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介绍了林蛙种蛙在蛙龄、体型、体色等方面选择技术,种蛙在春季、秋季采集技术,种蛙的运输技术。
[关键词] 林蛙;种蛙;选择;采集;运输
人工养殖林蛙,可以用种蛙繁殖,亦可捞取卵团进行繁殖。在养殖第一年和第二年要靠采集野生蛙作种蛙,第三年可用自已生产的蛙作种蛙。
一、种蛙的选择
1.蛙龄
二年生至四年生是林蛙的壮年群,生命力旺盛,怀卵量多,繁殖力强,适宜作种蛙。林蛙两周岁时,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第一次产卵繁殖,其产卵量平均为1200粒。二年蛙在种群组成上占多数,在养殖生产上必须大量选择二年蛙作为种蛙。但有时春季二年蛙由于各种原因(如蝌蚪生长发育不良,幼蛙营养不良等)生长发育不好,两周岁时发育不成熟或怀卵量较少,在选择种蛙时可不选择发育不好的蛙,要选择生长发育良好的二年生蛙作为种蛙。三年生至四年生蛙,怀卵量高,三年生平均有1800粒卵,四年生蛙平均有2300粒卵,作种蛙是很适宜的。但三年至四年生蛙在种群中数量较少,仍然必须采用大批二年蛙作种蛙。五年生之后,林蛙已进入老年阶段,不能怀卵。老年蛙不宜作种蛙。
2.体型
从体型上选择个体较大健壮者作种蛙。二年生蛙发育较好者,雌性体长可达6.5cm,有的只有5cm左右,要选择体长大一些的作种蛙,从体重上要选择体重较大者,二年生雌蛙体重不应低于27g,三年生雌蛙体重不能低于40g,四年生雌蛙应在56g左右。
3.体色
林蛙的典型体色为黑褐色,体背有“人”字形黑斑。东北林区所产的林蛙基本都是属于这种体色。选择种蛙应以黑褐色林蛙为主,当然体色土黄,带黑斑的林蛙亦可用作种蛙。切记黑绿背青白色肚子的雄雌蛙不宜作种蛙,这种蛙体型小、生长慢、油质少,人称石蛤蟆。
二、种蛙的采集
1.秋季采集
秋季捕捞采集种蛙最为方便。林蛙从9月中旬入河,直到10月中旬,甚至10月末才结束入河期,时间长达1个月至1个半月。在整个入河期间,气候比较温暖,适合捕捞作业,能捕到大量种蛙。秋季采集种蛙,由于蛙的数量多,有充分选择余地。还可到远处采集种蛙,进行长途运输。
选作种蛙的林蛙,以传统的网捕、手捉、瓮子捕的为好,其它方法(如毒药电击等)捕捉的林蛙不宜作种蛙。药捕和电击会严重损伤影响蛙卵的成长和孵化率。
种蛙要逐个选择,除了按种蛙标准选择外,还要注意选择无伤的个体,如腿折断,穿眼及鼻孔以及皮肤擦伤等。受伤个体在存贮过程中容易死亡。另外蛙体寄生蛭要除掉。
选择种蛙之后,要单独放贮蛙池储存,再进行越冬。
2.春季采集
春季在林蛙出河期间及产卵之前采集,时间较短,可供采集捕捉的时间,只有10~15d左右。有的年份气温低,而且气候变化大,林蛙出河期延长,可有半个月时间。在正常年份,气候适宜,林蛙出河时间集中,总共只有10多天时间。总的说,春季捕捉种蛙的突出困难是时间紧迫,有时候难以采集足够的种蛙数量。
春季采集种蛙,要选作手捕和瓮子捕,这两种方法捕捉之林蛙,蛙体受伤较少,产卵过程中不易死亡,产后死亡也较少;如果蛙体受泥砂摩擦及机械损伤较多,容易死亡,最好不选用,但在种蛙缺少的情况下亦可选用。
春季捕蛙,由于雌雄蛙出河活动状况不同,雌蛙易捕,雄蛙难捕。用瓮子捕捞雌蛙多,雄蛙少,因为雄蛙出河时直接上岸登陆,进入产卵场。而雌蛙活动缓慢,要顺水漂流一段距离。在其顺水流动过程中容易进入瓮子而被捕捉。因此春季瓮子雌性多,雄性少。在这种情况下,要采取多种方式捕捉雄蛙,除瓮子外,还要到天然产卵场采用网具捕捉雄蛙。
种蛙的盛装工具可用袋类(布袋、麻袋或编织袋等)盛装,效果好,携带方便。用袋类装蛙不可装的过多,一般盛装数量应占袋容积的1/5,多了容易挤压致死。鱼篓(筐)类工具,亦为良好装蛙工具。这类工具形状固定,另外通气性良好,不易窒息死亡。但用鱼篓装蛙,也不可装过多,一般可装容量的1/3。箱(桶)类工具,如木箱、水桶等,具有坚硬外壁,蛙不易受伤,盛装蛙量可占容积的1/3至1/2,但切忌在桶内装水放蛙,要潮湿状态放蛙。装水放蛙,水中氧气耗尽,蛙即窒息死亡。
三、种蛙的运输
种蛙运输是指较远距离的大量种蛙的长途运输。
1.运输前的暂时贮存
种蛙采集之后,启运之前,要暂时贮存,等待包装启运。暂存的方法,一种是水池贮存,另一种是地窑贮存。水池贮存法是把种蛙放水池里,保存效果好,死亡率低,一般不超过5%,从九月中旬一直可保存到11月初,长达一个半月和二个月时间,是一种比较好的贮存法,在有条件的地方,应采用此种方法贮存;地窑贮存法是选择地势较高处,挖深2m、宽1.5m的土坑,上加棚盖,加土压实,留一个方形口,作为出入口。在窑底,用木板或砖块分成50cm×70cm的格子,在每个格子里铺一层树叶,在树叶上喷水,使树叶湿润,将种蛙均匀的放到窑底的格子里,让其潜入树叶下休息。上述规格的地窑可暂存2000只左右成蛙。地窑暂时存蛙在地窑喜聚集大堆,有时数百只堆集在一起,时间稍久,下面的蛙即被压死。因此每天要翻动两次,把压在下面的蛙翻出来,分散开以避免压死。还要注意适当喷水保持湿润,窑口不要太严,要通风降温。
2.装运工具及包装
装运种蛙工具,用木箱最好,规格60cm×70cm×30cm。装蛙时先在箱底铺一层塑料薄膜,再放一层加水浸泡湿润的苔藓植物。如果是地窑贮存的种蛙,装箱之前,蛙体要用水冲洗干净之后装箱。上述规格的木箱可装500只种蛙。包装时箱盖要严,其缝隙不能大于0.5cm,缝隙过大,雄蛙能钻出逃跑。但箱盖不能封严,必须留有一定的缝隙,以通空气。不能用塑料塑料薄膜包装木箱,这样会使种蛙窒息死亡。运输距离近时间短,比如一、二天时间,箱盖可以加钉封死;如果运输距离时间长,加上秋季干旱少雨的天气,这时箱盖不要封严,用运动式箱盖,在中途打开,适当喷水,保持湿润,防止干燥死亡。
秋季运输包装时,雌雄混装和分装均可,春季运输,必须雌雄分开包装,避免途中配对排卵。
秋季在10月15日前运输,不需防寒。但在15日之后,有些地区出现霜冻结冰,夜间需加防寒设施。可用草袋苫布等物加以覆盖,防止冻伤。、
在东北地区秋季运输,在9月至11月15日前,可用汽车或马车等车辆运输,而11月15日之后,东北已经进入结冰封冻期,运输种蛙时必须在保温条件下运输,例如在火车箱内或保温车箱内运输。
从东北往关内运输种蛙,运往华北地区可在11月下旬启运;运往长江以南,必须再晚一些,如运去过早,林蛙难以适应南方的温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