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社会的特点和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对时代的认识,牢牢把握国际形势的主要矛盾,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鲜明的时代观。党的时代观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末,这个阶段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即努力争取和平,尽量制止或推迟世界大战的爆发,但同时做好战争爆发的准备。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末,这个阶段党对时代的认识逐渐从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的主题过渡。第三阶段始自新世纪,随着全球化和多极化的发展,党在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主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和谐世界的理念,实现了认识上的巨大飞跃。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中国外交 时代观
【作者简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外交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领导中国外交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果,彻底扭转了旧中国弱国无外交的屈辱局面,同时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社会的特点和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对时代的认识,牢牢把握国际形势的主要矛盾,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鲜明的时代观。尽管也存在着一些挫折和反复,但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始终能够抓住历史发展的主流,抓住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矛盾,确保了中国外交正确的方向。根据主要矛盾来分析国际局势既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教导,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对时代主题的判断是贯穿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外交方面的时代观上的主要线索。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年来,党的时代观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末,这个阶段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即努力争取和平,尽量制止或推迟世界大战的爆发,但同时做好战争爆发的准备。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末,这个阶段党对时代的认识逐渐从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的主题过渡。第三阶段始自新世纪,随着全球化和多极化的发展,党在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主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和谐世界的理念,实现了认识上的巨大飞跃。
一、战争与革命时代观的主要特点和趋向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直到70年代,“战争与革命”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时代观中的关键词。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党的任务和中国革命实践的实际出发,其指导思想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总体而言,“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观对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对外交往和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外交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时代观基本有以下两大趋向和特点。
首先,这种时代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如果说研究新中国外交史有民族主义外交和革命外交两条线索的话, 那么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条逐渐从革命外交向民族主义外交回归的过程。或者换言之,在党的对外交往史和新中国的外交史上,虽然这两种因素总是同时存在,从来没有完全消失过,但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两者的分量是不同的。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共产国际从一开始就参加到了建党的过程之中。1922年,中共“二大”决定正式加入共产国际,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这意味着接受加入共产国际的21项条件,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因此,在党的幼年时期,党的时代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影响,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为中国革命的大背景和前提。正如中共二大在加入共产国际的决议中写道的那样,“无产阶级是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也是世界的,况且远东产业幼稚的国家,更是要和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足以增加革命的效力”。 中国共产党首先是从国际共产主义事业而不是从一个国家的角度出发来看待国际问题,带着明显的阶级分析的烙印,认为这个世界分为帝国主义和世界无产阶级两大世界,而苏俄是后者的当然代表和领袖。在1922年7月中共二大关于“世界大势与中国共产党”的议决案中是这么写的,“苏维埃俄罗斯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和农人的国家,是无产阶级的祖国,是劳苦群众的祖国,……中国共产党要召集中国工人们加入世界工人的联合战线,保护无产阶级的祖国苏维埃俄罗斯,抵御资本主义的进攻;并要邀集中国的被压迫群众,也来保护苏维埃俄罗斯,因为苏维埃俄罗斯也是解放被压迫民族的先锋”。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文献中,类似的阐述比比皆是。
但是由于共产国际远离中国革命实践,难以真正了解中国特殊国情,又因为深受苏联的影响,难以完全从客观的角度出发看待中国革命,因此在帮助和指导中国革命的同时,犯了许多严重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重大损失。例如在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