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疑难剖析
1.可持续发展概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在1972年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进行讨论。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自此以后,各国致力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提出:“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1981年,美国布朗出版《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作者是挪威首位女性首相Gro Harlem Brundtland,她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被广泛接受并引用,这个定义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和环境问题
(1)环境与人类相互依存关系以及环境的自净能力。整个地球就是一个巨大的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只是整个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人类活动参与到地球整个生态活动中去必须服从地球生态系统的规律。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活动的场所,同时还给人类提供可供利用的各种资源,人类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关系。环境的自净能力是环境的一种特殊功能。受污染的环境,经过一系列自然过程及在生物参与下,都具有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环境自净能力指自然环境可以通过大气、水流的扩散、氧化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的能力。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周围环境,周围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有时会产生危害人体健康、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即环境问题。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引起的,从发生的机理来看,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人类的工业和农业生产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3)全球环境问题。受国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环境问题在不同国家表现也是不同的。发达国家过度消耗资源带来环境问题,并将污染转嫁给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快速增长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
3.可持续发展示意图分析(图略)
由图可分析得出: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应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应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应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4.三个原则的理解
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但它们的着眼点和强调的重点不同,学习时应注意每个原则的本质内容。
公平性原则的核心内容为:共享资源和环境,即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剖析,包括同代人之间、当代人—后代人(代际)之间、人—生物种群之间、地区—地区之间、部门—部门之间、国家—国家之间,任何一方对资源和环境的利用都不能处于绝对支配的地位;财富的分配应公平合理。
持续性原则指的是:资源和环境的永续利用,资源持续利用的前提是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共同性原则的核心内容为: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要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进行国际合作;尊重各国的主权和利益,可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二、教学建议
1.采用讨论法探究可持续发展概念
活动准备:课前1周组织学生搜集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活动形式:小组讨论交流,成果展示。
活动评价:没有统一答案,只要有理有据,能支持自己提出的观点即可。
参考标准:①广泛性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即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②科学性定义:“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其含义为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侧重自然方面)。“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并提出了人类可持续生存的九条基本原则(侧重社会方面)。“可持续发展是今天的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当发展能够保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会使后代的福利减少”(侧重经济方面)。“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一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