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亨利·沃德·比彻还是一个小男孩时,一天,老师把小比彻叫到讲台前,要求他将新学的课文背诵一遍。比彻是个勤奋的学生,背诵一篇课文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他满怀信心地清清嗓子,张口就开始了。可才背了个开头,比彻就听到身旁的老师重重地对他说了一个字——“不”。比彻停顿了几秒,心里猜测着“是不是自己背错了?”看到老师和同学没有别的反应,他犹豫着继续往下背。可几分钟后,比彻的背诵又被老师一连几声“不”打断了。比彻慌了,感觉一定是自己背错了,于是他变得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背诵再也进行不下去了。他耷拉着脑袋,回到了座位上。
另一个同学也被老师点到名,仍要求背诵课文。几句过后,老师同样也说了一个“不”字,可这位同学只是稍作停顿,继续往下背。老师故伎重演,不时地用“不”打断他的背诵,但他依然坚持着,不紧不慢,直到背完整篇课文。当这位同学回到座位,老师高兴地为他鼓起了掌,并表扬道:“你做得很好!”
满脸通红的小比彻再也坐不住了,他站起来,愤怒地对老师抗议道:“我刚才背得和他一样好,我并没有出错。”老师微笑着注视着比彻,问vjwRQKzjfDl1sfjoIumeAg==道:“那你为什么不坚持下去呢?”望着答不上话的比彻,老师语重心长地说:“知道自己会背课文还不足够,更重要的是确信自己有这个能力。当我屡次打断你的时候,你的表现告诉我你缺乏足够的自信。”老师站回讲台,用坚定的声音对全班同学说:“我希望你们在这一节课上能够懂得一个道理:当世界向你说‘不’的时候,你要做的是相信自己,对自己坚定地说‘是’,并用行动证明给世界看。”
老师的话深深地烙在了小比彻的心上。凭着自信和努力,长大后的比彻成了一名备受尊敬的牧师,他是19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宗教人物之一。他的《年轻人如何避免失败》一书为中国读者所熟悉,还创办了《独立》周刊,成了著名作家。
这个世界,每天都在用各种各样的声音对我们重复地说“不”。“不,你办不到。”“不,你错了。”“不,你太老了。”“不,你太年轻了。”“不,你的教育背景不符合我们的要求。”“不,你不是我们的最佳人选。”“不,你的想法很不现实!”……这一声声的否定,毫不留情地吞噬了许多人的雄心壮志,也浇灭了无数份热情和自信。下一回,当你的耳畔再响起类似的声音,当世界向你说“不”的时候,请记住那位老师的话——“你要做的是相信自己,对自己坚定地说‘是’,并用行动证明给世界看。”
(摘自2008年11月25日《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