业会计工作和经济活动能起到有效监督作用的极少。
   4.国家、社会监督体系不健全。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监管等各监督部门之间标准不一、功能交叉、管理分散,部门之间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部分执法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人为因素重,主观随意性大。社会监督的行业自律监管制度尚不完善,现行体制下社会审计委托关系存在实质性缺陷,经营管理者是被审计人又是审计委托人的双重身份,决定着审计机构的聘用、续聘、收费等事项,巨大的商业利润使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企业成为合作伙伴。
   三、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措施
   1.完善会计法律体系。制定和颁布《会计法》实施细则,明确违法处罚的定量、定性标准,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充实和完善以《会计法》为龙头的一整套会计法规体系,加强会计监督的“刚性”;同时,对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会计工作规则等会计法规要加以修改完善;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准则,满足企业当前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职责和权限;加大处罚和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责任人予以曝光并给予处罚;同时还要强化一些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如《经济法》、《证券法》等,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制定保护秉公执法的会计人员的法律条文,应具有较强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向全社会大力宣传财经法规,使绝大多数公众了解、掌握国家的有关法规,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
   2.完善会计管理体制,实行会计委派制。会计人员的职务、工资、福利、奖惩和培训等由财政部门直接管理,从制度上保证下派人员深入企业的各个环节,有机会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从待遇上消除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从激励机制上激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从法律责任上划分监管人员的责任与经营者的责任,使责权利相匹配。
   委派会计负责所在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掌握经济业务运行的第一手资料,充分了解经营管理者的行为信息;同时,委派会计的人事和经济利益独立于经营管理者的控制之外,可以毫无顾虑、客观公正地提供经营管理者行为的真实信息。实行会计委派制后,委派会计由同级财政统一管理,直接参与单位收支计划的制定,审核每笔收支,严格控制乱支滥用的现象,对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进行监督,促进预算内外资金的规范管理。
   3.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包括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健全的账簿制度、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科学的预算制度、定期盘点制度和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主要体现在: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这些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就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这样就使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另一个人或另一个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者相联系,进行连续不断的检查和监督,建立违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追究制度,保证内部制度的切实执行,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4.强化完善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而且内部审计由于受制于企业经营者而缺乏独立性,使其对会计监督难以成效,因此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也就是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协调一致,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为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科学的基础。社会审计监督方面,要求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根据有关规定,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必须关注公司会计造假现象,培养其反造假的能力,加强职业道德职业诚信理念的塑造,提高执业能力,防范会计造假。政府监督方面,要求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督、保险监管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会计监督检查,进行宏观调控。
   综上所述,会计监督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不仅是企业对过去经营状态的终结,也是企业对现阶段经营发展的一种促进力量,是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在各项投资中取得最大效益的保证。企业只有扎扎实实地做好会计监督工作,才能在市场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取得成功。
   (作者单位:山西省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医保科 山西太原 030013)
  (责编:陈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