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柯林斯学校地图册系列评介

2011-12-29 00:00:00余凡
地理教育 2011年6期


  柯林斯学校地图册系列是英国柯林斯公司编制的教学用系列地图册,包括《学前地图册》、《小学世界地图册》、《基础世界地图册》、《学生世界地图册》共四册,分别供4~7岁、7~11岁、11~14岁、14~16岁等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使用。这套图册在结构设计、栏目设置、内容选取、呈现方式等方面都考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征,以及不同年龄段学生能力培养的现实要求,凸显了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公民基本地理素养为主的编制理念,是一套以学生为本的优秀图册,对我国教学地图的编制有很多可供借鉴之处。
  
  一、柯林斯学校地图册系列特点
  
  1.框架结构设计注重能力培养
  柯林斯学校地图册系列按照“如何使用地图册”、“国家及世界地理知识”、“地名索引”的框架结构来设计。除《学前地图册》外,另外三册都介绍了地图及地名索引的使用方法。《小学世界地图册》介绍了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等基本知识,地名索引中不同文字及符号的意义;《基础世界地图册》介绍了地图的分类、统计表格的使用、卫星影像判读、利用地名索引在地图中查找地点;《学生世界地图册》则介绍了专题地图的分类及特点、地图投影等。这种框架结构充分显示了编制者的教育理念:掌握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与学习地图中蕴含的地理知识一样重要,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循序渐进。
  2.栏目设计亮点突出
  柯林斯学校地图册系列在栏目设计方面的突出亮点是提供“网络链接”,罗列出了与地图内容相关的网站,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时使用。如《基础世界地图册》“英国的城镇和交通”图旁就列出了“国家统计在线”、“交通部”、“英国一瞥”等网站的网址。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找到更多的地理素材,计算机演示还使很多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十分具体,更重要的是,“网络链接”把地理教学与提升网络和GIS应用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在地理学习的同时能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查询知识、学习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信息社会,这种能力是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同样,这种能力的培养也是循序渐进的:在低年级的图册中,仅以列表形式按地理学科分类列出部分网站,而在高年级的图册中,则在每幅主图旁边都列出了3~4个与主图内容相关的网站。
  3.内容选取繁简相宜
  柯林斯学校地图册系列在内容选取方面注重根据学生理解能力的增强,由简及繁,逐渐拓展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同样是有关英国的知识,不同年龄段学生适用的图册中内容的差异非常明显,表1是其中三本图册中相关内容的图组名。
  从表中可看出,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生学习内容逐渐增多。翻开图册,还会发现相同专题中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习的内容深度差别也很大。如《基础世界地图册》讲英国交通,是与城镇在同一幅图中合并概略表示,而《学生世界地图册》讲英国交通,则以“公路网”“铁路网”“港口和机场”3幅地图表示,并以9个表格介绍了电信、通勤、汽车拥有量、出行交通方式的变化等内容。
  4.多种图像类型组合运用
  柯林斯学校地图册系列除地图外,还综合运用了照片、卫星影像、统计图表等不同表现形式,大大丰富了图册的图像系统。照片直观易懂,卫星影像需要掌握一定的判读方法,统计表格需要具备定量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不同年龄段学生对不同图像系统的接受能力也存在差异,正是根据学生实际,柯林斯学校地图册系列在低年级地图册中补充了大量照片、卫星影像等图像资料,在高年级地图册中则运用了各种统计表格。表2为其中三本图册中不同图像类型的运用情况。
  5.存在的问题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柯林斯学校地图册系列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四本图册的版式设计没有任何变化,这虽然保证了整套图册风格的统一,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图册的整体面貌未免显得有些沉闷;另外,不同年龄段学生所用地图虽然在载幅量上差别很大,但表现手法缺少变化。
  
  二、柯林斯学校地图册系列可供借鉴之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柯林斯学校地图册系列是英国的教学地图编制者在咨询儿童父母和教师的基础上编制出来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国教育工作者在地理及地图教育方面的先进理念,以及不同年龄段受众的需求,其中有很多可供我国教学地图借鉴之处。
  首先,可以借鉴“网络链接”等一些有特色的栏目设计,赋予地图更多的信息时代特色。其次,可以借鉴综合运用各种图像类型的表现手法。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在不同年龄段侧重使用不同的图像类型,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各种知识。再次,可以借鉴培养学生公民基本素养的做法。在信息时代,掌握信息的来源与收集方法,远比记忆和背诵信息重要。柯林斯学校地图册系列中关于学生通过地图和网络获取信息等能力的培养方式很值得借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借鉴“以人为本”的编制理念。柯林斯学校地图册系列从设计的最初源头,到编制完成,走向市场的全过程,从图册结构设计、内容选取、呈现方式,到每幅地图载幅量大小、图面配置、图例设计的各方面,都始终贯穿了一个重要理念:一切以学生为本,以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年龄特征为编制依据,充分尊重并尽量满足学生对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所有要求。可以说,这种先进的编制理念,才是隐藏在特色栏目、表现手法等皮毛下的精髓。我国的教学地图编制者只有真正吸取了这种精髓,才能进入“创造”阶段,编制出让人耳目一新、让学生爱不释手的优秀图册。反观目前我国出版的一些教学地图册,把“人”放在一边,完全不管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的图借到高中用,高中的图借到初中使,这样的图册版式设计得再精美,栏目设置得再花哨,也不会受到师生的欢迎,更难言“创新”。
  我国新世纪的课程标准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作为目标,对教学地图的编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的教学地图编制者应该抓住课标修改这一契机,通过主动加强学习,借鉴国外同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地图编制手段加以改进,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改变自我,我国的教学地图编制事业才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