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艺术家”又来了
视觉艺术家瓦法阿·比拉勒出生于伊拉克,从1992年开始了在美国的生活。他的兄弟在2004年死于美军导弹对伊拉克的袭击。在2008年,比拉勒以一款电子游戏为模板,扮演一名“人弹”,袭击美国前总统乔治·W·布什,改编后的游戏最终因民众抗议遭关闭;
2010年6月,比拉勒在自己的背上勾勒出一个没有边界的伊拉克地图纹身,在这张地图上,是一个接一个的点。每一个点代表一名死于战争的伊拉克人或美国人;……
而这一次,比拉勒在自己的后脑植入了一台微型相机,带着他的“第三只眼”又来了!
“这将是一种三维体验!”
古希腊哲学家认为,第三只眼位于大脑中心部位,将其比喻为宇宙能量进入人体的闸门;而在东方古老的仪式上,人们习惯在双眉之间画上第三只眼,认为这样便可获得与宇宙进行直接交流的通道;此外“第三只眼”往往也是摄影者的自况。
比拉勒近日宣布的“第三只眼”则是为了响应位于卡塔尔多哈的“阿拉伯现代艺术博物馆”委托的艺术项目。——这家致力于收集阿拉伯最具影响力作品的博物馆开馆展出了23件当代艺术作品,其中包括比拉勒的《第三只眼》。
比拉勒拒绝透露相机的植入时间和细节,他认为对于艺术家而言,只要作品精彩震慑人心就足够了。这部被植入比拉勒后脑的相机表面为圆形,直径为5厘米,厚度不超过2.5厘米,比拉勒将戴着它度过一年时间。
对于关心他身体健康的人们,比拉勒表示“第三只眼睛”对他的生活的影响并不大。美联社引用了他的原话报道:“我将和之前一样生活。”比拉勒认为,这个艺术项目将引出“重要的社会、美学、政治、技术和艺术问题”——而将相机植入后脑勺,是代表对“平常看不见、抛诸脑后的东西”的了解的渴望,是对世界表面直接感官的一种突破。
“这将是一种三维体验,表现真实的时间和空间,”博物馆官员萨姆·巴达尤勒说,“一旦照片面世,你将认识到,相机只是艺术表现的一种方式,还有一些重要方式可以体验。”
比拉勒笃信作品创作的灵感来自真实生活,这架微型照相机会在一段时间内坚持对比拉勒“后脑勺之后”的生活进行真实有效的拍摄,每隔一分钟就会拍出一张照片。这些影像将以无线的方式被发送到博物馆,并在博物馆中的显示器上公开展示。
隐私与“无所谓”
比拉勒本学期在纽约大学蒂施艺术学院开授三门课程,因此校方担心“第三只眼”项目会侵犯学生隐私。
纽约大学发表声明说:“作为一所艺术院校,学校的任务是培养艺术家,我们尊重他(比拉勒)作为一名艺术家自由创作的权利……我们也严肃看待他的项目引发的隐私问题以及对学生的影响。”
纽约大学副主席佛瑞德·德·里钦也表示,虽然这个工程很有创意,但不得不承认这同时也会给比拉勒的学生造成一种负担,因为跟比拉勒平时接触的学生们很可能也会被拍摄下来,同时也不利于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校方正与比拉勒讨论,以确保他的相机在纽约大学建筑内不拍摄照片。
不过,一些学生表示没有这方面的担心。今年5月毕业的塞思·莫罗斯卡说:“教室内没什么需要隐藏。”不过,他不同意照片传输至另外一个国家,通过传媒平台共享。
最终,比拉勒做出了让步,他承诺在学校上课时会给相机盖上镜头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