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应善待落选官员
□ 赵 超
当前,全国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工作正在进行中。由于实行差额选举,必然有一些提名候选人落选。有人落选本是很正常的事,但在有的地方,有的人对落选官员存在种种猜测和议论,甚至把他们与“不称职”等同;而有的落选官员自己也感到脸上无光,压力很大。
社会各界更应善待落选官员。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在换届选举结束后,应认真分析官员落选的主客观原因,并及时疏导其思想,减轻其压力;社会各界也不能歧视、排斥落选官员,更不能无中生有、编造传播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使落选官员的人格受到侮辱,精神受到伤害。
当然,面对落选,关键还要看落选者自身的修养气度,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落选似乎是“挫折”,但更是一种现实的考验。
(摘自2011年4月27日《重庆商报》)
敢于开“门”讲问题
□ 于泽良
时下,一些党员干部在总结工作、开展批评时,经常会说:“关起门来讲,我们的问题还很多……”言外之意,打开“门”来讲,就没有问题或者问题很少了。这种关“门”讲问题的做法,对党的事业和个人进步都十分有害。
从表象上看,关“门”讲问题,是为了单位的集体荣誉,尽量把客观存在的问题在内部消化掉。但从深层次分析,它反映了一些党员干部的政绩观不端正、工作指导思想有偏差。
关上了“门”,首先会影响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因为生怕上级知晓、群众不满,关“门”处理往往是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就容易拖延搪塞,甚至治标不治本。其次会妨碍领导机关工作指导的针对性。由于把问题关在“门”里,上级无法掌握实情,直接妨碍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