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爆炸,地球或现双日

2011-12-30 05:32陈壮叔
科学24小时 2011年5期
关键词:星体超新星天文学家

文|陈壮叔

超新星爆炸,地球或现双日

文|陈壮叔

从现在开始的100年内,参宿四将发生大爆炸,届时我们将有可能看到自地球诞生以来最耀眼的光芒,犹如天空中出现了两个太阳。

今年1月以来,不少媒体都报道,今年我们有可能看到一颗恒星(参宿四)的大爆发,届时天空中犹如出了两个太阳。之后各界又纷纷辟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宇宙中的万物,皆有其发生、发展和死亡的过程,即使是万物赖以生长的太阳,也不能幸免。夜空中的点点繁星,皆为一个个的太阳,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呢?

宇宙组成的极大部分是氢,约占宇宙物质的70%。在引力的作用下,氢原子变成巨大的氢云块,逐渐形成团,进而收缩形成恒星,此时其星核的温度已高达107k(k为极时温度,0k对应为-273℃,这意味着分子停止运动,不再产生热量)。这一高温从何而来?无非是巨大尺度的氢云,变成相对小得多的太阳,使其引力能转变成热能。此时恒星中心引发了热核巨变,即氢的燃烧,经此而聚变成氦。核反应产生的高温,将使星球物质向外膨胀,而它们自身的引力却要把它们拉向中心,这两者的抗衡,保持了星体的平衡:恒星的氢燃烧过程十分稳定,也最持久,故天文学家把恒星的这一过程称为主序星阶段。我们的太阳目前正是处于这种状态。我们在夜空中所见的繁星,90%属主序星。

当恒星的氢燃料耗尽,其中心留下了一个氦球,此时中心的密度增大到10000g/cm3(水的密度为1g/cm3),而温度升高到1亿℃;相比之下,太阳中的密度为100g/cm3,温度为1400万℃,可见目前太阳的情况对人类而言要温和得多。那么到了那时,人类将如何生活?没有人会认真地去考虑这个问题,除非科幻小说,因为太阳作为一颗主序星,还有50亿年的寿期。

再说恒星中的氦球会有何变化。天体的演化似乎早有约定,氦就只有在上述高密、高温的条件下才会引发核燃烧,它的燃烧阻止了其自身的引力塌缩。不过事实上,这时恒星的体积不是缩小,而是扩大了。原来前期氢燃烧时还有残存的氢,它们皆浮在星球的外层,而此时的温度足以引燃氢气,致使它们膨胀,形成一个很大的壳层,此时恒星的体积可能会膨胀到原星体的10倍。由于恒星发出跟过去同等程度的光,但因体积的大增,单位面积上的发光度大为降低,它不再是阳光般的白色,而是红色,故此种恒星被称为“红巨星”。

当一颗太阳般质量的恒星,在燃尽氢,继而氦聚变成碳后,还将经过几个不稳定阶段,最终将演化成密度很大、体积很小的致密星,这种星被称为“白矮星”,其密度达106~109g/cm3。至此,它不再进一步地塌缩,这是由于星体物质越挤越紧,最终产生了所谓的电子简并效应,它阻止了引力的向心压力,从而保持了白矮星形态上的平衡。白矮星将一直存在下去,慢慢地散发其热量,直至完全冷却,变成一颗被称为冷星的“黑矮星”,但宇宙中还未出现过这般星球,因为冷却所需的时间远大于宇宙目前的年龄。

并非所有的恒星皆有这样的归宿,若恒星的质量5倍于太阳,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当大质量恒星的核燃料耗尽后,即使是电子简并效应,也阻挡不住其自身的引力塌缩,此时星核物质将进一步压紧,致使原子中的电子挤入原子核内,它跟质子结合而变成中子。至此,星核完全由中子物质组成,形成了密实的中子星。若恒星的质量很大,中子之间产生的简并效应也无法挡住自身的引力塌缩,恒星将被挤压成一个小点,从而变成与世隔绝的黑洞,因为连光线(更不用说物质)都无法逃脱其极强烈的引力场。这些致密星体是大质量恒星的终结。

这里还得插入一个极为重要的天文事件。在形成中子星的过程中,星体的大量外层物质急剧地落向中心,其速度高达每秒5万千米,随即引发了爆聚核反应,发生了大爆发,即超新星爆发。由于上述物质高速撞击星核,引起后者反弹,产生了极强烈的冲击波,它反过来又把极大部分的外层物质高速(18万千米/秒)喷射出去。此时,整个星体发出巨大的能量,使其亮度一下猛增数十万倍,甚至上亿倍;其中心温度竟高达100亿℃,这也是人类迄今探测到的最高温度。超新星爆发是仅次于宇宙创生大爆炸的天文爆炸。

超新星爆发,是天空中十分稀有的突发性天体灾变事件,银河系中有2000多亿颗恒星,但超新星爆发却是几百年难遇一次的奇观。那么,科学家如何能测得上述数据呢?应该说事有巧合。1987年2月24日,加拿大一位天文学家突然看到,在离我们19万光年的麦哲伦星云之中,闪出一颗十分明亮的星球,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颗超新星爆发。这引起了当年科学界的轰动,全世界的天文台皆聚焦到这颗星球上,观测其爆发的全过程。天文界将此超新星定名为SN1987A。目前人们已探知,躲藏在SN1987A中心的是一颗中子星。

现在来说一下“参宿四”。它是天空中最亮的红超巨星,离我们约640光年,它的直径是太阳的700倍,发出的光是太阳的1万倍,称其为超巨星当之无愧。它有一个奇怪之处,其亮度呈周期性(6年)的变化,明、暗相差很大。原来它的大气很不稳定,处于脉动状态。当恒星变小时,其大气就会吸收近旁的能量,它就升温而膨胀,大气因此而变得稀薄,能量也即逃逸,气体重新变冷而收缩。

参宿四与太阳不同,太阳中心一直处于稳定的氢核聚变,这种状态还将延续几十亿年,而太阳形成于46亿年之前。参宿四的演化历程比太阳要快得多,它先前是一颗灼热、明亮的蓝色恒星,仅仅在几千万年之中就演变成超巨星状态。天文学家早就认识到,它的大气正以15千米/秒的速度向外运动,大量的气体在恒星之外形成一个包层,这是一个围绕着恒星的气壳。人们对此气壳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气壳边缘的物质一直延伸到1万亿千米之外。人们还发现,它拥有两颗伴星,且均比参宿四要暗得多。

天文学家预言,经过几百万年,若它很快地丧失其外部气体,那么暴露出的星核将很快地冷却下来,因此它将变成一颗白矮星。若其外部的气壳仍保留着,那么中心的热核聚变仍将继续,并日益走向高温、高密,有可能激发一场大规模的爆炸,成为一颗超新星。

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的布拉德卡最近称,参宿四可能在今后100年内的任何时刻里发生超新星爆发,最早可能在2012年之前。这就是说,人们有幸可能在今年看到这千载难逢的宇宙奇景。届时,我们将看到自地球诞生以来最耀眼的光芒,黑夜将如同白昼,有如天空中出了两个太阳。这一过程将持续一周或更长。

尚若如此,人类岂非遭殃?回答是否定的。天文学家说,只要超新星爆发离地球几光年之外,那么对我们来说是丝毫无损的,而今参宿四跟我们相距640光年,有何惧哉?

再说恒星在最后爆炸时,其极大部分(99%)能量皆以中微子的形式释放出来。中微子质量极小,仅比无质量的光子略重一点,它跟物质的作用极微弱。例如上述SN1987A的爆发,按科学家的计算,落到地球上的中微子数目很大,每平方厘米约有数百亿个,因此每个人体上都有1013个中微子穿过,但无人感觉得到,即使世界上最灵敏的探测器也只能捕捉到27个而已。

天文学家认为,这一爆发是一个高概率事件,这里指的是“100万年内”的时间跨度。对宇宙来说,这是很短的一刻,可是对人类来说,这几乎是一个无限漫长的时间跨度。若最早在今年爆发,那么则是百万分之一的概率。因此,这是一个极小概率事件。

最后再回过来说说超新星爆发,它好像是恒星死亡前的垂死挣扎。其实不然,它在宇宙演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在宇宙发生大爆发后,仅形成少数较轻的元素,如氢、氦等。而其他的重元素,诸如碳、氮、氧、铁……都是在大质量恒星内部,经热核聚变而成的,最终经超新星爆发,把这些重元素抛向星际空间,混合于氢气之中,成为第二代恒星系统(如太阳系)的原材料。要知道,若没有上述重元素,就形成不了生命物质,至少地球生命是如此;若没有生命,何谈智慧生命——人的出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正是超新星爆发,为人类的到来提供了关键性的条件,从而为宇宙的存在提供了观察者,使得宇宙进入了自我认识的阶段。

猜你喜欢
星体超新星天文学家
RCW86超新星爆发遗迹
伟大的天文学家们
坐姿
天文学家发现迄今最近黑洞
星系的演变过程
第十四章 拯救地球
天文学家叶叔华——星路漫漫 上下求索
超新星爆发极其明亮 孕育绝大多数重金属元素
黑洞也爱吃点心
创造生命的它,会灭绝地球生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