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桑树落叶进入休眠期间,应该利用冬季农事休闲的时间,加强桑园冬季管理,一是有利枝条安全过冬;二是有利防治越冬害虫及病原菌,以减少第二年病虫害的发生;三是可以给桑树补充营养、对于加快幼树早投产,树型养成,增强树势,延长树龄,减少病虫害,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都十分重要。
[关键词] 冬季;桑树;桑园管理;树型养成;病虫害
桑树属多年生、阔叶型、落叶性植物,乔木或灌木。桑树在一年的生长中春季萌芽抽枝生长,经夏秋后,到冬季落叶休眠,表现出一定的年生长周期。每到秋末冬初,气温下降到12℃以下,日照时数缩短,桑树停止生长,叶片黄落,进入休眠状态。入冬后,桑树经过1年的采叶养蚕,树体本身和土壤结构都起了很大的变化。桑园里的土壤,由于长期的桑园作业,桑树对养分的吸收以及下雨或干旱等的影响变得密实板结、养分缺失。这时,桑园里的大部分害虫也停止了活动,潜伏在枝条、树干缝隙和土壤中准备越冬。因此,搞好桑园冬季科学技术管理是确保翌年桑园高产稳产、促进蚕茧丰收的重要措施,应引起广大蚕农的高度重视,重点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冬季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
清洁桑园:晚秋蚕结束、桑树落叶后,应及时、全面清除桑园内以及路旁四周的枯枝落叶、杂草,不留昆虫的越冬寄生场所。所清杂物一并集中烧毁或沤制堆肥,以消灭大量潜伏在枯枝落叶、杂草中越冬的病菌和桑毛虫、桑蓟马、红蜘蛛等害虫的虫、蛹及卵块,减少明年春季桑园害虫。
2.人工捕杀
(1)束桑诱虫:桑树落叶后冬耕前用稻草把枝条集中束缚起来,束缚不宜过紧,以免损伤冬芽。这样不仅便于施肥冬耕等田间作业,而且还可以校正枝条姿势,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方便冬耕施肥,引诱害虫潜入束草越冬,便于捕杀害虫。于12月底至1月中旬伐条或翌年3月桑树发芽前,春季桑园作业结束后,解去束草,解下来的束草要集中烧毁,防止病虫害的扩散传播。
(2)黏纸诱捕:主要是针对一些小虫,如桑粉虱、桑蓟马等,以桑粉虱为例:在桑粉虱发生的主要季节(一般5~6月间),用带有黏性的黄纸悬挂在桑树的枝干上,晴天中午桑粉虱活跃到处乱飞,就会有大部分落在黏纸上无法逃走致死,从而到达捕杀的目的。同时黄纸的颜色也起到了诱捕的作用。
3.桑园冬耕
(1)方式:根据桑树栽植的株行距离,可采取不同的耕作方式。一般行距较宽的可采用小型机械耕作,密植桑可采取牛耕或者人工挖翻等形式。
(2)作用:一是可以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桑树生长,增强树势;二是切断土壤毛细管,保护土壤的墒情;三是提高地温,促进有机肥料的腐烂分解,减轻桑园的冻害;四是使潜入土壤中越冬的桑园害虫和病虫原体充分裸露,如桑叶蝉幼虫、斜纹夜蛾蛹、金龟子幼虫或成虫、桑瘿蚊的囊孢幼虫等暴露于地表,经过风吹日晒、严冬冻死、鸟食、人工捡拾等被杀死大部分。
(3)时期:冬耕一般可在封园后在土壤封冻前,11月中、下旬进行。
(4)深度:耕翻深度本着行间宜深,桑株附近宜浅,以不伤断粗根为原则。以泥地25~30cm,砂地20~25cm为宜。翻起的土块不要打碎,让其风化,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4.修剪枯桩死拳
修剪枯桩死拳,清除害虫越冬场所,挖出传染性病害植株(如桑根结线虫病、根朽病、黄化性萎缩病)。冬季修剪桑树时把病枝、弱枝、枯枝、枯桩、虫枝等剪除,收集并及时集中销毁,以消灭越冬病虫源,对减少来年桑树病虫害的发生,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桑拳基部裂缝是桑毛虫、桑螟的幼虫、桑象虫潜伏、隐藏的场所,部分伤口还可以用石灰调成糊进行填补。
5.药剂防治
(1)重杀关门虫,降低桑园越冬虫卵:晚秋蚕上簇后,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桑红蜘蛛、桑蓟马、桑叶蝉、野蚕、桑螟、桑尺蠖、桑毛虫等桑园害虫,正值幼虫或成虫期,此时用长效期菊脂类农药将桑园全面、彻底喷布1遍,可杀死大量越冬害虫。20%的杀灭菊脂乳油1000倍药液(1喷雾器水对药14mL)。
(2)使用石硫合剂杀虫防病:在1月中旬伐条后,使用波美4-5度的石硫合剂对大田桑园进行一次全面的防虫杀菌。根据石硫合剂在空气中氧化分解在树体上形成一层细微的硫磺沉淀保护膜,既起到防治病原菌侵染的作用,也起到很好的防虫效果。桑树生长期间,对初次侵染的桑疫病、桑褐斑病、桑里白粉病、赤锈病等病害,可使用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剂进行绿叶防病,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3)各季蚕前蚕后做好化学防治工作:春蚕前和四期蚕后各进行一次化学药剂防治,严防虫口扩散蔓延。
第一次杀虫是春蚕前10~15d,以防治红蜘蛛为主兼防黄叶蝉、桑尺蠖、桑毛虫等多种害虫。使用三氯杀螨醇兑辛硫磷乳油或桑宁+敌敌畏。
第二次杀虫是春蚕上蔟后,防病治虫同时进行。针对红蜘蛛、桑螟、桑白蚧、桑褐斑病、桑疫病等,使用药剂三氯杀螨醇500倍液+敌敌畏800倍液+多菌灵50g,或桑宁+敌敌畏+多菌灵。
第三次,第四次用药分别在夏蚕、中秋蚕上蔟之后,药剂与第二次基本一致,杀虫防病兼治。
药剂防治必须做到统防统治,即统一时间,统一药液浓度,连片防治,药液喷雾均匀周到,叶面叶背均要接触药液,才能取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二、桑园冬季施肥
1.时间
可在清园工作结束后,于12月下旬到1月上旬结合冬翻给桑树施足冬肥。以改良土质为目标,在桑树休眠期进行。
2.种类
冬肥以迟效有机肥料为佳、主要有人粪尿、蚕沙、堆肥、灰杂肥、厩肥、河塘泥等。
3.方式
应施在桑根分布密集的土中,以离树干20cm穴施为宜,以提高吸收利用率。也可以结合冬耕在桑园内隔行行间中间位置开沟,沟宽50cm,沟深40~45cm,开沟位置每年轮换。施肥时将有机肥施入沟内,可少量施一点磷肥在沟的一边上,使之形成一层“肥土层”,最后将原土回填沟内。
4.施肥量
蚕沙、人粪尿、厩肥等1.5~2t/亩;垃圾2~2.5t/亩;磷肥45~50kg/亩。
三、桑树剪伐
1.桑树树形养成方法
从定植到第3年为幼龄期,即树形养成阶段。第1年栽植后,在春季发芽前离地20cm剪去苗梢,留成主干,发芽后在主干上选留2~3个壮芽生长,当年冬季养成2~3条。第2年春季发芽前,离地40cm剪去,养成2根支干,发芽后在每一支干上选留2~3个芽任其生长。第3年春季发芽前,离地60cm剪去枝条养成二级支干,发芽后每一支干选留2~3个芽生长,当年每株长出8~10根枝条。从第4年开始每年在每个枝干的基部伐条,每株形成4~6个桑拳,逐渐养成有两层支干的拳式低干树形。
2.剪伐时间
伐条分春伐、夏伐,春伐在冬季至春季发芽前进行,对桑树的伤害小,但全年采片叶,劳动强度大、速度慢;夏伐一般在春蚕5龄期,对桑树生长不利,但采叶进度大大提高,可与省力化条桑育配套。一般肥水条件较好的桑园宜夏伐,坡地桑园宜春伐。另外,桑园面积较大的户,提倡春伐桑园与夏伐桑园各占一半,经1~2年,春伐与夏伐再行轮换。
3.剪梢
剪梢就是秋末冬初,将桑树枝条梢端剪去,以提高第二年春季发芽率,增加生长芽,减少花果和病虫害,提高春叶产量和质量。对留条增养春蚕的夏伐桑,一般要在冬季进行剪梢。剪梢的标准是剪去条长的1/5~1/3,掌握桑条粗壮的轻剪,条弱、水分差和杂交桑的要重剪。
四、桑园间套种
我镇的桑园栽植主要有等行栽植(行距130cm、株距50cm)和宽窄行(大行距200cm、小行距60cm、株距50cm)两种形式,间套种主要在宽窄行桑园进行。在新植桑园和1~2年的幼龄桑园中,等行栽植桑园冬春季节可以适当套种,而夏秋季节则不宜套种;宽窄行桑园可以较好解决套种带宽要求与保证每亩种桑株数的矛盾,宽窄行栽植形式各季节都可以适当套种,但套种作物要与桑树隔开30cm以上,而且不能种植高秆作物。桑树树形养成后,等行种植形式的桑园只能套种冬春作物,宽窄行栽植形式的可适当种夏秋作物,但要稀种。
五、冬季补植
亩桑不足1000株的,补足苗木。采取压条补植、大苗补植等办法进行桑园补缺。补植穴要挖得深而大,多施基肥,随挖随栽,成活后施肥要比原桑树增施肥料2~3次。
六、新植桑园
1.开槽客土
规划好的种桑土地,要预先进行平整,再按照统一的行向打灰线,然后开挖桑槽,等行密植形式开槽深宽各40cm,桑槽沟心到沟心130cm;宽窄行形式开槽深40cm,槽宽80cm,沟心到沟心260cm。表土和底土挖出后分别放置于桑槽的两边(回填时分层回土),桑槽底部再挖松10cm,留于沟底。
2.施足基肥
桑树根系分布深而广,对肥料要求高。栽桑时施足基肥,有助于桑树加快进入盛产期,达到高产稳产。每亩施基肥的用量视种植密度、种植方法、肥料种类的不同差异很大。一般种植密度大、开沟槽种植、肥料品质差的增加施入量,如普通农家肥秸秆成份多,亩施量3~5t,开深沟施入;反之施肥量可适当减少,如油枯、鸡粪等,亩施量300~600kg。基肥施入后,必须填盖10cm的表土,防止肥料腐烂发热损伤苗根。
3.栽植的方法
(1)栽植规格:一般推行中密度栽植,以亩植1000株为宜。宽窄行栽植形式:行距,宽行200cm,窄行60cm;株距50cm。等行栽植形式:行距130cm,株距50cm。
(2)定植:桑苗整理。因长途运输出现苗根干萎的,可先将苗根浸入泥浆或者清水中10~12h然后再移栽。定植前把过长、过密、受伤、枯萎的苗根剪除即可,以少剪为宜,然后再按不同桑品种、区别桑苗大小分地块种植。苗正根伸,细土踏实。栽植时摆正苗干,使根系舒展,培土踏实,苗根与土壤密接,栽植深度为根颈部(苗干青黄交界处)埋入土中5~8cm,干旱严重的年份可适当深栽,埋入深度增大至10cm。浇足底水,盖好地膜。桑苗定植后马上浇足一次定根水,浇水要保证根部土壤能吸到水分,桑苗栽植完成后即可定干,农桑系列品种低干树形的要在离地20cm高处剪去苗梢,然后及时盖好地膜,并将主干周围作成锅底状以便接收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