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鲜食兼用型马铃薯“云薯301”原种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

2011-12-29 00:00:00董云忠鲍丽仙杨加玉赵胜奎王俊
新农民 2011年2期


  [摘要] 加工鲜食兼用型马铃薯“云薯301”是云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1997年组配、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一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2007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滇审马铃薯200702号”。该品种生育期112d,薯形圆形,淡黄皮淡黄肉,芽眼较浅,干物质含量25.0%,淀粉含量15.27%,蛋白质含量3.43%,还原糖含量0.06%,适合作薯片加工,且薯片色泽和口感优良。先后在昆明、迪庆、楚雄、文山等州市及贵州、广东、黑龙江、西藏、湖北等省、市引种示范,产量高,综合性状好,高抗晚疫病、PVY病毒病和青枯病,适宜云南大春作区和海拔1400m以上小春作区种植,原种需求量较大,本文结合2010年在会泽县驾车乡实施的云南省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示范项目——会泽县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云薯301原种繁育及示范结果及经验,拟定其原种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旨在加速其原种扩繁进程,尽量满足生产用种的需求。
  [关键词] 马铃薯;原种生产;技术
  
  一、精细整地
  选择海拔在2200m以上无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地区,前茬为非茄科作物、排灌良好、土层深厚、松软湿润、肥力高、光照充足的地块,及时深翻,深度达0.25m左右,一犁两耙,做到土壤蔬松,土垡细碎,地面平整无杂物。
  二、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1.种薯选择
  选择“云薯301”优良脱毒原原种薯,种薯不带有过长和纤细的幼芽。
  2.播期
  最佳播期是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
  3.种植规格及密度
  采用宽窄行高垄双行标准化种植,种植密度5000~6000塘/亩。
  4.播种方法
  采用人工开沟播种,沟深15cm左右,人工放种后,盖上农家肥料和化肥,覆土5~8cm。播种时,同一区域种薯大小尽量一致。
  三、科学施肥
  1.施肥原则及施肥量
  施肥原则是有机肥料和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指导性施肥量为: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kg,马铃薯专用复合肥80~100kg,做底肥一次性施入。
  2.施肥注意事项
  切忌单施过多的氮肥以免造成徒长,忌施含氯(CL)肥料,禁止施用由茄科植物的残枝、枯叶沤制的肥料。
  四、精细管理
  1.查苗、补苗
  当幼苗生长至5~10cm,如发现有缺塘,将附近出苗较多的,掰苗移栽到缺塘内。种薯越小,缺塘越多。
  2.及时除草培土
  苗齐后及时除草,苗高20~50cm时,中耕、除草、培土2~3次,垄高在25cm以上。
  3.追肥
  土壤肥力低,幼苗长势弱的地块,结合培土,每亩追施尿素15kg。
  4.加强排水管理
  生长后期,正值雨季,沟内容易积水,要及时排涝,一是能降低田间湿度,减轻马铃薯晚疫病危害,二是能避免薯块因通气不良造成烂薯。
  5.防治病虫害
  及时对症防治病虫害,避免受灾减产。
  (1)蚜虫防治
  根据各点的虫情监测和田间系统调查情况,当百株蚜虫量达100头或有翅蚜达15头时,及时采用10%的一遍净或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1~2次;
  (2)晚疫病防治
  根据田间系统调查情况,当出现中心病株时,及时喷施800~1000倍液的瑞毒锰锌或甲霜灵锰锌,每7d一次,连续2~3次。
  五、适时收获
  1.收获期
  成熟度达95%时,择晴天收获,防止烂薯。收获时注意减少机械损伤,注意避免霜冻;
  2.种薯包装运输
  采用编织袋定量包装,包装袋上应有标签(标签应注明:品种名称、数量、种薯级别、产地检疫证编号)运输时避免机械损伤和混杂,并注意防雨、防冻;
  3.种薯贮藏
  分品种在散射光条件下贮藏,贮藏期应保证种薯正常生理所需贮藏条件,以减少病、烂薯,确保种用品质。贮藏时不宜以烟叶贮藏在一起,以防块茎蛾传播。贮藏期间翻拣1~2次烂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