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妇年”与“丙午女”

2011-12-29 00:00:00徐林燕
看世界 2011年4期


  “寡年不宜嫁娶”纯属谬论
  2011年2月4日,在鞭炮声声中,中国迎来了辛卯兔年的立春,令此前网络、坊间流传的“兔年是‘无春年’的谣言不攻自破,令人欣喜的是理智的情侣们并没有被“2011年是‘寡妇年’,不宜嫁娶”的说法忽悠到,嫁娶都不误。
  不过,2010年末流传“虎年‘无春’,是‘寡妇年’,不宜结婚”一说时,在老一辈催促下许多年轻人还是不得不在春节前匆匆“跑步”结婚。这些被网友戏称为“抢婚族”的人未必信此说法,然而他们的长辈却因此不安,因为中国传统认为春是繁衍的最好季节,而立春是万物复苏的春季的开始,所以觉得没有立春对结婚来说不好。
  事实上,这只是一种迷信的说法。我国天文教育专家赵之珩介绍,目前我国民间通用两种历法,即公历(阳历)和农历。阳历平年有365天,闰年366天。农历平年354天,闰年383天。阳历一年中肯定有24个节气,大约每半个月逢一个节气;而农历平年和闰年的天数相差悬殊,故闰年有25个节气,平年有23个或24个节气。因为立春在岁尾或岁首,所以经常出现立春节气跑到了上一年的岁尾或跨到了下一年的岁首,这样就出现了在农历的一年中有一个立春日,或没有立春日和有两个立春日的历法现象,即单春、无春和双春。比如2010年2月4日立春当天是农历的2009年12月21日,这样一来,农历虎年内就没有立春这个节气。过去的农历2002年、2005年、2008年都是“无春年”。
  “无春”年在南方称为“盲年”,北方则叫“寡妇年”,古人有“春生、夏养、秋收、冬藏”观念,而“无春”年被称为“寡妇年”,与古人的上述认识有关。这些现象都是正常的历法演变,并无好坏之分,更不会影响婚姻的幸福和长久,“寡年不宜嫁娶”只是一种牵强附会的说法罢了。看看2010年香港电影演员吴彦祖与模特Lisa的南非婚礼、花样滑冰运动员赵宏博与申雪的冰上浪漫一刻、台湾女星大S与“富二代”汪小菲的闪婚等,你又有何可畏呢?如若有类似的迷信说法再传,我们不如一笑置之,潇洒地说声“我的婚期我做主”。
  日本“丙午女克夫论”贻害不浅
  避开“寡妇年”的人未必信命,只为图个吉利。不过,日本人近乎偏执的“丙午女克夫论”却是让人匪夷所思。就像西方有所谓“黑色星期五”、“13”这些不吉利数字一样,日本人也咬住“丙午”不放。
  从理论上说,丙午迷信来源于易学和阴阳五行,丙在五行中属火,午也是位南属火,因此在日本德川时代(1600-1868年)前半期,人们都认为每逢丙午年,一定会发生大火灾,后来1682年发生的蔬菜店“阿七事件”,让人们对丙午的误解更深。阿七是江户(现在的东京)本乡驹入的蔬菜店市左卫门家的独生女,为丙午年出生。一天,本乡驹入一带发生大火灾,大家都到檀那寺里去避难。在檀那寺,阿七和庙里的学徒吉三郎发生恋情。火灾之后,大家离开了檀那寺,阿七和吉三郎也各奔东西。当时是封建社会,男女幽会不是那么容易,阿七想:如果再发生火灾,大家还会去檀那寺里避难,那她就可以和吉三郎见面了,于是她在街上放了一把火,由此她被处以火刑。结果,日本人就认为丙午年出生的女子八字中火的成分过多,性格暴烈无常,不仅克夫,还会杀夫,甚至会吃老公!
  此后,在日本现实社会中,丙午年出生的女子成了悲剧性人物,没有人希望和她们结婚,在日本明治、大正时代,报纸上经常可以读到她们自杀的消息,人们像躲避鬼怪一样躲避“丙午女”。每逢农历丙午年,日本的出生率就会锐减。据了解,1966年是丙午年,日本人都刻意避免于此年生育,结果18年后的1984年,也就是1966年出生的孩子该上大学时,因为适龄孩子很少,大学生源成了问题,以至学校不得不降低录取分数。讽刺的是,日本文学中,阿七的故事却被写成歌、谱成曲、编成剧,阿七被赞美为敢作敢当的多情烈女。据了解用年份干支算命,准确度很有限,但日本人竟如此执拗,实在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令人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