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发展高效“富硒农业”是实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有特色才有竞争力,因此我们高点定位,大胆提出“富硒特粮拓规模,富硒农业富农民”的新思路,在全镇9.3万亩的耕地上,每年开发富硒特粮农产品的面积达到40%,以上,全镇农民因开发“富硒特粮”获得社会经济效益每年达到680多万元,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大力营造无公害“富硒农业”产品生产基地,为规模化生产“富硒特粮”创建无害化环境
发展特色规模化农业必须构建良好的无公害基地环境,到目前为止我镇被国家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达到8个品种,如富硒水稻、硒钙大米、富硒糯玉米、富硒青毛豆、富硒青蚕豆、富硒小麦、富硒大麦、富硒黄花梨等。国家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7.6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2.25%,对已认证的无公害富硒特粮农产品生产基地,我们全面实施全程化控制农业投入品的施用,专门成立了“镇富硒农产品质量建设管理领导组”,坚持基地产出与市场准入检测相结合,为无害化的“富硒农业”创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大力推广“富硒特粮”产业技术,坚持公司+科技+基地+农户+品牌+市场营销“富硒特粮食品”产业链
1.积极宣传富硒特粮农产品生产技术
“硒”是人体中维持生命的一种物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我省沿海均属缺硒地带,根据权威部门检测,目前普通方式生产的水稻,每千克大米中的含硒量只有20~30μg,按照国际标准,人体每日至少需摄入“硒”元素60μg,因此我们采用了高科技的方法,经生物转化把无机硒转换成有机硒蛋白贮存在大米、玉米等蛋白质和淀粉中,通过这一高科技的运作,大米中的“硒”含量,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每千克大米中“硒”的含量达到150~250μg,是普通大米6~7倍,因此每人每天只要食用300~400g富硒大米就能达到食用2kg大米的含硒效果。
2.努力实施“富硒特粮农产品效益对比”,改变过去无设施不增益的观念
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富硒特粮不需任何设施,同样可以达到“高效规模化的目的”,我们生产的“富硒糯玉米”,通过富硒技术和新型高科技包装,富硒糯玉米亩产值达5000元以上。“富硒大米”通过使用富硒技术后,每亩能增产稻谷150斤以上,企业在收购富硒稻谷时每亩加价达250元,两项合计农民每亩能增加效益可达450元以上。
3.依靠科技进步,实施“品牌”效应
大力开发品牌农业也是进一步提高“富硒特粮”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的最有效途径,近几年我们申报注册了“南通今有富硒米专业合作社”生产的“有硒”牌富硒大米。“苏通康硒”牌“富硒大米”和“智方”牌“富硒糯玉米”。
4.培强龙头企业,努力提高“富硒特粮”产业规模集群发展
“富硒特粮”规模化不仅是生产基地规模的扩大,更重要的是农业产业层次的提升,“富硒特粮”的深度加工,是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方向,通过精、深加工,纵向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横向可以延伸比初级农产品更大的市场半径,提高核心竞争力,带动农民增收。
三、大力开发“五大系列富硒农产品” 努力开创“富硒特粮”规模化
1.运用高科技,开发无公害富硒营养大米。我们生产的“有硒”牌,无公害富硒营养大米已畅销上海、苏州、南通等地。
2.运用超常措施,开发“富硒糯玉米”。
3.运用非常技术,开发“无公害硒钙大米”。该产品在市场上最受中老年的欢迎。
4.运用先进技术,开发无公害果品“富硒梨”。
无公害果品富硒梨,产品远销上海、浙江杭州、苏州等地,亩产值可达6000元以上。
5.运用生态技术,开发“无公害富硒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