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政党外交的评估与前瞻

2011-12-29 00:00:00牛海彬
国际展望 2011年4期


  【内容提要】政党政治和现代外交的兴起使政党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行为体,政党外交成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在长期的对外交往中已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和深层次的政党外交格局,政党外交的对象、内涵、原则和作用不断丰富和提升。政党外交在把握外交全局、配合政府外交、推进党的建设和提升执政能力等方面日趋重要,并在全球性议题和制度化网络建设等方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政党外交 评估 前瞻
  【作者简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所所长助理、博士
  
  作为现代政治中的主导型政治力量,政党的影响并不完全局限于国内政治生活,政党可以通过领导国家外交战略和对外政策制定乃至直接参与外交实践来影响和塑造国家的对外关系。随着政党成为国际关系的行为主体之一、政党政治的普及以及全球性问题的出现等,政党外交已经成为现代外交和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与政府外交、民间外交、议会外交等一起使当代外交呈现立体化的发展趋势。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对外交往中已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的政党外交格局,并且在新的形势下不断走向深入。
  
  
  
  一、政党外交概念界定
  
  政党外交是一个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概念,国际学术界较少使用这一概念。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党外交被认定为是一种外交类型,大体有如下几种表述:(1)党际联络工作或党的外事工作;(2)政党为促进国家间关系所进行的对外交往。(3)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视角出发,特指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为特定目的与他国各类型政党的交往。(4)主权国家合法政党之间以及与政党间国际组织的交往。 综上所述,政党外交是一国合法政党进行的旨在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国家关系而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的总称。因此,在分析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发展时,我们用党的对外交往或党际关系而不是政党外交来概括党在建国前的对外交往活动。政党外交在我国特指中共在对外交往特别是与其他国家的政党进行交往过程中表现出的价值判断、政策取向和交往实践。
  政党外交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一部分,与党的对外交往、党际关系和政府外交等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首先,政党外交与政党的对外交往都是指政党的跨国交往行为,但只有当政党的对外交往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或促进国家关系时才称得上政党外交。前者主体是一国的合法政党,后者则不然。其次,政党外交与党际关系不同。前者侧重于政党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