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尚
(青岛市公安消防支队,山东 青岛 266071)
由于我国在建筑管理领域的体制的限制,使我国建筑消防设施在规范制定、建筑设计、施工、安装、审核、检测、验收和后续使用等环节的不协调,产生并遗留了许多问题,给建筑的消防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
消防中介服务组织存在缺陷。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消防电子产品种类繁多,对消防产品的后续技术支持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对消防中介服务组织的人员素质和内部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消防中介服务组织的资质管理、人员素质和内部管理存在诸多问题,迫切需要加以解决。
维护技术无定事,维护技术深度不够,定期维护的报表不明确。消防设施维护是从技术上的维护和责任上的落实,如何反映出来,维护报表及报告是核心。现在维护报表及报告通常用“一切正常”的语言来反映,无一些技术参数来说明消防设施的运行状态。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探测器的清洗问题无法正常进行。一是在每隔三年进行一次清洗,市场对清洗消防中介服务组织的管理还很不健全,部分清洗消防中介服务组织在无技术条件的情况下,仍在进行清洗工作;二是具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建筑物的管理单位对清洗工作始终处于被动局面,只有在公安消防机构的督促下,才能开展此项工作。
对不熟悉的设备应首先与产品生产企业(或设在各地区的代理商、产品服务站)联系取得技术支持,同时确保备用件的供给。
根据竣工图纸、资料文件和高层建筑物管理者和业主提供的使用变动资料进行现场确认,基本情况包括消防设施验收文件和产品、系统使用说明书、系统调试记录等原始技术资料。动态管理情况包括值班记录、检查记录、故障处理登记和年度检验报告、前期消防设施维护的原始资料以及高层建筑使用过程中改变使用功能、调整消防设施等方面资料和相关文件等。
对消防设施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掌握现有消防设施的运行状态,提出在设计、施工和材料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分析造成原因,向业主或物业管理单位书面报告并提出加以解决的方案,尽快使设备故障率下降并进入稳定运行状态。
建筑消防设施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不能把大量的维护工作停留在对系统的手动功能维护检查上,应进一步加强自动化的维护工作。建筑智能化系统由于大量采用现代的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及控制技术,无论是工作性质还是运行管理都与传统的机电设备有较大的差异,如果维护思路不能符合智能化系统的特点,那么就可能出现各种问题。
自动报警系统。日常维修与保养:每日应检查火灾报警控制器的运行状态,并填写系统运行和控制器日检登记表。每季度应检查和试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探测器的正确工作。自动或手动检查防排烟设备(可半年检查1次)、电动防火阀、电动防火门、防火卷帘等的控制装置,室内消火栓、自动喷水灭水系统的控制设备。探测器投入运行两年后,应每隔3年全部清洗一遍,并做响应阈值及其他必要的功能试验,合格者方可继续使用,不合格者严禁重新安装使用。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日常维修与保养:每年要对水源、储水设备测试供水能力,检查结构材料完好。每季度应对报警阀做放水试验,检查室外阀门井中的阀门开启是否正确。每月按计划检查储水池、高位水箱水位及消防储备水不被他用,措施正常;消防气压给水设备气压、水位符合工作条件要求;水泵试运转正常,水量、水压符合要求;所有阀门铅封、锁链状况完好,电动正常;水泵接合器状况完好;水流指示器报警正常;喷头状况完好、清除异物,重要场所还应定期实测动作性能。每天要检查储水设备的房间温度是否低于5℃,水源控制阀、报警控制装置的状况完好和开闭位置是否正确。应急维保,严重或紧急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赴现场解决。
气体灭火系统。日常维修与保养:每月应对灭火剂储存容器、选择阀、液体单向阀、高压软管、集流管、阀驱动装置、管网与喷嘴等全部系统组件外观进行两次检查。上述系统组件应无碰撞变形及其他机械性损伤,铭牌应清晰,手动操作按钮防护罩铅封和安全标志应完整。还应符合下列规定:防护区的开口情况,防护区的用途及可燃物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应符合设计规定。灭火剂储瓶间设备、灭火剂输送管道和支、吊架的固定应无松动。高压软管应无变形、裂纹及老化;各喷嘴孔口应无堵塞。对灭火剂储存容器逐个进行称重检查,灭火剂净重不应小于设计量的95%。灭火剂的输送管道有损伤与堵塞的可能,应对其进行严密性试验和吹扫。对每个防护区进行一次模拟自动启动试验,如有不合格项目,则应对相关防护区进行一次模拟喷气试验。应急维保,严重或紧急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赴现场解决。
做好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工作,涉及到的因素很多,不可能进行全面的研究,本文对现阶段在维护与管理方面较为突出的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具有较强的时代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不断完善,我国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与管理面临的问题会更多,相信本文的研究对其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1]栗志坚.浅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维修保养[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4(3):22-23.
[2]梁雄松.消防机构如何应对消防产品管理机制的改革[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2(6):76-78.
[3]曹勇兵.建筑防火安全的技术对策与管理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