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如何激趣?

2011-12-29 00:00:00
地理教育 2011年5期


  江苏省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张玉强教师回答:
  一、巧打“头板”——导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它往往是影响一堂课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若能选择故事、歌曲、漫画或创设一个真实的教学环境,别出心裁、平中有奇,定会吸引学生,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例1]黄河
  师:同学们,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下“跳进黄河洗不清”?
  生:“跳进黄河洗不清”是说人做了极大的错事,怎么洗也洗不干净。
  师:说得对,但这是从语文的角度来分析的,同学们能不能从地理的角度进行分析?
  生:这可能说的是因为黄河的水本身不是清的,所以无论是什么东西,拿到黄河去洗,都无法洗干净。
  师:回答得非常好,这就是从地理的角度对这句话的解释。为什么黄河水如此浑浊?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巧设疑问——引趣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设置疑问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使学生处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探索问题的热情。
  [例2]中国年太阳辐射
  师:大家观察“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看看太阳能分布有什么规律?
  生1:我国太阳能分布规律是西部多、东部少,从东部向西北逐渐增加。
  生2:我觉得他说错了,或是地图搞错了。老师说过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青藏高原是我国7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而图中显示那里的太阳辐射量最大,这不是很矛盾吗?
  师:你提的问题很值得研究,说明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学生。同学们,大家讨论一下,看看书上的图是否弄错了?
  生3:青藏高原的大气比较稀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被反射、散射较少,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
  生4:青藏高原地势很高,大气太稀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所以就比较冷,两者之间没有矛盾。
  师:这样看来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量最大的地区没有错,那么大家继续分析四川盆地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低的地区……
  三、增添幽默——生趣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的助手是幽默。”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一些富有哲理的笑话、风趣的比喻、脍炙人口且内涵深刻的经典名句、耐人寻味的顺口溜等,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3]长江的开发——水能资源
  师:三峡处水能资源巨大,大诗人李白也曾有诗为证,是哪首诗?
  生(齐声朗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一声猿叫未停,小船已过千万重山,虽是夸张,但也道出三峡水流的湍急、水能的巨大。所以毛泽东早在1956年,就有要在三峡建立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计划,有《水调歌头·游泳》为证。哪位同学知道,词中的哪些句子,体现了要在三峡处建立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生: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四、学有成功——增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有赖于成功。在学习上,当学生克服困难、突破难关获取了某种知识时,心理上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就会产生极强的求知欲,形成向着目标奋斗的信心和兴趣。如提问学生,要因人设计不同知识层次的问题,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答问题,都会答问题,都有成功感。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循循善诱,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使学生从“山重水复”无路之地走向“柳暗花明”的成功境界。一句话,尽最大可能地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例4]南亚
  师:大家在图上找一找南亚主要有哪些河流?
  生:奇怪!为什么印度河不在印度?
  师: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很多同学都没注意到。我把这个问题交给你,下节课由你告诉大家答案,能做到吗?
  生:谢谢老师的信任,我保证完成任务。
  五、联系生活——有趣
  教师在吃透新课标及新教材的基础上,精选“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教学内容来组织教学,更新陈旧的教学观念,由“知识灌输的权威”向“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转变。同时,重视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让地理知识服务于生活,使学生感到地理就在身边。
  [例5]天气预报
  教师走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