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内在的生机和活力从何而来

2011-12-29 00:00:00李君如
党员文摘 2011年7期


  一个政党,只有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具有凝聚力和感召力,才能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历程中,经历了胜利和失败、辉煌和曲折,但由于这个党具有内在的生机和活力,所以,总是能够从失败和曲折中重新振奋和崛起,走向新的胜利和辉煌。那么,中国共产党的这种内在的生机和活力从何而来?这里,我先讲两件事:
  一件事发生在1927年。那一年,由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组成的国民革命军,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历尽艰辛,从广东打到上海。这是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中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同年4月12日,国民党的军事领导人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了上千名共产党员和工人群众。这种残酷的暴行迫使共产党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起初,中国共产党像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一样,举行中心城市武装起义,结果大多都失败了。许多人都以为中国共产党就此完了。但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绝望,而是带领人民武装进入农村,创建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不同于马克思和列宁的全新的革命道路。最后,中国共产党由弱到强、由小到大,一步一步地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最终成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执政党。
  第二件事发生在1978年。那时,中国刚刚从“文化大革命”中走出来不久,围绕着怎么样评价毛泽东及其思想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党内党外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这场争论,不仅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海内外都非常关注。这时,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杰出的政治智慧解决了这个难题。他们既果断地否定“文化大革命”,纠正毛泽东在晚年所犯的错误,又通过全面评价毛泽东的一生,肯定了毛泽东的历史功绩,同时把毛泽东在晚年提出的错误观点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剔除出去。邓小平在采取这些做法的时候,一再告诉大家: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为了集中力量搞现代化,使得中国能够赶上时代发展的进步潮流。因此,这些做法赢得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绝大多数人的赞同,避免了党和国家的分裂,为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这样的事情,我还可以讲很多。从这些事实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有许多特质和优点,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共产党既有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又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一个为民主和科学而奋斗的政党;第二,中国共产党既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又能够顺应世界发展进步潮流,是一个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的政党;第三,中国共产党既坚持党内民主,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是一个能够吸引和凝聚民族精英的政党;第四,中国共产党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是一个敢于斗争又善于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政党;第五,中国共产党既能够为人民坚持真理,又能够为人民修正错误,是一个真正没有私利的政党;第六,中国共产党既重视学习,又善于学习,是一个能够在不停顿的学习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的政党。这六点概括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和能力。
  正是这些特质和优点,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无限生机和活力的政党。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王景义荐自2011年5月9日《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