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羽毛可以做什么?一般人都会当垃圾处理掉,几乎一文不值;有的人或许会把羽毛做成家用品,比如鸡毛掸子,值不了几个钱;而一个湖南妹子,却把羽毛做成神奇羽画,创造了年赚百万元的神话。
首次创业收获一地鸡毛
2005年夏天,高钰环毕业于北京城市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大学毕业后,她在北京找到了一份工作。可是在喧嚣的都市,高钰环却感到很孤单。她很想念父母,怀念家乡,这种思乡情结,让她萌生了回家创业的念头。
2007年初,高钰环毅然揣着在北京积攒下的五万块钱,回到了家乡——湖南郴州永兴县。她的回家,让父母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日思夜想的女儿终于回来了,担忧的是好不容易盼着女儿大学毕业,还在别人羡慕的首都找到一份工作,却突然回到这个小山村,以后她该如何出人头地?
高钰环却有她的想法。在北京时,她看到一个土鸡蛋就要卖到一块多钱,而永兴的四黄鸡作为永兴县的特有珍禽而闻名全国,这里的村民家家户户都养有几只四黄鸡,高钰环决定养鸡创业。
在自家的自留地里划出一块地来,高钰环建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鸡园”。她到市场买回200只小鸡,放到鸡园里。一个大学生,突然养起了鸡,这让父母和乡邻都有些怀疑。而高钰环顾不了这些,她天睛下雨都呆在鸡园里,细心观察它们的变化和成长。还别说,经过大半年的辛苦经营,她的四黄鸡发展到了3000只。
就在高钰环眼看着一只只肥硕的鸡即将出笼,投入的钱就要回到手中时,2008年春节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席卷中国南方,湖南是重灾区。大雪压塌了高钰环的鸡舍,一夜之间,鸡死了九成。几天前还活蹦乱跳的“鸡军团”在大雪中几乎全军覆灭,高钰环也在一夜之间成了“光杆司令”……
在漫天的大雪中,看着躺在地下的几千只鸡,高钰环欲哭无泪:鸡死了,难道真的就这样倾家荡产了?面对散落一地的鸡毛,她的泪水不断涌出。“鸡都死了,你哭也没有用。如果你能把鸡哭活,你就好好哭。再说了,你天天看着这些鸡毛,还能看出钱来?”母亲心疼而又好气地劝她。
绝处逢生创造神奇羽画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母亲的话让高钰环的眼前突然一亮:为什么不能把鸡毛变成钱呢?她想起曾经在北京看过别人用秸杆作材料而制成的漂亮的画,那些画在店里还标着不菲的价格呢!既然麦秸都能做出画来,那么鸡毛为什么不能呢?更何况鸡毛的柔性和颜色比麦秸更适合做画的材料。
这个想法让高钰环顿时兴奋起来。她擦干眼泪,跑到被压垮的鸡舍下面,将脏兮兮的鸡毛弄到家里,用清水先清洗干净,然后用镊子将一片片羽毛拉直展开。等水气干了,她发现这些鸡毛不再像在鸡身上时那般脏乱难看,而是光泽四射。她找来一幅风景山水画,试着按风景画的图案用鸡毛比画着做了起来。
高钰环从小就爱画画,只是因为条件受限,没有受到过正规教育,在北京读大学时,还特意参加过风景山水画的写生。想不到,当初的这点爱好,现在帮了她的大忙。从轮廓到颜色再到布局,她一点一点找到了感觉。一个星期后,她的第一幅作品终于大功告成:一幅田园山水画栩栩如生,那些柔软而颜色丰富的鸡毛,让画比纸上的画多了些动感和柔美,连父母也在一边连连称奇。
这一试验成果,让高钰环看到了希望。但是仅一幅画从洗鸡毛到制作完成就花了她近一周的时间,如果想大批量制作生产,又哪来那么多时间呢?如何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又让高钰环陷入了苦闷当中。
她一边苦思这个问题,一边开始着手收集不同颜色、大小、类型的鸡毛。高钰环到处收集家禽羽毛,菜市场、农贸市场都留下了她的身影,她还发动亲戚朋友帮她收集。她把收集回来的羽毛根据色彩、大小进行分类,再对羽毛做防腐处理,其中一部分加以上色用于装饰点缀。高钰环用鸡毛做画的事儿,一传十,十传百,好多人争相跑来看她做画。
2008年10月,高钰环的一个同学结婚,同学开玩笑说:“钰环,我现在什么也不缺,就差一个有特色的艺术品。要不你用鸡毛给我做幅画?”高钰环一口答应。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精心赶工,一幅漂亮的羽画完成了:鸟语花香的春天,在一个湖边的秋千上,一对爱人手拉着手坐在秋千上,深情相望。用淡淡绿色的鸡毛做成的湖水,闪闪动人……
婚礼上,高钰环把自己用鸡毛做的画送给同学,同学们都惊呆了,纷纷惊叹于她的创意和手艺。同学们全都鼓励她大胆把这个项目做下去,一定会获得成功。听了同学们的建议,高钰环下决心以此作为她第二次创业的突破点。
2008年12月,在朋友的介绍下,高钰环带着用鸡毛做的工艺画参加了广州的工艺品展览会。在展会上,她的鸡毛画吸引了很多人围观,一位新加坡客户用5000元买走了高钰环用五只鸡的鸡毛制作的一幅画,这让她欣喜不已。而更让她想不到的是,随后她竟然接了20多万元的国内外订单。
独领风骚带出一个致富集团
订单有了,高钰环首先面临的就是鸡毛的问题。仅仅靠村民们养的那几只鸡的鸡毛完全是杯水车薪,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高钰环组织了几个人手,到全县各地去收集禽类羽毛,算是暂时解决了材料的问题。可另一个问题又来了:如何批量生产,才能赶上交货日期?
谁都以为,高钰环会把制作羽画的技术保密,这可是她发家致富的“专利”呢。没想到她把村子里的老少都集中起来,告诉大家:“如果愿意学习鸡毛作画的技术,我免费教授大家。当然,大家制作的羽画必须全部返还给我统一销售。”村民们都明白,学会了羽画制作技术,就可以代加工制作羽画,大家也就多了一条致富之路,于是纷纷应诺。
高钰环制作的羽画表现的内容极其丰富,包括山水、人物、花卉、禽鸟、走兽、虫鱼等,每一种都自然生动。第一批羽画交付后,手头有了资金的高钰环谋划着更大的动作。2009年夏天,高钰环又重新开始养鸡了。这次不同的是,除了继续养殖肉质鲜美的四黄鸡外,还特别购进了一些毛色不一的鸡种,因为这次养鸡的目的是制作羽画。
与此同时,为了应付源源不断的订单,高钰环投资建起了鸡毛画加工厂,把原来村民们零散的加工全部集中起来,统一加工。把一幅画分解成很多道工序,先加工“零件”,然后合成,形成流水线的批量生产,使得速度、效率、规模都上去了。
2010年初,高钰环再次回到北京,在北京中科创意产业园成立钰环画业运营管理中心,面向全国拓展业务。
如今,高钰环的羽毛工艺画已经销售到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欧洲一些国家,国内大部分城市都有了她的分销点,她的年收入突破了百万元大关。在别人眼中失败的一地鸡毛,却在高钰环手里变成了真金白银。
(杨晓威、殷欣奎荐自《深圳青年·创业版》2011年第4期图: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