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无论是机构,媒体,还是普通老百姓,对中国产品的质量问题都十分关注。而“中国制造”的道路,还很长很远。
不知不觉中,在非洲,“中国制造”成为了廉价、劣质商品的代名词。
一些有钱人、官员普遍觉得购买“中国制造”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但他们也好心地提出希望和建议:质量低劣的中国商品不仅会影响中国商品的总体形象,而且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上帝一定住在中国”
在非洲流传这样一个笑话:一个非洲母亲问孩子:“上帝住在哪里?”孩子答道:“既然上帝创造了万物,他一定住在中国。因为所有东西都是‘中国制造’。”
有人说,“非洲也许除了香烟是欧美的,部分果蔬是本地的,其他的基本都是‘Made in China’。”除小摊、走贩和商场外,一般的街市凡有档口、门面的商店,基本上被中国产品所占领。“中国制造”已融入当地人的生活,甚至在南非世界杯上,中国宁波小作坊产的“呜呜祖啦”也抢尽风头。可以说,价廉的中国产品对提高收入不高的非洲人民的生活质量功不可没,这是公认的客观事实。可尽管这样,近年来,中国制造还是成为了非洲人民口中的劣质产品。
一位非洲人买了一台中国产DVD放映机,结果他看了几张碟,这台机器就开始偶尔“罢工缺勤”,最后干脆连图像都没有了,气得他每次见到中国的朋友,都抱怨他的那台DVD……这是在非洲的中国人最常遇见的麻烦。
学者刘植荣先生曾任世行埃塞俄比亚项目办公室主任,在他的博客上记载着这么一件事情,一次埃塞俄比亚交通部的Saife Berhane先生对他说:“我知道,你们中国有好产品的,可为什么出口非洲的中国产品质量这么差?我现在绝对不买中国制造的东西。”刘先生无奈,只好分辨说自己脚上穿的就是中国制造的李宁牌旅游鞋,穿了许多年还没坏;身上穿的也是在中国买的中国制造的衣服,质量也不错。
与刘先生不一样,在非洲,许多姑娘在购买之前就放弃了“中国制造”。喀麦隆西北大区首府BAMENDA的DREAM LAND饭店服务员Brenda说,“你们中国的衣服是中看不中穿,看上去很漂亮,穿两天就坏了。我现在不买‘中国制造’了,我穿的裙子是尼日利亚制造的。”
在乌干达的民间,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该国贸工部长卡欣达·奥塔菲雷买了一双中国制皮鞋,刚过一周,鞋即出现变形、脱胶等诸多问题。他随即召集相关部门质询,由此引发了针对中国这类产品的“质量风暴”。
北非的埃及到南非的津巴布韦,东非的肯尼亚到西非的尼日利亚,几乎全非洲的百姓都在反映中国商品出现的质量问题,一些人甚至把来自中国的鞋子和裙子戏称为“一周鞋”和“三月裙”。除此之外,电源接线板不通电、方便面调料只有一小包盐、水龙头用不了多久就漏水……这样的问题也经常让“中国制造”蒙羞。
“This is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