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评奖的截止时间的临近,许多航运单位和科技人员纷纷抓紧准备,完成申报材料。我作为申报评奖推荐单位的代表也参与其中,帮助他们作最后的冲刺,完善申报材料,以期取得好的成绩,真是忙得不亦乐乎。与此同时,我一直在思考上海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过程中,怎样完善科研激励机制问题。目前,上海航运科技研究在全国同行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航运科技研究中心。上海应该是科研激励机制比较完善的地方。
出乎大家所料,上海的航运科技研究能力很强大,但上海本地区的航运科研激励机制非常薄弱。因为,建国以来,交通部陆续在上海建立了一批科研机构和设施,创办并调整了一批学校,形成了一批门类齐全且在国内具有领先优势的学科群。交通部等中央各有关部门对航运科技研究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经过改革开放以来 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航运科技步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在基础研究条件、人才队伍、基础设施等方面,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各项指标在国内跻身前列。这些主要的科研机构和设施等都隶属交通部和中央各有关部门,事实上,日常科技研究与上海地方政府并没有直接关系。这几年,随着交通运输部等中央各有关部门管理权限的下放,上海在航运科技研究的投入都有所加强,但有些由于在管理上面、线分割,目前还很难改变现状。
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科研的激励机制主要有两类:一个是以科研成果为评价核心的晋升机制,另一个是以成果转让效益提成为核心的奖金机制。但上海在航运科技激励机制这方面工作有弱点。上海没有地方性质的 “航运科学技术奖”,没有“航运科学论文奖”等科研成果评选工作,以至于广大航运科技人员为了梦想和追求,都来挤“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这座“独木桥”。
上海要成为真正航运科技研究中心,就一定要有类似“航运科学技术奖”奖项等激励机制。设立这些奖项的激励机制是可以操作的。根据 1999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对我国科学技术奖励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除国家安全和国防部门外,各部委不再设立科学技术奖,社会力量在获准科技部批准后可以设立面向全国的科学技术奖,已经形成了政府奖励加社会力量授奖的科技奖励体系。所以,上海完全可以按程序设立自己的奖项。我们目前正在申报的“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正是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经过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按有关规定批准设立的。
今年是“十二五”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加快转变航运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依靠科技力量。为此除了必须加紧航运科技人才培养,不断扩大科技人员队伍外,还要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完善科研激励机制等。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巨大的创造力和才能,让先进技术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航运业及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