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外贸单证》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

2011-12-31 00:00:00李肃
经济师 2011年12期


   摘 要:目前双语教学在国内高校专业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双语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又因各个院校的具体情况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在独立学院的《外贸单证》课程中推行双语教学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文章针对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探讨了《外贸单证》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存在的困难,并为更好地开展本课程双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 外贸单证 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133-02
   引言
   在我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的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用第二语言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外贸单证》所教授的制单能力越来越重要。然而独立学院《外贸单证》课程重汉语教学轻英语教学已无法适应外贸工作对学生从事外贸业务的要求。因此,针对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的基础水平、师资力量等特点,探索本课程的双语教学已成为必然趋势。
   一、独立学院《外贸单证》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课程本身的需要。外贸单证(Foreign Documents)就是指在国际结算中应用的单据、文件与证书,凭借这种文件来处理国际货物的交付、运输、保险、商检、结汇等,单证工作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涉外型学科,具体体现在:各种单证(如发票、装箱单、提单、保险单、信用证)都是用英文来表示和填制;所涉及到的国际惯例,例如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等都是以英文形式书写的。由此可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是做好单证工作极其重要的条件。只有具备较好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外语水平,才能读懂英文单证,了解专业术语的真正涵义,顺利履行各项外贸业务。因此,在《外贸单证》课程中引入双语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2.独立学院特有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独立学院正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扩大本科办学规模的重要途径。独立学院既不同于以培养精英人才为目标的研究型高校,也不同于以培养通识人才为目标的教学型高校。独立学院中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定位于培养国际商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既需要一定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外贸单证制作、商务谈判技术等应用能力。《外贸单证》双语课程的开设将提高国贸专业学生在商务活动中应用外语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社会对国贸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符合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独立学院《外贸单证》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的英语水平总体不高,接受能力有限。根据对近两年一些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新生入学情况调查发现,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而言要弱于其他一本、二本的生源,特别是听说能力不太好,听课的语言障碍比较明显,课堂上互动效果不佳,影响了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2.双语师资缺乏,制约了授课效果。要想开展好专业课双语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支合格的双语教师队伍。《外贸单证》的双语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知识,还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特别强调口语表达能力。独立学院成立时间较短,其师资远没有国家重点院校雄厚。担任外贸单证双语教学的老师大多专业基础扎实,但是英语口语水平比较低、英语表达能力有限,因而在课堂上重汉语轻英语,使得本来应该更多地使用英语教学的内容却用汉语,学生的英语水平与专业知识难以获得提升。
   3.双语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缺乏兴趣。目前独立学院开设的《外贸单证》双语课程大都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主要是老师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