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次年会的成功和
日益广泛的影响
2001年2月26日,在博鳌亞洲论坛成立大会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后,美国CNN记者追上我,要对我进行单独采访,并毫不掩饰地提问:成立博鳌亞洲论坛是不是针对美国?我说《博鳌亞洲论坛宣言》讲得很清楚,它是亞洲各国讨论亞洲发展问题的一个对话平台。它是开放的,欢迎世界各国包括美国来这里交流、对话,共商亞洲和世界发展大计。我说,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下,欧洲、美洲、非洲都在加快区域经济合作,亞洲当然也要顺应这个潮流,共同讨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亞洲的发展与繁荣,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我反问他们,难道欧洲、美洲、非洲讨论区域经济合作也是针对美国吗?我说不能这样提出问题。他们不吭声了。
博鳌亞洲论坛第二届年会原定2003年4月举行,因为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与地区发生“非典型性肺炎”疫情而推迟到10月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是“亞洲寻求共赢:合作促进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发表主旨讲演,阐述中国对“维护和平与稳定”、“促进发展与繁荣”、“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以及“面向世界开放与合作”的立场与观点,提出了实现亞洲共赢的四项建议。与会各方对温家宝的讲演反应热烈,普遍满意。在当日的晚宴上,温家宝还即席发表讲话。他说,博鳌本是渔村,是小镇,但它紧靠大海,正以大海的宽广容量吸纳不同的意见和主张。这一比喻,将博鳌的地理特征与博鳌亞洲论坛的宗旨完美地结合起来,用襟怀广阔、海纳百川来形容,文采斐然,意味隽永,受到中外宾客的热烈赞扬。
博鳌亞洲论坛第二届年会还就“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分工”、“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和更紧密的亞洲经济合作”、“寻求亞洲金融合作的新突破”、“亞洲IT产业的后发优势与合作”、“媒体的变革之力:权力与责任的平衡”、“能源、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以及“中国的和平崛起”等专题,分会场进行了演讲、对话和交流。这些问题,对亞洲各国都有针对性,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
从本届年会开始,龙永图接任博鳌亞洲论坛秘书长,他积极作为,协调各方,深得拉莫斯和论坛理事会的信任,在工作中不断开创新局面。加上东屿岛二期工程交付使用,又控制了到会人数,改进了服务,第二届年会取得圆满成功,各方反应良好。从2003年年会开始,中国改革发展论坛与博鳌亞洲论坛秘书处合作,同时举办“中国的和平崛起”论坛,由郑必坚主持,邀请各国政要、外交家、学者等国际著名人士,讨论中国的和平崛起及有关议题,吸引了中国、亞洲和世界知名人士积极与会,产生了日益广泛的影响。
博鳌亞洲论坛第三届年会,于2004年4月24日举行。年会召开的前半个多月,由于中国领导人谁到会的问题一直没有确定,以至国际上许多重要的受邀客人都在等待、观望。论坛秘书处很着急,向我提出希望尽快确定到会的中国领导人。我给胡锦涛主席写信,请他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他很快答复同意。外交部发言人正式对外宣布。本届年会由此迅速产生广泛的良好效应。
在这届年会正式开幕的全体大会上,胡锦涛主席发表主旨讲演。他首先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25年来的各项成就,然后指出,“中国是亞洲的一员,中国的发展与亞洲的繁荣息息相关。中国已经并将继续给亞洲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他还具体讲述了这些积极影响,即“中国的发展给亞洲的发展带来重要机遇”、“中国的发展促进了亞洲的和平与稳定”、“中国的发展为亞洲的区域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强调说,“为加强同亞洲国家的合作,中国将在以下方面采取积极步骤”,“第一,增强睦邻友好和政治互信。”“第二,拓展和深化双边经济合作。”“第三,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希望同亞洲国家探讨建立不同形式的自由贸易安排,最终形成亞洲自南贸易合作网络。”“第四,促进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第五,推进安全对话和军事交流。”胡锦涛最后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亞洲,亞洲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同亞洲各国共创亞洲振兴的新局面,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胡锦涛还回答了与会人员的提问。他的演讲和答问得到积极欢迎和一致好评。这天中午的休息时间,胡锦涛只带了一名警卫,悄悄地参观住地附近的博鳌水城环境,对这里的设施和会务工作都表示满意。
2005年第四届年会于当年4月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为“亞洲寻求共赢:亞洲的新角色”。中国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23日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推进全面合作共建和谐繁荣的亞洲》的主旨演讲。本次年会讨论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亞洲新角色、亞洲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企业治理和企业竞争力、世界贸易组织新一轮谈判展望、亞洲3G的产业机会与合作,以及中国房地产和汽车业发展前景等议题。
2006年第五届年会有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的850多名各界人士参加,围绕“亞洲寻求共赢:亞洲的新机会”主题进行广泛探讨,认为亞洲正面临新的发展机会,需要各国携手前行,共创和谐、繁荣的亞洲。
中国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把握亞洲新的机会共创世界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本次年会议题涵盖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中国银行业、汽车业和房地产业的改革发展、国有企业成长创新、国际能源市场走势、创新与信息技术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等热点问题,与会人士围绕这些议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2007年第六届年会有36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多位各界人士参加,围绕“亞洲制胜全球经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探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开创亞洲和平合作和谐新局面》的主旨演讲。本次年会议题涵盖亞洲经济一体化演进、亞洲如何进行合作以确保能源安全、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银行业和电信业的创新等诸多领域。本次年会时,我因正在住院治疗,不能到会,特地给吴邦国委员长写信说明情况,并对不能陪他赴会表示歉意。这是我担任博鳌亞洲论坛中方首席代表的8年中,唯一没有参加的一次年会。
博鳌亞洲论坛2008年第七届年会于当年4月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发表题为《坚持改革开放推进合作共赢》的主旨演讲。
本届年会最引人瞩目的是包括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内的九国元首和政府领导人参会。领导人参会规格之高、阵容之强、代表地域之广泛(亞、非、拉、欧、澳五大洲),都是论坛历史上空前的,显示了博鳌亞洲论坛日益扩大的全球影响力。
本届年会以“绿色亞洲:在变革中实现共赢”为主题。“绿色”和“变革”成为年会期间代表们热议最多的两个关键词汇。在三天的讨论中,代表们一致认为:气候变化正在改变我们的经济和生活。人类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应对这一重大挑战。亞洲不能置身事外。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亞洲必须寻求“更加绿色”的发展道路,以确保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届年会恰逢论坛东道国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论坛特地安排了中外企业界高层圆桌会议,对中国经验进行回顾和总结。中国过去30年的成就表明,改革开放是实现增长和共赢的正确选择,也是对本届年会所强调的“变革”力量的最好例证。
到会的各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博鳌亞洲论坛,看重的是论坛所代表的亞洲,看重作为论坛东道国的中国。亞洲尤其是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日益显要的影响力,是论坛发展壮大的土壤和基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亞洲国家关注论坛,希望通过出席论坛、在年会期间举办国别会议、邀请论坛在本国举行会议等形式推介本国,促进与亞洲各国的经贸联系,借重论坛这一重要的对话平台,加强与亞洲尤其是中国的沟通、了解与合作。各国领导人在演讲中对亞洲和中国经济增长给予高度评价,对亞洲和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上作出的努力表示赞赏,希望论坛在促进亞洲经济一体化和加强跨区域合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博鳌亞洲论坛的历次大会得到了世界各国首先是亞洲各国的热烈赞扬。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致信说:“博鳌亞洲论坛的成立,证明了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各国共同努力,全球性关注的问题才能得到积极的应对。”
拉莫斯说:“亞洲有许多论坛,但是没有任何一个论坛能在智力和外交经验方面与博鳌亞洲论坛媲美。”他还说,博鳌亞洲论坛“已经成为全世界讨论亞洲的论坛”。
霍克说:“我们最大的满足是能为世界上一半以上人们的美好生活创造一个主要的对话平台。”
中曾根说:“博鳌的大海蔚蓝,森林葱绿,人们诚实善良。我希望成立大会能成为21世纪亞洲的起跑线。”
金大中说:“与欧洲或美洲大陆相比,我们的经济社会一体化水平仍不令人满意。我认为,博鳌亞洲论坛对此具有重要意义。”
穆沙拉夫说:“通过促进亞洲地区内部及亞洲与其他地区之间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论坛将极大地维护亞洲人民的利益。”
纳扎尔巴耶夫说:“博鳌亞洲论坛将成为推动和解决亞洲各国之间社会、经济、政治和其他问题的力量。”
这些来自联合国、东南亞、东北亞、南亞、中亞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代表了亞洲各国的广泛心声与殷切愿望。我和中国的有关官员、企业家、学者在交谈中感受到,这些愿望正在变成积极行动,变成亞洲各国都接受的一种崇高使命。
在2008年4月年会期间,胡锦涛主席找我谈话,询问还需要他帮助论坛做些什么工作。我表示不需要,感谢他的关心和支持。我对他说,因为年龄和健康原因,我要求辞去中方首席代表。他表示挽留。我说主要是年纪大了,听力也不好,工作不方便。他问谁接任合适?我说根据论坛主要是研究经济社会问题的特征,最好选一位懂经济社会问题的同志。接着,论坛理事会正式作出决定称:“鉴于陈锦华先生不再出任东道国首席代表后,仍将致力于博鳌亞洲论坛的进一步发展”,“理事会特邀请陈锦华先生出任博鳌亞洲论坛首席顾问”。2008年6月,我将中国首席代表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交给了接任的曾培炎同志。接着,我致信拉莫斯,正式通报中国政府任命曾培炎接任中方首席代表的决定。
区域经济合作是世界性趋势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世界各国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相继加快了区域经济合作步伐。
欧洲一直走在前列,欧盟和欧元区的合作不断扩展、深化。1999年1月1日,欧盟统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2004年5月1日,欧盟扩大,波兰、捷克等10国加入。2004年6月17日,欧盟第一部宪法通过。现在欧盟有25个成员国,人口4.5亿,面积400万平方公里,国内生产总值10万亿美元,同美国不相上下。它们正在实践100多年前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预言的理想:“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国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
美洲、非洲也都成立统一组织,订出时间表,加快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
亞洲虽说已有东盟10国,有“10+3”(东盟和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有次区域多形式合作,有上海合作组织等多种机制,但是正像亞洲各同领导人所指出的,同美洲、欧洲、非洲比较起来,亞洲的区域合作相对滞后了。亞洲面积4400万平方公里,等于欧盟25国面积的10倍,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9.4%;人口38.7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60%。亞洲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富集区多。石油、锡、菱镁矿、铁的储量均居世界首位。世界上的石油、煤、铀、水能一半以上存亞洲。稻谷、天然橡胶、金鸡纳霜、胡椒、芝麻、椰千、茶叶等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80%至90%以上。
尽管亞洲有丰富的资源、众多的人口、广阔的市场,但区域内的资源性产品和制成品大部分销往美洲、欧洲,区域内的贸易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5%。这种状况表明,亞洲区域内的互助合作潜力巨大,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亞洲要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当然要看到它的资源和市场互补、互惠性,看到它在经济上可以带来的巨大效益,同时还必须看到并十分重视亞洲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的多样性。亞洲历史、文化、民族、宗教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差异性,决定了推进亞洲区域经济合作必须从增加沟通、加强相互了解开始,通过对话增加共识,找到双边和多边都可以接受的合作方式。这就需要有渐进的步骤,有官方、民间的广泛参与,有政府、企业、学术界的平等对话,需要多种引擎共同推进。在众多的工作机制中,博鳌亞洲论坛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平台,它的开放性,非官方、非盈利性,它的公开、民主、自由对话,有助于相互沟通、集思广益,有助于探讨亞洲区域合作的各种途径。我认为,这个趋势是看得清楚的,也是经过努力可以逐步做到的。在不久的将来,亞洲的区域合作可以像欧盟一样,从小到大,不断发展,不断壮大。亞洲的未来一定更美好!(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