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随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快修连锁作为我国一种新型业态,以“快捷、便利、经济”等诸多优势迅速扩张,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无穷的市场潜力。但近年来,一些知名的汽车快修连锁企业无论是洋品牌还是国内自主品牌,均遇到一些发展困难。文章对汽车连锁业态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研究,认为企业内部人才问题、配件问题、生存环境问题等是主要的制约因素。只要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汽车快修连锁业仍然机遇大于挑战。
关键词:汽车 快修连锁 业态发展 瓶颈问题
中图分类号:F4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039-02
截至2011年6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到9846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7206万辆。全国载客汽车保有量为6785万辆,其中小汽车6146万辆,占90.6%。伴随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尤其是汽车消费者群体结构、消费理念的改变,为汽车快修连锁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近年来,一些知名的汽车快修连锁企业无论是洋品牌还是国内自主品牌,均遇到一些发展困难,甚至关门转业退出汽车维修市场,与当下汽车快修市场的旺盛需求极不吻合。本文通过对汽车快修连锁业态发展中的制约因素进行研究,试图找出问题的根源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汽车快修连锁业态
汽车快修连锁企业是指从事汽车快修业务的若干维修经营者,在同一总部的管理下,使用统一商号,按照统一管理模式,采用统一服务规范、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物资采购,通过规范化运作,实行规模经营的经济组织。汽车快修连锁经营是以品牌为核心,严格运作的高级经营管理体系。快修连锁总部统一管理能将分散的、小规模的众多快修店组合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系统,形成在集中前提下的分散和分散基础上的集中的规模经营格局。连锁经营的汽车快修企业采用统一的标识、共同的经营理念和共同的经营方式,通过实行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业化战略确立企业优势,从而快速、有效地提升整体品牌的社会知名度和认知度。
汽车快修连锁作为国际汽修市场上的一种主流的成熟业态,1998年由美国NAPA(蓝霸)等国外汽车快修连锁巨头引入国内。自登陆国内汽车维修市场后,汽车快修连锁作为维修行业的一种新兴模式,成为行业新型业态,其以“快捷、便利、经济”等诸多优势迅速扩张,遍地开花,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无穷的市场潜力。汽车快修连锁店具有分布范围广、经营成本相对低、服务规范等特点,区域上相对分散的快修连锁店深入消费腹地,能有效地解决规模经营与消费分散性、区域性和多中心化之间的矛盾,以小型、快捷、实惠、社区化服务为特色,能够较好地满足有车族消费者的需求。
二、快修连锁发展的瓶颈问题
汽车快修连锁模式迎合了市场需求,近几年在城市中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汽车快修连锁多年的发展与行业和消费者的预期相差较远。一方面,汽车快修连锁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市场占有率、企业经营业绩等方面还不容乐观;另一方面,汽车消费者也在抱怨购车容易修车难。汽车快修连锁品牌效应尚不突出,规模效益尚未形成,相比国外同类企业尚有较大差距。终其原因,汽车快修连锁具有显著发展优势的同时,也客观存在发展劣势,制约其发展的内外部因素较多。
瓶颈之一:快修连锁文化尚不成熟。连锁企业的扩张不是简单的模式复制,而是一种资源整合,这种资源包括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等资源,这种整合是对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整合。我国的汽车快修连锁业还处于成长期,众多品牌基本处于“试水”阶段。多数企业过分关注市场份额和维修网点的扩张,自身连锁文化等软实力建设反而被忽略了。网络建设的规范化、稳定性不高,连锁总部的管理、控制、支持、服务能力不强,不少连锁店处于“貌合神离”的尴尬境地,“连而不锁、锁而不紧”最后导致“自动脱锁”。从根本上解决汽车快修连锁企业的“紧拉式”连而不锁问题,最好解决途径就是连锁企业总部要强化自身连锁文化建设,用“吸力”而不是“拉力”去巩固提高连锁体系。
瓶颈之二:快修连锁人才仍然匮乏。由于自身经营的定位和企业性质,汽车快修连锁企业多数为市场存在的各种车型提供服务,比起汽车4S店服务面更为宽泛。现代汽车属于高科技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被大量应用,而且技术更新周期变短,汽车技术的发展要求维修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不断进行补充和提高。因此,汽车快修企业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具有综合维修能力、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或者组建一支技术能够相互补充的维修作业团队。事实上,由于缺乏合适的人才,快修连锁的快速复制性和技术服务能力都成为企业无法按预定目标发展的阻力。一方面,复合型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人力资源成本较高,一般层次的汽车快修店难以承受;另一方面,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稳定性较差,更造成了行业内为数不多的人才流动频繁,往往走掉一个店长,这家连锁门店就无以为继。
瓶颈之三:配件保供瓶颈难以突破。“配件连锁不起来,快修连锁起不来”。目前多数快修连锁企业配件供应信息化、组织化程度低,数字数据交换系统、电子订货系统、库存自动化管理系统等普遍缺乏,信息交换及配送速度慢。汽车快修连锁店与4S店相比,其维修的车源和车型处于相对不固定的地位,快修连锁店不可能备足所有车型的所有易损件,更多要依赖汽配经销商。目前的配件经销商大多是以车型件为主导,加上快修连锁承接的业务包含各种车型,因此不得不与几十家甚至几百家的配件商打交道。连锁店面越多,配件供应商的数量就越多。配件保供体系不完备,快修就会变成慢修,导致在维修过程中出现维修时间长、问题无法解决而引发客户不满情绪等问题;增加网点配件库存,又会带来流动资金占用,而且配件死库存的出现会吞噬本就不多的利润;而一旦让各连锁店分头采购,假货和回扣的问题又将随之而来。反观欧美的快修连锁企业则完全不必为配件操心,他们的配件从采购到库存都外包给了配件连锁企业,自身实现了零库存,可以专心于服务水平的提高。
瓶颈之四:最佳市场容量尚未形成。目前,汽车仍然属于大宗耐用消费品。车主在消费习惯上仍然比较保守,绝大多数新车车主会选择信誉度较高的4S店对爱车进行维修保养,还缺少汽车快修以及快修连锁服务品牌的消费意识。因此,与进入成熟市场不同,快修连锁企业经营过程中不仅要推介自己,还要推介“快修连锁”的理念。另一方面,汽车维修业是一个慢热型行业。我国的私家车保有量井喷态势发展始于近几年,目前加权平均车龄为3.54年,而美国的平均车龄是9.6年。国内相当一部分车辆车况较好,需要维修几率很小;还有一些车子处于保修期内,或者刚出保修期,尚未成为售后服务市场的主流。再一方面,汽车快修连锁业与二手车发展密不可分。2010年,我国二手轿车交易量为209.82万辆,同比当年新车交易量份额还很小。二手车多数非直接从4S店里购买,因此新车主对于4S店的忠诚度相对要低,在维修和保养上,以就近方便、经济实惠为主,而这些要求恰好是汽车快修连锁店所擅长的。以我国台湾地区为例:汽车快修连锁业发展起步阶段,当时市场销售的新车和二手车数量之比是7∶3,快修店普遍经营惨淡、生存困难;而现在则是43∶57,二手车已经远远超过新车,快修连锁店不仅遍地开花,而且迅猛发展。
瓶颈之五:快修连锁法制建设滞后。交通部在《关于道路运输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引导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汽车维修企业在统一汽车维修服务质量标准的前提下,采取异地设点或联营等形式,实行连锁经营。在7号令《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中又指出:鼓励机动车维修企业实行集约化、专业化、连锁经营,促进机动车维修业的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但是,这些意见仅是泛泛的规定,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近几年,上海、浙江、重庆、江苏等众多省市,以《地方标准》的方式对汽车快修业户开业标准作出规定,弥补了国家层面汽车快修行业管理的制度空白。但是,行业主管部门对汽车快修连锁的培育、引导、扶持政策仍然欠缺,如:一些城市以环境保护为由,禁止在社区设置快修连锁网点,以致车身清洁维护这样简单的作业也无法保证,使得构建多层次、多形式、门类齐全、分布合理、方便用户的快修连锁网络成为难题。
三、结语
目前,汽车维修企业开业已由过去的审批制改为核准制,分食者数量的增加,使得整个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利润空间迅速缩小,传统型维修企业的经营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残酷的市场大战。汽车快修连锁经营模式具备成本低、速度快、反应及时、适应性强、方便快捷以及技术信息资源和专用设备可共享等诸多优点,决定了其将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它的出现将从根本上取代传统汽车维修企业以零散性为主的经营模式。
汽车快修连锁模式的兴起,是传统汽车维修企业分工的必然结果,更是汽车维修市场的自主选择。汽车快修连锁作为一种先进经营模式的代表,具有发展的先天优势,又迎合了市场和政府宏观调控的需求,因此,汽车维修业走向连锁经营是必然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对我国汽车快修连锁业态发展的研究,将凸现出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为江苏交通科研计划项目“建立江苏汽车快修市场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09R15)]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