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上海局与吴石将军及其牺牲情况补记

2011-12-31 00:00:00唐宝林
百年潮 2011年8期


  中共秘密党员吴石将军的事迹,在其子吴韶成写的回忆文章《五十年代在台湾殉难的吴石将军》一文中(《百年潮》2011第3期)已经讲了不少。笔者因近年来研究中共中央上海局历史,了解一些吴石的事迹和牺牲情况,补充如下:
  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迫于中国人民要求和平的强大压力,答应与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并且签订了和平协议。周恩来、董必武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在南京进行和谈期间,在与国民党军政人员广泛接触中发现,他们中不少人有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强烈愿望,对他们做了许多统战工作,建立了秘密联系,其中有的还是大革命时期和抗战重庆时期的老关系。但是,蒋介石在自认为内战准备就绪,公开撕毁停战协议,大举向解放区进攻,发动了内战。1946年11月,周恩来首先率代表团从南京返回延安,由董必武暂管国统区党的工作。1947年3月,中央决定成立以刘晓为首的中共中央上海分局(后改名为中共中央上海局)后,董必武与中共代表团办事处也从南京、上海撤离。因为中共代表团办事处不能与上海分局发生直接联系。撤离时,董必武通知王亚文到上海,办理有关事宜。
  王亚文是黄埔军校四期出身,从1939年起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的领导下,从事国民党上层人员工作。董老要王亚文把所掌握的国民党上层策反关系转到新建立的上海分局,约定接头暗号。
  王亚文回忆说:“次日果然有人敲门,一位身材高大的人按约定暗号来接头,称自己是渔管处来的,名叫张登,代表新四军对敌作战部长,即城市工作部部长。是董老叫我来找你,我代表上海局,代表刘伯承和陈毅同志领导你做对敌斗争工作。”
  董老移交给上海局的国民党军政要员的关系非常重要,其中有国民党海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兼上海办事处主任周应骢,国民党立法委员何遂、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中将、“重庆”号巡洋舰舰长邓兆祥、海军国防第二舰队司令林遵、国民党联勤总部中将巡视员张权、陆军大学教官蒋子英、海军军官中秘密党员何友恪等。他们又各自联系着一批高、中级军事和政务人员,这些网络对大决战中军事斗争的胜利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中,吴石是个核心人物,因为他为人仁义,又任国民党军史料局局长,负责修撰战史,与各军兵种长官的关系都很熟。
  中共中央上海局,书记刘晓、副书记刘长胜,管辖的范围是长江流域及西南各省及平津、青岛、台湾一部分党的组织与工作,并在必要时指导香港分局的工作。沙文汉担任上海局宣传和统战部部长,并主管京沪杭地区的城市工作。
  1948年11月,随着解放军三大战役的胜利,配合江南广大城市的解放,上海局成立了策反委员会,书记张执一,在张离沪期间由沙文汉负责。沙文汉则任命王亚文为策反工作组组长,负责国民党上层军政人员的工作。为安全起见,王亚文与上海局策反委其他人并不交叉往来。
  此后,吴石接受上海局领导,提供了大量国民党的高级绝密军事情报,并帮助策划多起重大起义。如国民党空军八大队中尉飞行员俞渤等人在1948年12月16日驾驶重型轰炸机起义。俞的父亲俞星槎在西南抗战中是吴石的同事,任桂林行营副参谋长。受吴石爱国爱民、反内战、亲共的影响,走上了革命道路。不幸,在一次飞机失事中遇难。其子俞渤在吴石的关照下,继承父亲遗志,发动了国民党空军的这次首次起义。继俞渤之后到1949年解放前,空军方面八大队、四大队、十大队、空军军官学校、民航局等相继又有B-24型、和C-46、C-47运输机空军和民航机起义。此后在上海局和南京等城市秘密组织策动下,从南京、上海,杭州,青岛,武汉、台湾等地有20多架飞机起义,给了解放战争时期没有制空权的解放军以极大的援助。
  在国民党海军方面,吴石有更大的影响。例如“重庆”号起义。“重庆”号是英国送给中国政府的一艘巡洋舰,用以抵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香港英国当局曾没收并转用欧洲战场的中国招商局在港局订制的六艘港湾巡艇。无论在舰体规模上还是武器装备上,该舰都是当时国民党军海军中最强的主力战舰。
  对海军的关系,早在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董必武、周恩来与海军高级将领开始接触。沙文汉对王亚文说:“林遵、周应骢、邓兆祥等在海军是实力派,与我们有联系,这些人爱国主义思想浓,民族观念深,与董必武、周恩来同志交谊都好。董老与周恩来对海军策反工作做了多年,他们把海军关系交给我们,这项工作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于是,王亚文用张华志的化名到南京先联系上何遂。何遂是蒋介石尊敬的人,社会地位高。由何遂介绍,王亚文又认识了吴石。王亚文知道,吴石常往来宁沪,不时提供许多国民党军队调动与各种重要情报。何遂供给的情报也很多。他俩与海军有密切的关系,与海军司令部参谋长周应骢、“重庆”号舰长邓兆祥、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等都有联系。国民党江宁要塞司令胡雄也是吴石邻居、挚友。
  周应骢原是海军老前辈萨镇冰的表侄,曾留学英国,当时他任国民党海军司令部参谋长,兼任上海海军办事处主任,指挥着八艘主力舰,海军司令部下辖几个署(局)都归他管。由于他深孚众望,国民党全部海军机要都在他的控制下。在“重庆”号回国前,董必武就对周应骢进行过策反工作。上海局接通这个关系后,沙文汉代表中共委任周应骢为海军起义总司令,并委任王亚文为政委。吴石通过何遂对邓兆祥做工作时,邓兆祥曾问何遂:“现在形势吃紧,有人向我说国民党坏透了,应早点投共,你能有办法与共产党取得联系吗?我只怕碰上特务分子,丢了命而事又不成;有的人年纪轻轻的,也叫我学武昌起义,究竟共产党在何方?”
  于是,沙文汉要王亚文对周应骢说,要加紧做邓兆祥的工作。周应骢多次与邓兆祥说:“要紧紧掌握情况,掌握可靠干部,特别是近身的干部,连一个士兵都要注意,时机成熟时,军舰立即开赴解放区。”
  由于当时处在绝对秘密情况下,“重庆”号上有多条线,先后在下级官兵中酝酿着起义,但互不发生横的联系,而邓兆祥则在暗中进行保护。其中有一股力量是先由中共南京市委书记陈修良亲自领导、后转交给上海局策反委员会领导的王淇、蒋树德等21名“重庆”号下级官兵。另有王颐桢、武定国等27人组成的“士兵解放委员会”。这两股力量最大,他们于1949年2月25日1时30分发动了起义,然后来做舰长邓兆祥的工作,说明起义是得到中共支持的,并持有上海局策反委员会领导人张执一给的与解放区联系的暗号。邓舰长原来对起义就有思想准备,在询问了轮机情况后毅然参加起义,下令开航。26日7时许,“重庆”舰顺利驶抵山东解放区烟台港。蒋介石得知“重庆”号起义后,极端愤怒,立即责成空军司令周至柔炸沉“重庆”号。
  已经停泊在葫芦岛的“重庆”号官兵对敌机的轮番轰炸进行了英勇的反击,无奈有一颗重磅炸弹炸中了军舰右舷侧部,造成多人伤亡。为避免再遭轰炸,“重庆”号巡洋舰奉解放军之命,于3月20日夜间放水自沉。3月24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复电邓兆祥舰长暨全体官兵予以嘉奖。
  5月23日,南京解放。此前吴石奉命随国民党军队撤至老家福建,并利用他的影响为和平解放福州作了重要贡献。继而他又撤到台湾。为了配合解放台湾,继续收集情报,伺机提供给共产党。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上海局撤销,并入中共中央华东局。为了解放台湾,华东局于1949年下半年成立了台湾工作委员会,由刘晓、沙文汉负责。台委立即派出在台湾有亲戚的女党员朱枫(化名朱谌之)等人潜入台湾与吴石将军联系。
  抗战胜利后,共产党就在山东根据地培训台湾籍地下工作人员。从1946年4月起,首批干部从上海搭船进入基隆、台北活动。蔡孝乾在当年7月进入台湾,陆续成立了“台湾省工作委员会”、“台北市工作委员会”等组织。1949年11月27日,朱谌之以“陈太太”名义住进前夫女儿家,在台湾活动了两个月,与吴石联络了七八次,取得台湾军政方面的重要情报,向蔡孝乾作了报告。然后在吴石的安排下,她搭乘国民党空军飞机前往当时仍在其控制下的浙江定海,准备搭船前往已经解放的上海。
  正在这时,10月31日,“国民党保密局”逮捕了“台湾省工委会”委员陈泽民,根据其供词,于1950年1月逮捕了时任台湾省工作委员会书记的蔡孝乾,并在其身上搜出的一张纸币上,发现有两个电话号码,即是朱谌之和吴石的电话(这是违背地下党活动规定的,这类联络电话,只能心记,不能见诸于字)。于是蔡亦叛变,一周内供出了所有同志,造成400多名中共党员被捕。国民党采取铁血手段,书记以上不叛变者悉被判处死刑。其中包括吴石和副官聂曦、原联勤总部第四兵站总监陈宝仓等一批高级军官,还有华东局派来的计淑人、钱琴、潘星南、张志忠(省工委武装部部长)、季云(张志忠之妻)、计梅真、钱勒等,并通知定海方面逮捕了朱谌之。他们在被审讯时坚强不屈。6月,吴石、朱谌之、陈宝仓等被枪杀于台北马町场。
  当时国民党没有搞“株连九族”,通知家属15天内领走尸体。吴石的遗体就由其夫人领走了。不久,她携孩子连同吴石的骨灰移居美国。1974年4月22日,吴石夫妇遗骸回国,合葬于北京西郊福田公墓。但朱谌之前夫女儿本表示要领取其尸体,因女婿是国民党特工,最后放弃。直到2010年12月9日,朱谌之在大陆的亲生女儿朱小枫,在台湾友人徐宗懋等人的帮助下,将烈士的骨骸由台北运到北京,暂厝于专门安葬烈士的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2011年7月安葬于家乡宁波镇海区革命烈士陵园。
  
  (责任编辑 李树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