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辽市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土地经营方式的实施对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农民的生产生活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但随着农业生产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一家一户的狭小分散经营的弊端和局限性日益呈现,而适度规模经营在实践中越发显示出强大的活力和优势,成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新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实施,使土地流转有了法律依据。由于缺乏必要的配套措施和完善的管理机制,并没有大幅度促进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从而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对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问题的深入研究,如何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是探索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思路。
一、双辽市农村土地经营流转,规模种植的形式及特点
1.种田大户经营体制
近年来,种田能手、科技种植户或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民,以租赁、承包形式把土地经营权转到自己手中实行连片种植,这种经营体制最为普遍。使农户流转的土地真正实现了集中连片承包,达到了规模经营,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更便于大型农业机械的耕作和使用,也便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达到水土保持,培肥地力的目的,从而推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2.股份合作经营体制
是由种植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各种专业协会等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以及自然人吸纳农户自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实行股份合作统一经营。这种方式一般在不改变土地承包权和收益权的基础上,吸收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把一家一户经营土地变为连片规模经营土地,由各合作组织直接经营土地。实行保底经营,利润分红的经营模式。我市这样的合作社已发展到二十几个。如花生种植合作社,水稻种植合作社等。
3.集体组织经营体制
是由村民委员会或集体经济组织把转移过来的土地统种、统管、统收,创造的效益作为村集体积累,用于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规模经营、科学种田的要求,实行统种、统管、分收的经营体制。集体经营还可以完成家庭经营目前无力承担或不愿承担的工作,如土地改造、水利兴修、道路修造、市场信息和信用服务等。
4.场县共建经营体制
是指农民把自己承包的土地直接转租给国营DDOSau+BWEoBzZnh3yqtaA==农场经营,农场按当地亩平均效益付给农民租金;或者农民把从播种到收获的部分过程或全过程委托给农场作业,农民按价付费,成果归己。这种方式也利于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及标准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及耕地的使用效率。
以上这几种土地流转和经营方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和机械化,极大地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产出率。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发展。
二、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必要性
1.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催生了土地规模经营
近些年,二、三产业和城镇化的发展,吸引成千上万的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农村呈现日渐“空心化”的趋势。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户,为解除后顾之忧,将其所有的承包地通过亲戚、朋友或村民委员会向外流转,从而为土地规模经营提供了现实的发展空间。
2.社会工商资本回流农村,推动了土地规模经营
随着农业经营环境的改善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有投资实力的公司和个人,认识到农村发展的广阔前景,开始回到农村“租田置地,圈山买水”,投资经营农业,建立原料基地,发展特色农业等,加快了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步伐。
3.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逐步健全完善,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
随着农村社会分工不断深化,农户家庭“小而全”、“兼业化”的经营格局被不断打破,一些经营项目或生产环节逐步从家庭经营中分离出来,成长为专门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产业或项目。农业生产服务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家庭经营内容日益精简、为农户家庭大规模经营土地创造了条件,较好的投资效益,带动了土地规模经营。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的根本因素,还是这种经营模式能带来可观的经营收益。规模经营的收入,一般都比普通经营高,甚至高出几倍。使规模经营效益更加可观。
三、促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建议
在坚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1.开展典型示范
是现阶段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之一。对待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与流转,政府部门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可用行政手段包办代替。所以,要大力宣传、充分发挥典型示范效应,并在资金项目、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从配套政策、制度建设、中介服务、土地评估体系、监督管理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形成一套操作性强、规范完善、保障有力、典型引路、高效推进的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模式。
2.规范引导土地流转行为
要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对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与流转工作的职能责任,赋予工作权力,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逐步建立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程序,采用统一格式的文书档案资料,加强流转过程管理,增强农民群众依法流转承包地经营权的法律意识。
3.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要加快社会化、专业化的农村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土地规模经营的环境。加快公益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为规模经营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条件。
(2)强化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经费投入,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和效率,为规模经营提供公益性服务。
(3)积极推动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为规模经营提供行业规范标准、支持专业合作社和农业服务公司的发展,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4.完善配套扶持政策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经营组织形式,相对于以适应农户家庭经营为主的法律政策和管理规范,都存在一些空白,需要进一步配套完善。如财政支农的实施方式和扶持对象、农业资源的使用管理方式、农业保险等,都提出了相应的改革要求,应从主动适应、积极支持的角度,对现行政策和管理方式作适当的调整,以促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快速健康发展。
5.培育土地规模经营主体
土地规模经营要求有懂技术、会管理的现代农业经营者。一要进一步加大对现有农民的培训力度,提升经营现代农业的水平,支持他们中的一些人发展规模经营。二要在政策上支持鼓励外出农民回到农村去创办现代农业企业,改造农民结构,发展规模经营。三要引进城市工商企业到农村创办现代农业企业,引进工商资本和工业管理改造农业,发展规模经营。
6.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优化农业基础设施条件
建议财政设立农村土地流转扶持资金,专项用于扶持具有一定规模的、合法有序的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和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连片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等应与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紧密结合,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对已形成规模经营的地方,要优先立项,不断改善和优化基础设施条件。
土地问题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核心,按照自愿,有偿,依法的原则,搞好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实现规模经营,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