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安县松昌中学颜昭华教师回答:
一、循循善诱——柳暗花明又一村
海德的归因理论认为,行为的原因既有个人的原因,也有环境的原因。学生的学习归因是有倾向性和规律性的,也有积极与消极、正确与错误之分。不同的归因倾向会产生不同的学习行为,进而产生不同的学习结果。学生在失败时总是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低、脑袋笨、力不从心。能力是稳定的内部因素,一时半会儿改变不了,所以他们会陷入对自身失望的状态,感到将来也难以提高学习成绩。这会使学生自暴自弃,进一步导致学习成绩下降,造成恶性循环。教师应科学地利用归因理论,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排除障碍,引导他们不断地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积极的归因,使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以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例如,在每一次地理考试讲评后,可发放把失分归因为审题、知识错漏、想当然、表述不当、粗心大意等原因的调查表,让学生进行分析,统计失分。这样,使学生的归因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师的调控,从而将失败归因为外在的、不稳定的因素,使学生感到并不是自己低下,而是努力程度不够,进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接着可进行言语劝导、鼓励:“只要小心、认真审题……就能成功!”使学生感到成功可望可及或注意发现学生在考试中,经过思考后把错误答案改为正确答案的亮点进行分析、表扬,帮助他们总结成功的经验。当然,教师也要帮助学生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训练措施,针对知识的错漏等进行复习,并编组相应的习题进行复习检测与巩固提高。
二、以身作则——青山一道共云雨
任何人的归因都要受到他人的影响,学习者的归因必然受到心目中的权威——教师对他们成败的期待和评价的影响。归因研究表明,学生对成就成因的归属更接近于自己的老师,通过改变教师的行为来改变学生的归因是教育本身所能够、也是应该做到的。教师自身积极的归因风格对学生是“润物细无声”,能感染和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风格,“青山一道共云雨”。同时,教师也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期待,并进行学习上的辅导、鼓励等不同寻常的反应,从而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因此,教师采取积极的归因,则会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促使他们排除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反之亦然。
例如,对某些地理成绩不理想甚至背上沉重包袱的学生,可在地理课上让他们回答问题或发言,并吸收为地理兴趣小组成员。每当他们学习上有了一点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并鼓励克服缺点,加强锻炼。每次考试前,多为他们鼓气:“你们已经有一定基础,努力一点,成绩一定会有进步”。可以说,教师积极的归因能使学生“青山一道共云雨”,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三、近朱者赤——日边红杏倚云栽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一种向上的力量。著名心理学家观察学习研究者班杜拉的研究表明,个体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即可获得学习,曾经获得荣誉的同学是儿童模仿的榜样。个体对自己能力不肯定时,在看到榜样采用有效的应对策略而获得成功的观察结果,会提高自己的效能感,从而形成积极的归因风格。因此,教师应把地理成绩优秀、品德高尚的学生树立为榜样。有人曾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树立榜样,学生能够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激励他们发奋向上。
例如,每学期可举行地理学习之星和学科之星的评选活动,树立地理学习的榜样,让学习之星和学科之星与其他学生广泛交流,共同讨论,从而形成比、学、赶、超的热潮。另外,发动班中地理成绩好的学生以“一帮一”的形式与学困生交朋友,在学习上帮助和指导他们。近朱者赤,良好的学习氛围会带动大家克服畏难情绪,不断努力、勤奋学习、刻苦钻研。
四、功成名就——天生我材必有用
在归因领域,个体的成功体验越多,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就超强,就会把行为的成功归因为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把行为的失败归因为自己努力程度不足。这种思维方式又能激发个体的动机水平,并通过努力克服困难而取得成功,从而形成积极的归因风格。地理教学中,教师应保证全体学生尽量多地体验成功。首先,让不同层次学生完成难度不同的任务,在布置较难任务时,为学困生提供“先行组织者”,并进行启发、诱导、鼓励,使其体验成功。其次,更新评价理念,采用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实行评价目标的多元化、手段的多样化,以保证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体验成功,从而扩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产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豪感。
例如,复习华北水资源紧张的原因后,可提出问题:假如你是天津市长,将采取什么措施解决天津水资源紧张的问题?许多学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气氛活跃起来。这时教师注意到一向胆小内向、成绩不好、不善于口头表达的一位学生也偷偷地举起了半只手。“陈小红市长,请你向大家谈谈你的措施,好吗?”这位学生感到意外,犹豫一下,不好意思地站起来。小声地回答:“南水北调”、“修水库”、“防治水污染”、“节约用水”等。教师立即给予肯定:“完全正确!你的想法与国家的决策一致。”使这位学生满面春风,获得极大鼓励。接着,又问:“从开源的方面考虑,应采取什么措施?”这次只有几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举手了,可先让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最后让学习优秀的学生进行补充、讲解。对于基础较差而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适当降低要求,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即时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感到有成就感,产生上进的动力。对学习好、性格开朗、善于表现自己的学生,要有意识地增加学习难度,适度进行表扬,让其对学习产生更高的目标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