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兵团经济与金融发展现状
(一)兵团经济发展现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党政军企合一的一个特殊组织,肩负着开发、稳疆、固边、发展等多种职责。兵团实行的是团场基本经营制度,积极推行两费自理,兵团生产力得到提高,产业结构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调动了兵团职工生产活动的积极性。
在兵团这个特殊地域,农业是兵团的基础产业,也是兵团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更是促进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兵团的经济飞速发展,兵团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截至2009年底,兵团实现生产总值6106945万元,较上年增长16.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26567万元,增长12.26%;工业总产值5022973万元,增长43.73%;建筑业总产值2225015万元,增长26.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4.74亿元,较上年增长12.3%;第二产业增加值206.57亿元,较上年增长38.16%;第三产业增加值199.39亿元,较上年增长65.95%。三产结构比为33.52:33.83:3.65。三次产业对国民收入的贡献份额由2008年的26.75:42.5:30.75调整为2009年的18.2:55.6:26.2。
(二)兵团金融发展现状
目前,兵团金融组织结构体系主要是以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邮政储蓄、农业保险等为辅的金融体系。截至2009年底,兵团金融机构各项存款611.58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184.1亿元。
虽然从理论上看金融体系很完善,但实践中,其功能和效率的发挥均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在:1.兵团金融机构相对集中,偏远团场辐射能力不足;2.农业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大于资金供给,兵团金融机构资金供给严重不足;3.兵团金融机构金融服务产品比较单一,创新能力滞后。
二、金融支持兵团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兵团金融机构相对集中,偏远团场辐射能力不足
据统计,在最近这几年中,农行大量撤消分支机构,农村信用社机构网点也大量减少。兵团金融机构相对集中在市、县、镇级别,银行吸收储蓄的能力降低,资金辐射到偏远团场能力不足。
(二)农业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大于资金供给,兵团金融机构资金供给不足
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农村资金通过多种渠道流向城市,导致农业发展资金供给严重不足。农行大量退出农村市场;2008年以前邮政储蓄银行只存不贷,造成了农业发展资金从农村流向城市;农村信用社由于资本充足比率低以及不良资产比率较高,也难以对农业发展的资金提供有力支持。
(三)兵团金融机构金融服务产品比较单一,创新能力滞后
大多数农村金融机构从始至终主要是以传统存、贷、汇服务手段为主,缺少服务品种的创新能力。兵团金融机构面向团场农民发放的主要是五户联保贷款,违约风险低;而在乡镇实行的是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和信用贷款。兵团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单一,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差异性需求。
三、兵团中小银行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兵团中小银行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本文从兵团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区域金融的互动关系方面进行分析,选取两个指标来反映金融发展:一是金融发展规模指标来表示金融发展规模,定义为金融资产总额所占GDP的比重;二是金融发展效率,它反映某一地区信贷资金的自给程度,表现为存款转化为贷款的程度。选择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变量。
1.单位根检验。兵团经济发展及兵团金融发展水平这些序列水平值的ADF检验值均是非平稳的,而二阶差分后在5%的显著水平上均是平稳的,因此可以认为这些序列均是二阶单整序列。
2.协整检验。由于没有协整向量个数中统计量值大于显著性水平0.05时的临界值,说明肯定存在协整关系,表明兵团金融发展水平与兵团经济发展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
3.回归结果。本文运用Eviews6.0软件进行加权最小二乘法回归来分析金融发展对经济的贡献。
LnGDP=3.889780+0.800851*lnFIR+1.236756*lnFDE
=0.721954DW=2.232321F=23.07049
从以上检验可知:金融发展变量指标与经济发展存在着一种长期均衡关系。金融相关比率与经济增长正相关,金融相关比率每增长1%,GDP就平均增长0.8%,金融发展效率与经济增长也存在着正相关关系,金融发展效率每增长1%,GDP就平均增长1.24%。
在兵团区域非常有必要在当地成立中小银行,服务于当地经济。中小银行只有利用与区域经济的交融性,抓住地方经济的脉搏,扩大自身的金融资源,才能做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共生共荣的目标。
(二)兵团中小银行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1.中小银行竞争力优势分析。中小银行是地方性金融机构,根植于本土,贴近农村和农民,有着自身独特的人缘、地缘关系。较大银行而言,中小银行一是具有产权结构优势;二是没有多层级管理和决策机构,决策比较灵活且其效率较高;三是“软信息”优势;四是退出市场的成本相对较低,对于整个经济和金融秩序的影响比较小;五是“成本”优势。
2.良好的金融外部环境。银监会在2006年年底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按照“低门槛、严监管”原则,积极引导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设立村镇银行等新型中小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月1日,我国公布了2009中央“一号文件”,这份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指出,加快发展多种形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以服务“三农”为主的中小银行,改善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新疆工作座谈会指出,鼓励各类银行机构在偏远地区设立服务网点,放宽中小银行在新疆、兵团发展的准入限制。
3.成功案例为中小银行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自银监会发布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以来,2008年1月18日,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正式成立。整体上看,兵团农村金融的需求巨大,但金融服务却严重缺乏,办类似村镇银行这样的中小银行有着良好的盈利预期。目前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发展顺利,前景较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在农村的金融发展模式较成功,为日后在兵团发展中小银行积累了丰富经验。
四、兵团中小银行发展策略探讨
(一)营造兵团发展中小银行的外部环境
政府的主要任务是为中小银行提供一个宽松的市场环境,放宽对中小银行进入兵团的限制。一是政府应该大力倡导和扶持中小银行,积极宣传中小银行的地位及作用,在财政存款和各种基金、社保、医疗等公用事业收费业务上要向中小银行适当倾斜,以扩大其资金来源。二是给予相应的税费优惠政策,采取低税率甚至免税的政策,降低中小银行成本。三是政府还应避免过度干预,促进兵团中小银行可持续发展。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塑造中小银行的良好形象,提高社会公信度。
中央银行的监管有以下措施:第一,尽量减少对中小银行经营范围及模式进行干预和限制,积极鼓励中小银行的金融创新;第二,坚持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放宽利率浮动范围,使中小银行灵活定价,有利于资金的优化配置;第三,完善中小银行的清算网络,进一步拓宽中小银行的融资渠道,不断提高中小银行的资金运作效率。
(二)兵团中小银行生存与发展的模式
1.“放弃式生存”模式,发展自己的特色。所谓“放弃式生存”,是指将自己不占优势的业务放弃让给他人去经营,自己全身心搞好自身较占优势的业务。中小银行应该彻底地抛弃“小而全”的经营思想,比如,贷款家庭的组织方式可以采取连带小组的方式,强调农户间相互合作和监督;建立“小组+中心+银行工作人员”的管理方式。另外,贷款额度需要与信用等级挂钩。
2.小服务品牌生存模式。纵观我国中小银行的经营历史,在金融服务品牌问题上有以下误区:一是不顾及自身实力,就跟随大银行跑;二是认为中小银行没有必要创造自己的服务品牌,对待自己的服务工作敷衍了事,没有特色。兵团中小银行要健康发展,必须具有强烈的金融服务品牌意识,在品牌战略上,既不能有创建“大品牌”的妄想,更不能做品牌虚无主义,而应该确立和发展“创区域或地方小品牌”战略。
3.“焦点”生存的银行模式。西方金融专家在对银行的前景分析中认为,“中小银行”是“焦点”银行,而“大银行”是“航母”银行。“焦点”银行中的焦点战略集中体现在市场焦点、地域焦点、产品焦点、供给链焦点等都具有自己的经营特色,而中小银行集以上优势于一体,在服务区域中,便于与当地的客户进行沟通,容易获得信息,降低了管理成本与经营风险。在管理程序上,中小银行的机构设置以及人事管理上相对比较简单,决策链较短,能够有力地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出决策。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