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农村户用沼气发展的困境与建议

2011-12-29 00:00:00姜雪飞
新农民 2011年2期


  近两年来,随着国家、省对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建设的大力扶持,通州区农村户用沼气蓬勃发展,从2006年起,共发展户用沼气1300多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但同时受劳动力转移和村庄规划等因素的影响,我区的农村沼气发展出现了一系列困难:
  一、农村沼气发展遇到的问题
  1.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村庄规划后,入住新村的农户受规划、环境、居住、资源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给沼气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出现新池不能再建、老池将要废弃的现象。
  2.养殖方式发生转变,外出打工沼气停用。如今,养殖方式也由散养逐渐转向规模化集中喂养,直接影响到户用沼气的料源。另外,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留在村里的多是上年纪的老人、中年妇女和未成年的儿童,他们对沼气池的管理和使用力不从心。
  3.技术服务投入不足,后续服务难以保证。虽然近两年各级政府逐步加大了服务投入,但是资金和技术人员数量仍然很有限,远不能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
  4.农户对沼气的综合利用重视不够。多数人认为,建个沼气池,只要产气能做饭、能照明就行了,沼渣、沼液的利用常常被闲置或倒掉,造成极大的浪费。近两年,我区在综合利用方面虽有新的进展,但利用程度较低,其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我站也进行了一些沼渣、沼液试验,效果明显,但由于缺少经费,也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另外,农户不了解或不掌握综合利用技术也是其重要原因。
  二、农村沼气发展建议与对策
  1.做好宣传引导,广泛深入地宣传沼气及其综合利用的好处,争取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
  2.搞好技术服务。大力加强技术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定期举办农民培训班,重点培训与沼气综合利用相关的实用技术。同时,加强技术科研,尤其要结合地情特点,开展沼气、沼肥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加大三沼综合利用新模式的研究力度。
  3.积极探索沼气服务新模式。根据养殖方式转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情况,推广托管新型服务,解除外出打工人员后顾之忧。
  4.加大服务力度。各级政府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配套资金与服务经费,多建服务网点,让用户不出村就能得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