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应重视“空档时间”的管理

2011-12-29 00:00:00刘娟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1年11期


  一、早到校时间的管理
  学校領导有明确分工,每天早晨应有两名領导干部提前到校。一人在校门口,主要任务是观察学生有没有带危险品进校园,如管制刀具、烟花爆竹、火柴、打火机以及棍棒等危险物品,另外,还能注意到校门外有没有闲散人员逗留,有没有寻衅滋事的苗头,发现有可疑现象,立即盘查,协同保安及时处理,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学生高高兴兴进校园,轻松愉快读好书。另一名領导在校内巡视,督促学生打扫卫生。校园内不得有学生乱走动、玩耍或大声喧哗,班主任进校后主要督促学生晨读,检查卫生,有没有学生迟到或扒在桌上睡觉的现象,一旦发现有迟到,缺席的,要立即与家长联系,问清原因;对早晨睡觉的学生更要仔细查问,因为他们有可能通宵上网,对待通宵上网、夜不归宿的学生,要严肃教育,不姑息纵容。
  二、午饭后时间的管理
  中午一般不安排学生打扫卫生,要求学生到校后进班处理作业,具体管理方法和早晨相似。有一名校园巡视,利用校园广播督促学生安静下来,大约每天中午一点半之前各班都非常安静,学生基本到齐,有的学生午睡,有的在处理作业,整个校园鸦雀无声,每天仅派两名值日教干管理全校学生,避免所有的班主任全部跟班,搞得大家都很疲惫。
  三、课间时间的管理
  课间十分钟是学生休息的时间,学生需要休息、上厕所、清醒头脑,一定要让学生放松,但也可能会有偶然事件发生。为安全起见,学校要求班主任课间必须入班,随便转转,和学生谈谈心,了解一些学生之间或家庭情况,特别关心一下留守儿童,了解他们生活上是否有困难,多给他们温暖,也可及时处理班级琐事,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班主任就是他们的良师益友,他们在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在老师这里都能得到及时解决。
  四、课外活动时间的管理
  课外活动是学生自由活动时间,除了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如音乐、美术、体育、舞蹈、理化生实验等兴趣小组,这些学生都有专门的辅导老师负责管理、指导,其余大部分学生都在自由活动,学校每天都应安排专门人员巡视管理,如操场上、楼道口,甚至厕所附近。为使校园死角得到监管,学校应安装监控录像,它能全方位、多角度每天24小时全程监控。监控录像不仅能防盗,也能防止学生做坏事。学校有效利用监控录像能很好地管理学生,减少人力物力,维护校园秩序。
  五、自习课时间的管理
  学校应要求每节课都有老师在班,教师上课不能迟到、早退,自习课也不例外,要求班主任进班指导学生自习、处理作业。某班曾有一起小事故,自习课上,班主任中途离岗到办公室倒杯水,结果两名学生因开玩笑在一起互相推搡,其中一名学生因板凳没坐好歪倒在水泥地上,当时没事,中午回家后觉得胳膊痛,后到医院检查是骨折,第二天家长找到学校要求赔偿,虽然事情不大,但是影响极坏。所以,学校要求班主任自习课全程跟班是非常必要的。
  六、放学时间的管理
  1.校园内管理
  半天的学习,学生们又累又饿,上午最后一节课学生们很不安心,甚至离下课还有几分钟他们就收好书包,准备放学迅速回家,这时候很容易在楼梯口、大门口造成拥挤,学校应特地安排管理人员在楼梯口、校门口疏导学生,以免发生意外事故。近年来,校园楼梯踩踏事件在我国时有发生,校园踩踏事件凸显我国学校管理的弊端,安全教育被忽视,各类学校应引以为戒,采取措施、加强管理,杜绝类似事件发生。
  2.学校周围交通路口管理
  一些地处城区的学校,校门前就是交通大道,来往行人车辆特别多,一到放学时满路都是学生,由于学生回家心切,骑自行车飞快,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为防止事故的发生,学校应安排专人提前到学校附近的交通路口疏导分流,随时处理偶发事件。
  另外,学校安排教干在校外巡查,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防止学生在校内的矛盾留到放学后在校外解决,甚至找校外社会人员来解决。所以,学校安排专门人员每天在学校附近路口、巷口巡查很有必要,确保学生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有人说,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那么良好的校园秩序、舒适平安的育人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学校必须抓好学校“空档时间”的管理,对待“空档时间”不能有丝毫的放松,校园安全,警钟长鸣。
  (责任编辑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