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初中地理教材的探究性特征评析

2011-12-29 00:00:00孙成利
地理教育 2011年5期


  探究学习是地理新课程主要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地理教材的探究性即教材的内容选择和编排等能够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和资源,从而促进学生的地理探究学习,使他们掌握地理探究方法,提升地理探究能力并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英国初中地理教材《视野》的探究性特征明显。这套教材的探究性特征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一是教材的地理探究通常以具体的情境作为引导,且有完整的探究过程。二是教材的探究内容多样,诸如通过野外调查对海岸线的形成进行探究;让学生使用电子数据表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来探究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三是该套教材的探究时机各异,如有的在每一单元的开始部分或中间让学生探究,有的在单元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实施探究。本文以《视野3》中第6单元一个完整的探究案例“亚马孙——发展还是破坏?”为例,评析这套地理教材的探究性特征,以期对我国的初中地理教材编写起到借鉴作用。
  
  一、案例
  
  发展还是破坏?
  在这个单元你已经学习了:
  关于雨林的全球重要性
  巴西是什么样
  关于巴西的位置和大小
  关于巴西的发展
  关于亚马孙森林砍伐及它如何影响不同类别的人和环境
  关于亚马孙的可持续发展项目
  你将依据在这个单元中学到的知识和对这个单元的理解,以一个模拟的公共会议的形式进行一场探究辩论。班级将被分成4组,每一组将代表资源A中(部落居民、贫穷的农民、巴西政府、环保工作者)某一类人的观点去讨论关键问题:亚马孙——发展还是破坏?
  第一步:准备探究
  (1)重读这个单元关于你将在辩论中讨论的观点的章节。
  (2)思考额外的能支持这个观点的关键问题。
  (3)你们组需要有一个口号,或者一个任务声明,用来概述你代表的这类人的观点。
  第二步:收集信息
  (4)老师将提供给你关于代表小组的基本信息,但仍需到网上去做一些研究。需要用搜索引擎去寻找能够支持你特定观点的网页。
  Web Links:你将发现与你代表的那类人观点相联系的链接,如Google搜索引擎在www.nelsonthornes.com/horizons。
  第三步:介绍你的发现
  (5)每组将在模拟的公共会议上出示一个报告,持续时间不超过10分钟,组员应该在下列的不同活动中承担职责。
  用桌面展示软件去创作一个小册子和海报,宣传你的观点——包括图像、标记和引用来自互联网的研究。
  用PPT创作报告——包括来自互联网的资源。
  用电子数据表为支持你观点的统计数据创建表格。这些表格也能用于小册子、PPT报告、海报中展示。
  创建一个班级展览,想象在房间里将展开辩论的地方——包括横幅、小册子、海报和来自PPT报告的幻灯片。
  用一个录像机去制作一个短片来支持你的观点。
  
  报告中的细枝末节
  ·试着在你出示的所有材料中包含全组同意的关键问题和口号
  ·全组需要碰头去核实进度并保证活动适合在一起
  ·你需要和全组中的每一个人排练演出
  ·根据最后期限来工作——老师将告诉你何时开始演示
  
  (6)布置教室作为一个公共会议室,每组一块区域。
  每组应该坐在他们的区域内,在自己的前面展示。
  可以扮演成角色中的样子。
  在全组展示前,给班级里每人一份小册子的复印本。
  每组进行10分钟左右的表演,全组成员都应参加。用PPT报告作为指导并为小册子和展示做参考。
  第四步:分析结果
  (7)当所有表演结束,举行班级辩论:“亚马孙雨林正在发展还是破坏?”
  第五步:得出结论
  (8)辩论最后,在假想的角色中对议案进行表决。如果每一组都将他们的观点表演得很好,表决可能不像想象那样简单!
  (9)提供一份总结会上提出观点的后续写作作品,加上一个关于雨林发生了什么和将来可能发生什么的结论。
  第六步:评价你的工作
  (10)一旦完成写作,与搭档分享你关于雨林的观点。
  (11)为什么批判性地进入网页并考虑信息提供者的动机这么重要?
  
  二、评析
  
  1.探究主题基于元认知基础
  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识都适合初中学生在任何时候实施探究,因此探究主题内容的确定必须考虑学生的元认知基础。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从元认知角度考虑,探究主题内容的确定需要基于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以及可能有的技能、经验和认知水平。上述案例在探究开始时提醒学生在这个单元他们已经学习了“雨林的全球重要性,巴西是什么样,巴西的位置和大小,巴西的发展,亚马孙森林砍伐及它如何影响不同类别的人和环境,亚马孙的可持续发展项目”等内容,这些内容包含了亚马孙雨林的重要性,雨林中的树木正在减少,政府采取了一些可持续发展措施,很多部落居民和贫穷的农民居住在此等,教材也在习题中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对上述种种现象进行分析。也就是说在本单元前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获得有关亚马孙雨林的知识和情感体验。探究伊始的提示告诉学生,对于这个探究主题,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运用所学知识可以胜任这个探究活动。由此看出,上述案例探究主题内容的确定基于学生的元认知基础。学生只有具有足够的元认知基础,才能较容易地展开对某一主题内容的探究学习。
  2.探究内容体现开放
  规律性强的自然地理和存在许多争议之处的人文地理都为《视野》设计开放性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案例中“森林砍伐”这一问题,教材帮助学生了解雨林砍伐的现状后,并没有停留在让学生知道砍伐森林是错误的,是有害生态环境的这一“公认”的观点上,而是通过创设具有吸引力的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类别的人群,从不同的角度,通过搜集证据、独立思考或与别人交流,形成对“亚马孙——发展还是破坏?”这一问题的看法,案例最后提到“如果每一组都将他们的观点表演得很好,表决可能不像想象那样简单!”对于这类观点,不存在标准的答案,只可能有潜在的认识,通过探究和辩论,学生将逐步发现已有经验与新发现事实之间的矛盾,从而重新建构自己的经验和认识。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一是探究的结果或结论不是惟一的或绝对的;二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争论、辩论,可以展现出不同的思维过程或结论,这两点正是体现了教材探究内容的开放性。
  3.探究步骤具有梯度
  关于地理探究,教材有意识地在知识、能力、观念等方面设置了一定的阶梯。上述有关亚马孙雨林的探究案例是这套教材在最后一册最后一个单元的最后一节提出的。要探究亚马孙是发展还是破坏,须对什么是发展,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以及亚马孙的发展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有一定了解。教材考虑到这一点,《视野3》第2单元“80:20”让学生用ICT进行关于发展的探究(探究某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教材在旁边的“记得”栏目中提示学生在《视野1》第5单元“工作”的第102~103页,学生依据不同国家的就业结构和国民总收入探究过世界的发展,在《视野2》第56~57页,学生用ICT探究过气候,因此在此处让学生使用ICT进行关于发展的探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这明显体现了探究内容的阶梯性。接着第2单元还以“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为题,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第5单元探讨了一些可持续发展项目;第6单元在“关于亚马孙森林砍伐及它如何影响不同类别的人和环境”和“关于亚马孙的可持续发展项目”两节内容中,分别向学生介绍了亚马孙雨林发展现状及实施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尝试。经过不同阶段、循序渐进的学习和积累,对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学生在认知和观念上都有一个更高或更新的认识。有了上述这些基础,最后一节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辨析亚马孙发展还是破坏则显得“水到渠成”。
  4.探究过程注重具体
  《视野》将地理探究学习过程分为“准备探究、收集信息、介绍发现、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评价工作”等6个具体步骤,每一步又给出若干具体的实施指导,如上述案例包括6个大步骤,11个小步骤。学生只有知道并掌握地理探究学习的步骤,才能有效地进行地理探究学习。通过分析,可以将案例中的探究过程提炼概括如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