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也能学好地理

2011-12-29 00:00:00应东岳
地理教育 2011年8期


  地理一直是高中文科生的一块心病,很多同学确实认认真真地学习,却收效甚微,试卷上的分数仍然没有起色。高中三年来笔者的地理一直不错,常常有人讨教学习地理的秘诀,在此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地理的方法。
  首先,培养地理学习兴趣。俗话说,爱好即获得知识的第一步。笔者从小就对地理感兴趣,两岁时就嚷嚷着让母亲买地图:一张中国地图、一张世界地图,然后将买来的地图放在地上,趴在上面,如数家珍般地向母亲介绍一个个国家、省份。长大后笔者对地理的兴趣更加浓厚,《中国国家地理》、《地图Map》、《华夏地理》等地理杂志渐渐堆满了书架;对地图册里的国家概况简介看得津津有味;还对知识地图册中各个省份各种数据的对比特别着迷。这一切为地理知识储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其次,认真听讲,深入理解重难点。这需要事先对老师这节课要讲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把握,所以预习十分重要。但是即使这样,也难免有一些知识点未完全理解,也不可能上课听一遍就记住所有内容。所以,课后还需要复习和做一定量的习题以巩固知识和发现新问题。在发现新问题后,一定要第一时间问老师。因为拖着不问,一段时间后很有可能忘记问或不知道当时自己的问题是什么。长此以往,问题越积越多。“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最后成绩就会下滑。但是如果当时确有急事抽不开身,可以准备一个便签本,将问题记在上面,有空时再问老师。
  再次,适当进行练习,不搞题海战术。因为很多题目考查的知识点重复,所以做题应该有选择地做,对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应果断放弃,高考前大大超出自己能力的题也应放弃,做自己感到有点陌生的题,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上述几点是学习一门课程普遍需要的方法,以下主要是学习地理学科独特的对策。
  (1)兼具文理科思维。应该明确,地理学科是一门掺杂了理科的文科。自然地理中的日期、经纬度计算、地转偏向力的理解需要有一定的数学甚至物理思维,这对考生理科思维的要求体现得尤为明显。有同学看到这里会想:“我就是因为不想读理科才来文科班的。”其实对于理科大家不必、也不应该惊慌,因为虽然不学理化生,数学还得学,而且在高考试卷中还占150分。同学们应积极地培养理科思维,不畏难。对于理科,需要理解和训练,而不是死记硬背。人文地理则是纯文科的部分,这些内容则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去背。但是背的内容应是一般的解题套路(可以找现成的,也可以自己总结,当然自己总结的最好),背牢运用时应随机应变,结合题目实际添加内容,如背的内容包括洋流,而做题时应回答具体洋流的名称。如此文理并用,方能学好地理。
  (2)阅读地图是学习地理之捷径。地图上包括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信息:经纬度、海拔、河流、气压、工厂、住宅区……在考试中很多题目中有图,所以地图可以说是高中地理的“本”,读图也是学习高中地理必备的能力。在下课时、休息时,随手拿一本地图册随便翻翻——这叫泛读;当然,还缺不了精读——认真地看一个区域的地图(包括它的日照时数、年降水量、月均温、产业结构比例、人口性别比例……)并与其它经纬度相似的地区做比较,找出两者的差别并思考这些差别出现的原因。有利于让考生模仿老师的出题思路,从而提高解题能力。长此以往,地理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3)积极进行课外积累。课内学到的只是沧海一粟,如果仅仅盯住课内的知识,不但会令人感到乏味从而丧失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从单纯应试的角度看,也会限制思考面从而不利于分数的提高。
  (4)充分进行实际运用。地理作答时审题是最重要的。一旦题目没有审清楚,解题方向就会出现错误,审题审清了,才有可能用到接下来的解题方法。地理选择题主要考基础知识和对知识的运用,所以对策是扎实基础然后多做题,但是真正考试时遇到难题要学会放弃。对于大题,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①审题,重要性显而易见;②调动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答题套路(如渔场形成的自然因素:沿海大陆架,寒暖流交汇处,沿岸上升补偿流,大江大河入海口……);③充分利用题目所给的信息作为答案要点;④分点作答,答题简练;⑤拓展思维,不拘泥于题面信息。
  以上是笔者学习地理的一点心得,希望对学弟学妹们有一些帮助,让地理不再是文科生害怕的科目。最后,衷心祝学弟学妹们地理成绩更上一层楼!
  作者简介:浙江省衢州市第二中学2011届毕业生。高考总分626分,文科综合22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