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特色、优质、效益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体现。本文认为特色农业强调的是“人无我有”,优质农业突出的是“人有我优”,高效农业追求的是“人优我强”。特色、优质、高效农业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特色是基础,优质是保障,高效是最终的目标。
[关键词] 特色;优质;高效;农业;内在关联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特色、优质、效益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体现,强调在“人无我有”的特色上做文章,在“人有我优”的品质上下功夫,在“人优我强”的效益上显优势,而且三者层层递进,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发展特色、优质、效益农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一、特色农业——“人无我有”
特色农业就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成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它不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为目的,而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农产品多样化的需求为目的。对特色农业的把握主要有三点:其一,特色农业之“根”是自然禀赋,即农业自然地理环境条件。我国南北、东西的农业自然资源禀赋差异很大,所形成的农业特色因此各异,既有依附草原资源为主建立起来的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区域,也有依附水田资源为主建立起来的以稻作生产为主的农业区域,还有其它各种各样的农业区域。其二,特色农业之“本”是传统,即农业种植、养殖或加工等的惯习。当今的特色农业是建立在科技支撑的基础之上的现代农业,如果不管农民有无技术就强迫农民搞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加工等,势必会造成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其三,特色农业之“魂”是“特”,即“人无我有”。古语言:“物以稀为贵”。对于具有相同农业自然资源禀赋和使用大致相同的农业生产技术的地区而言,只有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多样性农产品需求,进一步打造独特的品牌,才能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
二、优质农业——“人有我优”
优质农业有狭义与广义之分。从狭义上看,优质农业是以经济上有效,技术上先进,环境上可持续的方式生产优质农产品的一种农业形态。从广义上看,优质农业既包括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农业布局的科学安排,也包括农业从传统的种、养殖业向更大范围的扩展与延伸,如观光农业、绿色食品农业、持续农业和农产品的产后储运加工等,以及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和其它一些有关的内容,也就是说要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在农村形成大农业、大市场、大流通、大科技、大服务的良性循环。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产品的优质化;二是农产品的生产及流通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合理化。可见,优质农业充分体现了以生产优质农产品和以结构调整实现“人有我优”品质提升的质量观。
三、高效农业——“人优我强”
所谓高效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发展高效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它具有以下四个鲜明特征:(1)市场性,即以满足市场之需为导向;(2)最优化,即以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为前提;(3)科技密集,即以科技的投入为动力;(4)产业化,即以产业化经营为载体。统领以上四个特征的核心是效益,即要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最佳综合效益。高效农业不等于纯粹的高速度,也不等于单一的效益增长。高效农业发展之“强”不是一时称霸之强,而是建立在生态人类中心主义基础之上的经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终极意义上之强,这里的“强”是有充分的经济支柱、社会支持和生态支撑的真正意义之强,任何时候都有极强生命力之强。
四、特色、优质、高效农业的内在关联
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发展特色、优质、高效农业,三者是辩证统一的,特色是基础,优质是保障,高效是最终的目标。
高效农业综合表现为:单位面积上农产品品种增多、质量更优、产量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农村生态环境改善。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发展特色农业和优质农业,特色农业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农产品,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实质就是通过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使农民经济收入提高的一种形式。“一乡一品”、“一村一品”是广大农民在新的形式下组织起来共同富裕的起点,能使农民经济收入显著提高。但这种形式也受资源和市场因素的制约,有些村通过发展某一产品,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打开了市场,这个村的农民就富了;但是其它村的农民跟着学,后搞的农民就不一定能致富。发展特色农业只有在“特”字上做文章才能实现“人无我有”的稀缺性价值,也才能体现出经济效益的高效。同时,特色农业还需要优质农业作为坚强的后盾才能实现其最佳的社会效益。因为特色农业如果不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优质农业相结合,特色农业也不易做大做强,比如,“一乡一品”,如果不与其它相关副产品生产或相关产业相配套,就会造成部分资源闲置、资源浪费,甚至资源和环境破坏。例如:养牛村的牛粪太多无法处理会污染环境,成为村民必须解决难题;后来引进科学技术,发展了牛粪培养食用菌,不但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经济效益也翻了一番。可见,特色、优质、高效是同一个整体的不同部分,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整体观,搭建循环经济的格局,三者就能够很好地协调起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最佳的社会效益和最好的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四部分).时政新闻网:http://news.qq.com/a/20081019/001351.htm.
[2] 文秋良.对优质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农村财政与财务.1999(3):21~23
[3] 李绍文.发展特色农业 走强农之路[J].农村工作通讯.1997(5):33
[4] 赵保华.在科学实践中发展高效农业[J].群众.2009(8):30~31
[5] 邓祖昌,黄福九.抓定位 重特色 创优质 赢未来[N].20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