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干河北岸:黄土塑造的魔幻森林

2011-12-29 00:00:00王保忠
环球人文地理 2011年10期


  在桑干河北岸,一座座土林拔地而起,断崖、高柱、长墙,无序地排列组合成一个魔幻的世界。在风雨的塑造下,土林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昨天和今天,今春和明冬,美好的景致不会重复。不仅如此,随着光线、季节的变化,土林还会出现不同的色彩……
  
  大约在五、六万年前,桑干河与御河在今天的山西省大同县境西部交汇,形成了一块肥沃的冲积平原,而一个名叫杜庄村的小村庄,就坐落在这片平原上。
  在杜庄村的东边,有一条宽阔巨大的干沟,千百年的风蚀雨涮,在沟里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土台、土柱、土崖地貌——这就是著名的大同土林,一种鬼斧神工的地质奇观。
  大同土林南北绵延5公里,是一片真正的“黄土森林”。最让人惊讶的是:在这里,人们既能找到云南石林的模样,也能找到新疆魔鬼城的影子……一切都显得神奇莫测。
  
  黄土塑造的魔幻世界时时都在变化的土林
  初入大同土林,首先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两座沧桑的土雕,两座土雕的下部是一个整体,上面又明显地分开,那造型和姿态,仿佛两位端坐在一起的老人,目光一齐平视着远方,似乎还在交谈着什么。
  拜访过“两位老人”,往前再走几步,眼前又是一亮:一根极高的土柱,直直地、傲然地立着,周围没有任何陪衬,擎天柱似地直插苍穹。走到跟前,抬头仰望,它高出了你两三倍,顺着柱顶望上去,是瓦蓝的天,飘流的云。
  等定下神来,再向前走,你就会目不暇接了,这时你已进入“林”中。这一片宽阔的河沟,又岔出几条深深的沟,这些沟岔看起来有些不起眼,但每一条都汇聚着数不清的土雕,高的,矮的,粗的,细的,圆的,方的,手牵手连在一起的,搭着肩说悄悄话的,背着手独立特行的……它们有的高大魁伟,像威严的武士;有的亭亭玉立,宛如怀春的少女;有的动感强烈,仿佛奔跑的野猪;有的神秘威严,像远古的城堡;有的几个排列在一起,像整装待发的士兵……这时,你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竟然演绎出这样一个魔幻世界。
  土林形成的内在条件是多层相叠、以河湖沉积为主的地质结构,而千百年来风蚀和雨水冲淋切割,最终才塑造出这个神奇的世界。在土林内,没有高大的树木,只有野草灌木。从地平线上向远方眺望,土堡、土柱的头顶都长着绿色的小草,土林之所以雄奇伟岸,这些绿色的“草帽”功不可没——猫尾草、沙葱、沙打旺,这些野草生命力极其顽强,虽然植株矮小,但根系特别发达,能够起到固土的作用,遮挡住雨水对土林的淋溶和侵蚀,一旦失去这些植被的保护,土林很快就会消失。蛛丝般细密的根系,如同穿插在混凝土中的钢筋一般,赋予了黄土岩石般坚硬的性格。
  土林内处处是画,只要你稍稍留意,随时都会捕捉到意想不到的精彩。与石林不同,在风雨的塑造下,土林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昨天和今天,今春和明冬,美好的景致不会重复。不仅如此,随着光线、季节的变化,土林也会出现不同的色彩,十分奇特。
  在土林的南侧,还有一池碧汪汪的湖水,芦苇点缀其间,时有水鸟游过,仿佛让你进入了南国水乡,这就是杜庄水库。从湖边望向土林,那一根根黄土柱子,在沟沟壑壑的衬托下,似乎是从地下冲腾而起,剥落了所有的浮华,与水共存,舒展着这片土地的诗意。
  
  充满传奇色彩的狐仙沟石板土——土林的盔甲
  大同土林所在的河沟,因地处大同县杜庄村东,当地人把它叫作杜庄沟,又叫狐仙沟、石板沟。
  关于狐仙沟名字的来历,在当地有着这样的传说:很多年前,杜庄村有个名叫刘二的人,勤劳善良,但生活过得总是不如别人,家里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为此老婆常常骂他。有一年大年三十,刘二的老婆见锅里没一点肉,就让他出去套只兔子。刘二只得进了村东的沟,他把夹子下好,蹲在土柱子边等着猎物上钩。可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还没有夹到一只猎物,正当他想着如何回去交差时,突然不远处传出“嗷嗷”的叫声,原来是一只火红的大狐狸被套住了。刘二很高兴,心想这狐狸的皮毛光滑顺溜,卖给皮衣铺肯定能发一笔财。正当他要把狐狸装进口袋时,狐狸竟然说话了:“求你给我条生路吧,你要放了我,要什么我都给你。”刘二看到狐狸可怜巴巴,就说:“好吧,我只要一斗葫麻籽。”狐狸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回家后,刘二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老婆,老婆竟责怪他怎么不多要几斗,好开个榨油房。刘二说:“做人不能贪婪。”他们把斗放在房顶上,等着狐狸来送葫麻籽。原来那是只成了精的狐仙,果真给刘二家送来了满满一斗葫麻籽。但刘二的老婆仍不满足,又跑到沟里跟狐仙要房、要地、要银子,还声称,如果狐仙不答应,就让刘二下夹子把它套住,剥它的皮吃它的肉。狐仙见她如此贪得无厌,一怒之下就将她变成了一根土柱子。现在,土林中有一根颇像人形的土柱子,面容苍老,据说就是刘二的老婆。
  和狐仙沟颇具传奇色彩的名字不同,石板沟的得名则是源于这里的土壤。这里的土因为质地坚硬如石板而被称为“石板土”,这条沟也因此得名石板沟。从土壤剖面看,石板土与砂石、盐碱土,像书页一样一层层叠压在一起,有规律地分布着。
  在土林的形成过程中,正是这种石板土让土林披上了铠甲,延缓了风雨的冲蚀,留住了这奇妙的美景。初春时节,地表解冻,盐碱从土壤中析出地表,让土壤表面染上了一层白,所以当地人又把这种土叫做“白垩土”。随着雨季的到来,地表的盐碱又随雨水渗入地下,作用着砂石和钙化层。如此往复,年复一年,构成了千奇百怪的大同土林。
  
  神人普度众生的村庄古老美丽的桑干河
  大同土林和它所在的杜庄沟,位于桑干河北岸。
  据《大同县志》载,杜庄原名“渡庄”,意思是神人普度众生的村庄。传说很久以前,桑干河水浩浩荡荡,浊浪排空,除了神仙没有一个人能渡过这条河。有一天,一个男童在河边遇到一个木匠,他对木匠说:“河南岸有点活儿,你做不做?”木匠叹口气说:“想做也过不去呀。”男童就让他闭上眼睛,眨眼间,二人便到了对岸。木匠原以为会有什么大活计,没想到男童只是让他修理寺庙的门闩,但他还是仔细做了。之后,那男童便在木匠的工具袋里装了些刨花作为酬谢。木匠好不失望,回到家中,发现工具袋里竟然多了些散碎的银子,木匠便知是遇到了神仙。村里的人对此都感到十分吃惊,为了纪念这件事,人们便为本村起名为“渡庄”,后来又逐渐演化成“杜庄”。
  桑干河是晋北的“母亲河”,发源于管涔山,经朔州、山阴、应县、怀仁,一路奔流至大同县,横贯县境南部,然后进入阳高,再经河北省西北部注入官厅水库。据记载,桑干河在汉朝以前称“治水”,又名“浑河”。《水经》谓之“湿水”,《魏书》谓之“桑干川”,由此可见,桑干河的得名始于北魏。元史称它为“小黄河”,因为各个支流挟泥带沙汇入主河道,河水十分浑浊。
  据史料记载,古时的桑干河流量很大,声势浩然,船只往来如梭,两岸杨柳依依,桑树如烟。明代祝颢就曾赋诗《渡桑干》:“东池入沧海,浩荡成洪波。”桑干河流到大同县许堡境内,汇聚成山西省第二大水库——册田水库,现在人们也把它叫做“桑干湖”。
  桑干湖风光迷人,主要有库坝、乌龙峡、小龙门3个景点。库坝高40米,伫立坝上,凭栏远眺,只见湖面如镜,小舟若叶,青山倒映碧水之中,沙鸥盘旋湖面之上。而泄洪之时,飞瀑直挂,气势磅礴,吼声如雷,人立千米之外,顿生“飞流直下,银河落天”之感。乌龙峡坐落在库区东侧。峡谷长1500米,宽约1000米。峡内溪清崖翠,石怪花异。黑色巨石星罗棋布,汩汩泉流环绕其间,不失为一方如诗如画的天然胜景。小龙门则与乌龙峡相接,南依秀美的六棱山。这一带两岸悬崖壁立,河床狭窄,水流湍急,又因处于桑干河要道,故而两岸飞架铁索桥。清代黄文杰就曾作诗曰:“骇浪惊涛万马奔,居然气象是龙门。金鳞一跃云霞丽,石阙双开虎豹蹲……”,“小龙门”之名也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