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姣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教育。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整个高职专业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通过课堂试验、课程实训、校外实习等多种形态的实践机会,充分培养学生在实践岗位活动开展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资源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各类实训场所和设备,包括有网络设备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软件实训室、硬件拆装与系统维护实训室、企业信息化实训室,以及各实训场所内的设备资源,可以满足计算机专业类学生的日常实训需求;另一类是各类应用平台资源,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探索,已经建成一整套完成的计算机实训应用平台,包括有在线课程学习、在线考试与评价等,可以供计算机专业相关课程及全院范围内非计算机专业涉及的计算机类课程使用。
计算机实训资源的重要性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存在使用上的明显差异:
1.1 针对非计算机类专业。由于每位非计算机专业同学在毕业前都需要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且从就业岗位对其的计算机水平要求出发,有必要利用计算机各类实训资源进行基础技能的训练和养成,才能够符合目前各企业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要求。
非计算机专业类学生在利用计算机实训资源时主要围绕硬件拆装与维护、在线课程学习、在线考试与评价等。
1.2 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非常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无论其专业学习方向是偏硬件或者软件,都会在不同学期不同课程安排有综合轮训,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专业类学生对两类实训资源都有利用。
尽管非计算机类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类学生都有利用计算机实训资源的需求,且能够基本满足课程实践教学的利用率,但是,从实训资源利用的角度而言,仍大有潜力可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1 由于课程安排的需要,不同的实训场所存在一定的“碎片时间”,即可能不能够满足一次专业课程的实践需求,但是又没有班级在使用该实训资源,此时一般会形成一至两节课时的碎片时间。传统排课情况下,往往不使用这些“碎片时间”。
2.2 计算机专业及非专业学生中都存在一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即在传统的课程学习基础上,这些同学具备内生的学习动力,有迫切掌握计算机专业技能的想法,需要通过利用实训资源进行训练。
2.3 目前,企业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有较高要求,例如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等,在校期间,需要有侧重点地训练学生以使其具备较完备的综合素质,因此会开展一些课外创新项目,如各类技能大赛、各种创新课题及“挑战杯”等,这些综合能力的训练也部分地需要利用到计算机类的实训资源。
基于此,我们尝试性地提出了计算机实训资源利用的“矩阵模式”,即将现有的计算机实训资源与训练项目进行组合协调,利用“矩阵模式”对现有的计算机实训资源进行充分利用。
同时,我们在充分分析计算机实训资源自身特征的基础上,与计算机专业教师进行合作,开展诸如大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大学生创新课题训练等项目,让专业学生能够有目的性地去利用各类实训资源,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
计算机实训资源利用的“矩阵模式”中,纵向列出各类计算机实训资源(包括各类实训室及实训设备,各类网络实训资源),横向代表对这些计算机实训资源的需求(如碎片时间、大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平台、大学生创新实训课题等)。
在形成的行列矩阵中,详细列出每类训练需求对应的实训资源利用时间段和资源清单,可以针对不同的实训项目需求进行实训资源的合理安排与资源调度分配,可以一目了然掌握每天、每周及每月的各类实训资源的利用情况,在每个学期结束时,可以结合实训资源利用矩阵进行资源利用率统计。
通过近三个学期的不断完善,并与“矩阵模式”应用前的计算机实训资源利用率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在“矩阵模式”下,各个实训室及在线应用平台的利用率都有了显著提升,其中实训室的利用率提高了大约20%,特别是在每天的晚间时段,学生内生的学习需求借助于实训资源得以实现。
另一方面,在开展了计算机实训资源“矩阵模式”的应用后,专业学生在大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大学生创新课题训练等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自发利用实训资源进行学习的动力,形成了良性循环。
在后续的工作中,我们将从两个方面对实训资源的“矩阵模式”进行优化:
3.1 优化实训资源的硬件建设。经过一段时间运转,实训环境的布局、实训设备的更新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不断听取学生使用后的建议和意见对各类实训资源的硬件进行优化。
3.2 开发一套“矩阵模式”的应用系统,可以让有需求的同学实时查看碎片时间、资源清单,并能够提供在线申请等功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在计算机实训资源利用模式上,每个院校都有不同的协调安排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劣,本文所探讨的“矩阵模式”也是对实训资源利用率进行充分挖掘的一种尝试,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不断改进。
[1]杨西京,刘延民,于咏莉.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模式探索 [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4).
[2]高洁.对高校实验室开放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