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沪渝乡土地理教材作业系统分析

2011-12-29 00:00:00陈静李晴
地理教育 2011年6期


  乡土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乡土地理教材是落实乡土地理教学的重要载体,其作业系统作为地理教材必要的子系统,在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和巩固知识以及强化学生地理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文以津、沪、渝三个直辖市乡土地理教材作业系统为研究对象,侧重对其数量、类型及其与课文系统的结合等进行分析,以期对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与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一、作业系统数量简析
  
  作业系统的数量即作业的多少及其在教材中所占比例。数量适宜的作业不仅能使学生有效巩固所学知识,熟练掌握地理基本技能,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地理学习兴趣。津、沪、渝三版本乡土地理教材作业数量比较如表1所示。从表1三版本作业系统数量的比较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特点。
  1.作业系统总数较多,以自然地理为重
  三版本乡土地理教材的作业数量以上海版最多,为95题;重庆版其次,为67题。以题数与页数之比,三版本教材的题数比例都不低。由于作业系统是乡土地理教材“三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作为一种学习的重要过程,学生只有通过适当而合理的作业练习,才有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体验地理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才能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有效迁移与运用,从而促进地理思维能力、创新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版本乡土地理教材的作业数量侧重自然地理方面,以涉及区域自然资源的内容所占题数稍大。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
  存和发展的基础,它的利用与保护是人类社会长期关注的焦点和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永恒的主题。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强社会责任感与环境保护意识,从而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行为十分重要。
  2.作业系统题数比例重庆版最高,内容各有侧重
  从三版本乡土地理教材的作业总数与教材篇幅的比值看,重庆版比值高达1.49,在三版本教材中最高。这与重庆市试用新课标教材起步晚,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版本较陈旧,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作业练习以熟悉知识、巩固知识、强化技能训练等有关。
  从三版本乡土地理教材作业内容的选择来看各有侧重。天津版“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滨海新区”、“建设绿色的城郊环境”,上海版“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来自五湖四海的上海人”,重庆版“加速发展中的大农业”等内容各有特色,津、沪、渝三地虽然都是直辖市,但由于基础条件不同,各地区发展的战略和重点也有所差异,如天津市侧重新区的开发,上海市重视城市的综合发展,重庆市偏重城乡统筹,所以作业安排也有所区别。
  
  二、作业系统类型简析
  
  作业系统的类型即问题呈现的形式,涉及通过何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作业类型一般可分为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它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学生知识和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同要求。津、沪、渝三版本乡土地理教材作业类型比较如表2所示。从表2三版本作业系统类型的比较分析,可以归纳出以下特点。
  1.口头作业所占比重较大
  上海版、天津版口头作业所占比重都较大,其中上海版73题,天津版26题,且作业设计也比较生活化,如上海版 “小问题”及“说说做做”作业中的“从报纸或网上找一找今天的感冒指数和穿衣指数”,天津版“说一说”、“想一想”栏目中的“天津有哪些与‘海’有关的地方文化?举几个你身边的例子”等,有助于学生联系和发现生活中的地理,体验到地理学科知识的实用价值,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沟通交流等能力;而重庆版口头作业全为“读图题”,类型单一、形式呆板。
  2.书面作业形式有所变化
  书面作业重庆版比重最高,为42题,多以“填空”、“选择”、“连线”、“简答、简述”等题型呈现,如填空题中的“重庆较大的湖泊和水库主要有长寿湖、大洪湖和大足县的湖、黔江区的 海等”,这类题型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天津版、上海版比重有所减少,分别为10题、15题,且题型有所变化,如增加了亲自制作、绘画作图、撰写小论文等动手操作的作业。
  3.实践作业设计有一定新意
  天津版、上海版乡土地理教材是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新教材,作业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天津版“活动课”注重区域环境保护,如“环保100件小事”等,上海版“合作探究”注重合作能力培训,如“班级同学分组进行‘热岛效应’的探究”、“设计‘上海二日游’的旅游线路”等。而重庆版实践作业所占比例最小,主要是“调查、参观”,在当地实际情况下,虽可丰富学生课外生活,但实际操作涉及耗费较多精力、时间等一系列具体问题,这类活动的开展和落实受到限制。
  
  三、作业与课文系统结合简析
  
  作业系统是地理教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应与课文系统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更好地发挥整体优化功能。地理教材作业系统与课文系统的结合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类:文前导练,即安排在正文内容之前,属于准备性作业;文中插练,即穿插在课文系统之中,属于探究性作业;文后精练,即布置在课文系统之后,属于总结性作业。津、沪、渝三版本乡土地理教材作业、课文系统结合比较如图1所示。从图1三版本乡土地理教材作业、课文系统结合比较分析,可以概括出以下特点。
  1.三版本教材文前导练比重均小
  津、沪、渝三版本乡土地理教材的文前导练比重都很小,分别为3题、1题、2题,如上海版“在上海地图上找一找有哪些地名与‘水’有关,讨论一下这些地名是怎么形成的”等,其实这类准备性作业的设置为引导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地理兴趣、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应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和开放式的教学适当增加这类作业的比例。
  2.天津版、上海版文中插练比例较大
  天津版和上海版教材的文中插练比例都较大,其中天津版31题,上海版87题,反映出这两版本教材的作业系统与课文系统融合得更为紧密而贴切,如天津版“天津有哪些与‘海’有关的地方文化?举几个你身边的例子”、上海版“根据你生活经验,说出上海降水集中在哪几个季节。把大家的说法与《上海市地理图册》中的有关图表对照一下,看看谁的说法最正确”等,对重难点知识的深入学习,通过讲、练、做等形式有机结合,一方面可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深化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促进学生积极互动,训练思维能力。
  3.重庆版教材文后精练篇幅较多
  重庆版大部分作业分布在课文系统之后,为56题,而天津版、上海版各为6题、7题。重庆版作业的设计和表述也比较单一,如“简要说明重庆市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当地有哪些交通运输线?”等,启发性和趣味性远比津、沪乡土地理教材逊色,在刺激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学生主动意识、敦促学生动手练习等方面效果不明显,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