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连云港师专《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为例,针对很多高职高专教师仍然沿袭以往的注入式教学、课堂学效率低下的现象,就如何提高高职高专课堂教学效果和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自己的建议,从而为高职高专其他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高专 高效课堂 有效教学模式 网络营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143-02
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是随着中小学新课改的实施而被提出的。新课程理念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逐渐进入课堂,这使得很多教学工作者看到目前课堂教学面临的危机: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重形式,轻实质。在高职高专院校的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高职高专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是整个高职院校培养的重点,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基本成为本科院校教育的缩水版,教育的重心被定位在理论教育。笔者所在的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属于高职高专院校,是由传统的师范院校发展而来,在课堂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较为严重,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课堂到课率低,即使在课堂,也是“人在课堂心在外”,课堂效率比较低。因此,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成为我校乃至整个高职院校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的内涵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计划或模型,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是教学理论在某个具体领域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
追求高效课堂教学应该先明确有效教学模式理念。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效益的唯一指标。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是相辅相成的,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教师有效的教学模式决定了课堂效率的高低。没有有效教学模式就没有高效课堂,而如果课堂没效率,教学模式必然存在问题。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认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第一,当前要对课堂教学的无效,低效行为表现进行梳理,进行理性反思与追因分析;第二,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第三,从长远角度说: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提高(根本的支撑);第四,从机制来说,建构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评价问题是最紧要的问题。”
二、对高职高专课堂效率、教学模式现状的反思
各高职高专院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开展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进行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主题的专业教学改革。改革也初显成效,高职高职院校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改善。但这些理念、模式与教学方法仍然局限在理论阶段,在教学实践方面很多教师仍然我行我素,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职业能力无法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难以真正实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
1.缺乏在职业能力培养理念指引下的教学设计、环节设计。高职院校的很多专业课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职业能力培养理念缺乏,导致教学目标模糊。高职院校专业不同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培养学生在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如以我校的《网络营销》课程为例,该课程是电子商务学生必修的核心专业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络进行营销的实际操作技能。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的一个主要方向就是网络营销方向,那么《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设计就必须围绕网络营销工作岗位职业能力需要来进行。但大部分高职院校《网络营销》的课程目标被界定为:使学生掌握营销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方法;全面和重点了解网络营销的应用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围绕这一教学目标,大部分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更多从理论出发,缺乏对学生认知现状的分析,仅按照理论框架去构建教学内容,对课程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把握不9736b2825570159e8ef69856437df232613759ca0aafcbb147769e78270f7f4c当。枯燥的理论讲解不仅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落空。在对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学生进行调研时发现,很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时,对如何开展网络营销缺乏系统操作能力。
2.教学实施中缺乏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学生主体意识缺乏。出于教学时数的限制,很多课程的课堂教学为了节约时间,片面追求“高效”。一方面,课堂教学中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往往没有认真设计有效的启发,引导进程;另一方面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往往缺少耐心的等待,为了加快教学的进度,提出问题后很快以暗示性的语言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设计好的方向上来,迅速获得预定答案。这种所谓的“高效”背后牺牲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思考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教师过多注意于自身的教,对学生如何学的真实情况却缺乏关注,课堂中学生往往局限于被动的听讲和记录,缺少自主探究和积极思考,学生参与、问题、合作、反馈等意识缺乏。
3.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主观单一,评价主客体失衡。高职院校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多采用的是经验加协商的方法,评价标准没有针对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课题教学而有所差异,抹杀了被评价课程的专业性, 导致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不高。在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评价主体一般有四类:同行教师评课、管理者评课、教学督导、学生评课。前三种评价主体往往只能凭一两次听课作出评价,对教学过程缺乏全面了解,评价结果难以公允。学生作为被施教的对象,其作出的评价是较为客观的,但学生评价的结果并未引起学校高度重视。{2}
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向互动式活动,而现有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只对教师的“教”进行评价,不涉及或很少涉及到学生的学习行为,仅仅评价教师的教并不能全面反映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评价的结果也极少反馈给教师本人。这些都导致课堂教学评价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发挥的作用甚微。
三、高职高职院校提高课堂效率,构建有效教学模式的对策
中学教学中这几年对于教学模式的研究比较多,推出了很多比较著名的教学模式,如“六模块”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四步教学模式、“四步十六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等等。教学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想真正锻造出高效的课堂,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课程和不同学生就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要素和不同的教学情况去重新组合教学模式,同时还要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从课内扩大到课前—课中—课后。笔者以我校的《网络营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