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港澳台侨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2011-12-31 00:00:00成志雄
经济师 2011年12期


   摘 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核心,培养爱国的港澳台侨学生,不断充实海外的爱国力量,对实现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 港澳台侨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093-02
  
   党和政府一向重视爱国主义的教育,十几年以来,先后发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1994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1年),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2004年下半年)等四个重要文件,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意义作了深刻的阐述。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祖国统一大业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行动和表现。然而,要实现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和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要靠海内外众多爱国华人万众一心,共同努力。高校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又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阵地。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来内地大学深造的港澳台侨学生越来越多,现接收港澳台侨学生的高校有205所。高校应抓住这个契机,努力推进高校港澳台侨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更多爱国的港澳台侨学生,不断壮大海外的爱国力量,对实现祖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港澳台侨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自人类历史上产生国家以来,爱国主义就成为各个国家高举的一面旗帜。何谓爱国主义?《社会科学大词典》定义: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和祖国关系的重要道德规范。既是道德规范,又是政治原则。作为道德规范,其主要功能是调节个人与本国、与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现代汉语词典》注释:爱国主义是“指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综上所述,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将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的前途、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为国家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为民族不惜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和行动。它既是调整个人与国家、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原则和鼓舞、凝聚各民族力量的精神支柱。港澳台侨学生是华人的后代、龙的传人,但又生活在海外不同的地区或居住国,受西方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即双重文化的影响,因此,港澳台侨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是在血脉相承和传统历史文化中让他们了解和理解中国,在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培养爱国情感,增强中华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热爱祖国故土和人民,做祖国改革开放的支持者,做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做和谐世界的中华人。爱国主义在这个特殊的领域,它是海外青年华人对祖国依存关系的反映,体现的是海外青年华人对祖国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自强不息的希望和精神支柱。
   二、高校港澳台侨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江泽民指出:“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在新的形势下,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和民族复兴,需要加强对港澳台侨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1.培养爱国华侨,支持祖国建设,需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西方发达国家试图实现其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全球化,对生活在海外不同的地区或居住国的华侨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造成了消极影响。最突出的是美国的“使命观”,认为“自己作为上帝选择的特殊国度,对人类的发展和命运承担着特殊的责任”。美国宣扬美利坚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德国宣扬日耳曼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日本宣扬大和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等,他们都有着最优秀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这种思想对弱势国家和民族产生不良结果。表现在华侨青年过多受到西方强势文化的浸染,而对中华民族文化怀疑、疏离、隔膜甚至产生对自己民族身份的质疑,进而在心理认同上淡化自己的民族身份,向往西方但又不是西方人,没有了或弱化了中华民族文化之根的归属感。其实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优秀的文化和强烈民族意识的民族。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是凝聚中华各族人民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它不仅表现为对自己祖国的山川、江河、名胜古迹、家乡、文化、历史的关怀和热爱,还表现为对国家命运的高度责任感、对同胞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以及自觉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思想。华侨的爱国情感首先表现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持,如美国唐人街和中国城。海外华侨积极参与了近代中国的一切进步事业,从戊戍维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都贯穿着华侨的有力支持。华侨在祖国经济建设上所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更是人所周知。从1862年到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总数25510家,资金折合人民币6.3亿元(侯霭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思想核心》,香港汉荣书局,1991)。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华侨更是把爱国热情倾注于投资建设祖国上。据不完全统计,仅改革开放前十年,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大陆投资金额就达52亿多美元(香港中旅资料研究室,1989年,总第374期)。华侨的爱国情感从本质上说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在海外的延伸。这需要我们加强对华侨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才能培养爱国华侨,理解、支持和眷恋自己的祖国。
   2.培养爱港爱澳人才,保持港澳特区的长期繁荣稳定,需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港澳文化是一个中西文化的混合体,回归前长期的殖民教育使绝大数港人言必称英国、以懂英语为荣。回归前的爱国主义教育“真空期”,使现在港澳的青少年对祖国内地的文化、历史了解不够,欠缺应有的国家意识和中华民族归属感。港澳回归以来,在爱国港人、澳人和特区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社会经济发展也出现了喜人景象。但殖民教育而产生的思想不同程度地影响港澳人,现在虽然有“CEPA”、有“自由行”、有在香港推广普通话的计划,但据有关调查显示,如今仍有相当一部分香港青年不知“祖国”为何物。由于处在这个社会转型的大阶段,有关当局更多的是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对港澳青少年的爱国情愫的教育,却存在着极大的滞后。所以,培养爱国的港澳学生,就等于培养了港澳的爱国接班人,培养了拥护香港和澳门长久繁荣和稳定的爱国者。2011年6月21日国务院港澳办主任王光亚在澳门提出了人才培养的问题。他要求各界社团加强与青年的沟通联系,支持、帮助青年积极面对困难,同时发掘及培养人才,营造有利于年轻一代爱国爱澳人士脱颖而出、不断成长的环境,确保“一国两制”的事业后继有人。同年6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访问团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