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党费

2011-12-29 00:00:00李春雷
党员文摘 2011年7期


  2008年5月30日上午9时,一对年轻夫妇含泪走进了陕西省蒲城县委组织部,替刚刚去世的母亲张瑞玲交纳了一笔“特殊党费”——人生最后一个月的1412.5元工资。
  张瑞玲生前是县妇幼保健院干部。5月27日,处于弥留之际的她将女儿和女婿唤至床前,用极其微弱的声音说出了自己的遗愿。料理完丧事的第二天,女儿和女婿完成了母亲最后的嘱托。
  大爱滔滔
  从现有资料看,这场“特殊党费”捐款活动的第一人是他——
  2008年5月13日下午2时,汶川特大地震后还不到24小时,一位衣着简朴的中年汉子走进浙江省绍兴县柯岩街道办事处,手里提着一个沉甸甸的黑色塑料袋。街道党工委书记孙爱保认识他——梅墅村老党员祁友富,家里经营着一家小型轧花厂。
  “孙书记,这是10万元,是我的特殊党费,请组织尽快转交给四川地震灾区!”祁友富的声音充满焦急。
  孙爱保有些为难。按照规定,党员一次自愿多交纳1000元以上的党费,必须全部上交中央。而党费能否直接用于支援抗震救灾,他心里更是没底啊。
  祁友富放下钱就离开了。孙爱保立即向上级党组织汇报。
  祁友富曾是一个苦孩子,父亲很早失去劳动能力,八个兄弟姐妹由母亲一个人养大,长期依靠国家救济。18岁那年,他参军来到四川郫县、汶川一带,在那里度过了红红火火的青春岁月,并光荣入党。退伍后,先在乡镇企业工作,后开办工厂。祁友富说:“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培养和帮助,哪有我祁友富的今天。饮水要思源,知恩当图报!”
  当天下午,祁友富的请求就由省委组织部上报到了北京。
  与此同时,北京、安徽等地一些党员也纷纷向中组部打电话,迫切希望以交纳大额党费的方式,支援灾区。
  中组部立即进行了认真研究。在特大灾难面前,“特殊党费”是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载体,是增强党的号召力、凝聚力的有益尝试,应当予以尊重和鼓励。
  5月18日,中组部发出了《关于做好部分党员交纳“特殊党费”用于支援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
  于是,一波波感天动地、催人泪下的爱心浪潮涌起了……
  江西省泰和县95岁高龄的老红军、原西路军妇女独立团团长、老共产党员王泉媛,由家人推着轮椅来到现场,交纳2000元钱。“我在四川战斗过、生活过,我老了,走不动了,但我也要尽一份心啊!”
  山东省莱芜市牛泉镇新张庄村78岁农民党员张务彬,因车祸致双腿残疾,靠编柳条筐维系生活,却第一个在村里交纳100元“特殊党费”。
  厦门市翔安区马巷镇黎安社区75岁老党员洪永省,毅然把家里唯一的耕牛卖了4000多元,加上自己平常省吃俭用的节余,凑足5000元,全部捐了出去。
  广西柳州市龙福社区住着18名流动党员,因企业破产,至今组织关系还未能落实。他们眼里噙着泪花,相约来到社区,一起把3000多元交到党支部书记手中。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2005级学生党员翟志伟,母亲下岗,仅靠父亲每月微薄的工资维持生活,但他把刚刚获得的1000元奖学金全部捐了出来。
  62岁的济南市历下区房产局退休职工武丽云,把多年的积蓄69666.6元交给党组织,并在信上说:“我14岁入伍,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都是党组织培养了我。”当中组部工作人员打去电话表示感谢时,老人泣不成声地说:“我只是尽一个党员的义务。”
  吉林省梅河口市一名叫罗玉春的党员给中组部汇来1000元,汇款单上的八字留言惊心醒目:“特殊党费,下岗职工。”
  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的26岁党员胡潇喆,从互联网上看到相关新闻后,当即通过中国驻当地领事馆捐款100美元,又打电话委托国内的父母将自己1000美元的生活费兑换成人民币,交给党组织。
  正在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的海军南沙巡防区主任、共产党员刘堂,把积攒了几个月的守礁工资29991元全部献出。
  80岁的刘丽林老太太拄着拐杖,怀揣着2万元,打车直奔中组部。出租车司机李小涛也是党员,坚决不肯收费,想一想,还不够,便搀扶老奶奶一同上楼,自己也捐出2000元。
  …… ……
  7月28日,中组部宣布捐款截止。仅仅两个月时间,参加捐款的党员达4500万人,占全国党员的大多数。而4500万名党员两个月的捐献是多少?
  97.3亿元!
  这个数字,相当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党员交纳党费的总和!
  在收集“特殊党费”的同时,中共中央就已经开始考虑如何使用的问题。经过反复商讨,终于确定了使用方向:一是帮助灾区农民盖房子。二是帮助每个极重灾县(市)重建中学、小学各一所,帮助每个重灾县(市)重建一所中学或小学。三是帮助极重灾县(市)和重灾县(市)重建和修复因灾受损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等设施,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四是为抗震救灾中因公牺牲人员家属发放慰问金。
  乡村的笑靥
  2009年10月26日,荣县过水镇伍家村9组低保户邱世华的信用社“一折通”上,猛然“涨水”1万元。这是“特殊党费”援助农房重建项目的资助款。
  邱世华流着泪说:“真没有想到,地震发生后政府已经补助了重建资金,现在又获得了一笔‘特殊党费’,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真是温暖啊!”
  62岁的贾学琼是汶川县水磨乡老人村的一位农家妇女。地震时,不仅房子坍塌了,家庭也坍塌了——丈夫和儿子双双重伤,都成了高位截瘫。她想到了死,但丈夫、儿子离不开她啊。
  丈夫和儿子在成都住院半年,花了多少钱,她想都不敢想。这些,都由国家承担了。虽然父子两人双双高位截瘫,但生命保住了。
  接着是住房。国家补助1.9万元;按政策,她家又得到了一笔2万元的8年无息贷款。加上原来的家底,勉强可以动工了。
  在村支部和乡邻们的帮助下,贾学琼家的房子盖起来了。
  灾后重建,处处是工地,最紧缺的就是建筑材料了,普遍涨价。房子起来后,原来准备购买生活用品和家具的钱全部用光了。家徒四壁,怎么生活呢?
  这个时候,“特殊党费”进村了,真是雪中送炭啊!
  拿着1万元“特殊党费”回家的路上,贾学琼一直在流泪。这不仅仅是钱,更是全国党员的一片心啊!
  她是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村妇女,以前,对于党的概念一直很模糊。但这一刻,她似乎明白了,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她感觉党就是天上的太阳,就是脚下的大地!
  之后,床、沙发、电视等高高兴兴地“跑”进了家门,锅碗瓢盆交响曲又欢快地奏响了。
  重建的老人村新颖别致,成了名副其实的新农村。村容村貌改观了,需要保洁工,村党支部特意安排了贾学琼,每月工资750元。
  丈夫和儿子的病情也稳定了,虽然坐在轮椅上,但两双手是健壮的,两颗心是健壮的,他们不仅可以帮着自己干些家务活了,还在寻觅着适合残疾人的致富门路呢。
  常常地,想到那一笔特殊的救急款,贾学琼就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和踏实……
  给老总上“党课”
  在什邡中学的施工过程中,什邡市“特殊党费”援建项目监督检查小组发现,作为承建单位的某大型建设公司,存在管理不够规范、施工人员衔接配合不紧、工程进度缓慢等问题。
  什邡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尹显俊多次打电话到该公司总部,要求与该公司法人代表进行面谈。几次下来,这个公司终于派其四川片区公司的法人代表,于2010年3月12日赶到什邡。
  走进什邡市委组织部会议室后,该老板开门见山地问:“尹部长,请问有什么要求,直接‘指示’,我还有很多事要办!”
  “我不知道你到过工地现场多少次,但告诉你,我起码去过三十多次了,可是一直都没有跟你碰过面,有些问题急需我们今天当面协调解决。”
  
  老板一愣,面有不悦。
  “首先,请问你是不是党员?”尹显俊严肃地说。
  “我当然是党员,党龄都快30年了!”老板自豪地回答。
  “老总,那我再问一下,你交了‘特殊党费’没有?!”尹显俊半带微笑半认真地说。
  “尹部长,不好意思,本人志愿交了2000元‘特殊党费’!”老板高声回答。
  “好!我郑重地向您汇报:贵公司承建的什邡市七一中学,全部是由‘特殊党费’援建的,总投资9640万元!这里凝聚了全国共产党员的殷切期望和无私大爱,这其中也包括您。我们要对全国共产党员负责啊!我认为,这才是贵公司最紧迫、最重大的事!”
  “是的,是的!”公司负责人连忙坐直了身子。尹显俊又耐心地介绍起“特殊党费”的来历、援建项目的极端重要性,尤其是全国党员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还就项目的具体监督、管理、人员配置等方面进行了建议,苦口婆心地谈了两个小时。
  “尹部长,对不起,谢谢您给我上的‘特殊党课’!”老板深受震动,站起来,郑重地向尹显俊鞠躬,“您放心,今天下午我就召开管理层会议,对所有管理程序进行全面清理和改正,保证项目按期、优质完成!”
  几个月后,投资9000多万元的什邡七一中学高标准竣工!
  在地震灾区一所所用“特殊党费”援建的学校里,绿意葱茏,书声琅琅。阳光透过明亮的窗户,照映在同学们的身上和心里,暖暖的……
  两个老“特殊”
  2010年春天,什邡市双盛镇选聘“特殊党费”项目社会监督员,东林村62岁的老共产党员唐树敏第一个就报了名。从此之后,他不仅白天盯在现场,连晚上也睡在工地上,陪伴着成堆的砖石、水泥和钢材。每天,他总是在施工人员之前“上班”,手里拿着“监督日志本”,围着工地转几圈,详细记录当天正式开工前的基本情况。开工后,他又一一查看人员上齐没有,管理人员到场没有,进场的施工材料数量是多少,右手拎着一把水平尺,时不时检查砖码得齐不齐、墙砌得端不端……
  孩子们问他:“不拿一分钱工资,你图个啥?”他笑答:“就图我是45年的老党员。”
  去年6月,唐树敏因身体不适,到医院体检,发现已是肺癌晚期。
  2010年8月18日,唐树敏病逝。
  一个月后,东林村的干部们搬进了新的办公房。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党支部的每一个成员总是感到有一双热辣辣的眼睛在注视着自己……
  罗江县鄢家镇还有一位特殊的农村老党员。
  他叫谢乐财,87岁,是一位抗美援朝的老战士,1956年入党,后来长期担任村支书。
  地震中,他家房子全倒了,自己也受了伤。但当他得知“特殊党费”活动后,也捐出了1000元。
  村里发放“特殊党费”时,按规定他有3000元的农房补助。但他坚决不要:“我有能力把房子修好,我是党员,应该为党分忧,把这钱送给更困难的人吧。”
  村民们以组为单位分片居住,村路全震坏了,集体无钱维修,各组只有各自捐款修路。本组开会时,大家正在观望,他站起来说:“我捐2万元,算是我再交纳一次‘特殊党费’!”众人大惊。
  另一个组修路,需要十多万元。全组200多人正在迟迟疑疑,谢乐财拄着拐杖去了,主动送上2000元:“我是党员,这是我第三次交纳‘特殊党费’。”其他党员纷纷跟上,又捐出1.5万元。群众也感动了,修路款两天凑齐。
  很快,全村实现了水泥路户户通。
  “我们的党大有希望!”谢乐财自豪地说:“我要活120岁,好好享受这太平盛世!”
  千万共产党员熔铸的合力
  “特殊党费”的广泛注入,使得基层党组织渴望、村民群众盼望的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文化娱乐中心等终于有了依托之所。广袤的川蜀大地,开始全面苏醒和发酵……
  剑阁县玉溪村村民何松省在农房竣工时,在水缸上精心雕刻了一枚鲜红的党徽,他用这种方式提醒自己和家人永远要“饮水思源”。
  熊泽全是都江堰市翠月湖镇清江村村民,在新居的房体上,他用五彩的鹅卵石镶嵌了八个大字:“共产党对老百姓好!”
  青川县瓦砾乡柴王村村民雍天英,家庭困难,过去经常上访。乡党委安排专人将一万元“特殊党费”送到她手中。几天后,这个倔强的农妇,肩挑着上百斤上好的木炭,走了十多里山路,偷偷放在了乡党委的门口……
  一面面感谢锦旗,一副副感激对联,一个个感恩标语,是灾区群众感怀党恩、铭记大爱的深情传唱。正是这场史无前例的“特殊党费”活动,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熔铸了一种无坚不摧的合力!
  (张源、金卫东、曹世明荐自2011年5月11日《人民日报》 图:雷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