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航母利

2011-12-29 00:00:00李胜才
看世界 2011年4期


  在一部苏联电影中有个片断:一艘渔船在芬兰海岸沉没,伊沃尔金将军的朋友乘“比拉鱼”小型潜艇逃生时,发动机突然熄火,无奈之下把伏特加烈酒作为燃料加入,结果奇迹出现了,发动机重新工作,救了大伙的性命。当然,一些观众可能以为这是导演为悲剧事件增添的戏剧夸张成分。但有趣的是,如果“比拉鱼”潜艇装配法国MESMA型厌氧能源装置的话,这种情况是能在海军实践中现实发生的,因为这种发动机使用乙醇(乙基酒精)为燃料。
  AIP潜艇发展历史
  对于各国海军官兵来说,酒精成分燃料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俄专家为“比拉鱼”潜艇研制出了AIP(不依赖空气推进)的厌氧能源装置“水晶-20”。不过,它并不以乙基酒精为燃料,这是一种配备有电化学发动机的厌氧能源装置,以氢、氧为燃料。工作原理初看起来非常简单:通过特殊的薄膜使氢和氧相互作用,发挥电解质功能,释放电流,产生蒸馏水,从而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不用燃烧,也不需要任何机械作用。这对潜艇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保障潜艇航行时不产生噪声,极难被对方发现。
  我们知道,核潜艇的作用非常大。不过,由于造船专家对单纯发展核潜艇制造业的合理性产生了怀疑,现代化核潜艇造价惊人(平均单价13~23亿美元),战斗使用和维修保养费用较高,销毁难度较大,潜艇设计师们被迫考虑研制其替代型产品。
  提高非核动力潜艇战斗效率的关键,就是要提高水下续航时间,必须建造、使用和掌握厌氧能源装置,只有它才能够保障常规潜艇较长时间的水下航行。苏联率先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前,苏联是厌氧能源装置方面无可争议的先锋,共进行了几种类型单发封闭循环柴油发动机的试验,批量生产了装配这种能源装置的A615型潜艇。可以说,类似能源装置发展方向本身非常有前景。
  AIP潜艇已成发展趋势
  柴电潜艇自诞生之日起就遇到了“换气”难的问题,为了治愈这一痼疾,各潜艇技术强国纷纷研发AIP(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以延长潜艇的潜航时间。近日有外媒猜测,中国大陆军工部门已在潜艇AIP技术上有所突破,并投入应用。
  普通的常规潜艇上浮时依靠柴油机提供动力,潜航时用电力推进,一旦电力耗尽就必须上浮,因此容易暴露行踪。而AIP系统是一种长效的电力系统,潜艇装备后可长时间潜航,有助于提升隐蔽性和对敌威慑能力。
  目前,德国、瑞典和俄罗斯等国家已经拥有成熟的AIP技术。中国军工部门也已自行开发出AIP技术。有外媒报道称,中国船舶工业公司展示的电视画面上可“清楚地看到正在出厂之中的潜艇用AIP系统”,船舶工业技术人员也表示,“AIP技术已经处于实用阶段”。他们还进一步发挥想象力,煞有介事地猜测,中国自产的AIP燃料舱长度约为7米左右,为安装该舱段,舰艇的艇身也需要加长。
  虽然外界对中国海军潜艇性能的猜测并不一定准确,但AIP系统确实是潜艇战斗力的倍增器。中国自上世纪50年代中期就造出了第一艘国产常规潜艇,经过半个世纪的技术积累,已经陆续发展出“明”、“宋”和“元”等多个型号。凭借着扎实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潜艇经验,相信AIP潜艇对于中国海军并不仅仅是个梦想。
  根据国际及周边环境国家的常规潜艇AIP现状,常规潜艇装备AIP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但AIP属高新尖端技术,完全依赖进口则很可能受制于人。所以应加速研究开发我国AIP,尽快加大投入,加紧AIP系统研究,充分发挥常规潜艇的威力。
  “区域核潜艇”更实用
  外媒宣称,解放军的常规潜舰安装AIP系统后,可以说是具备了“区域核潜艇”的功能,其在南中国海、台湾海峡东岸海域进行远航活动的能力将大幅提升。这种说法虽然延续了西方媒体一贯的耸人听闻的风格,但也确实点出了AIP潜艇的应用价值所在。
  从作战用途的角度看,身形巨大的核潜艇适用于远洋部署,用于执行深海反潜、为己方战略核潜艇和航母护航等任务,一旦进入浅海就会面临龙入浅滩的尴尬。此外,核潜艇工艺复杂,建造和维护成本高昂。除美国外,其他国家根本不可能专门发展类似于“弗吉尼亚”级这种具备浅海作战能力的核潜艇。因此,法国、俄罗斯和中国都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战略,装备核潜艇的同时,也在积极发展先进常规潜艇。
  不过,在水面舰艇的反潜声呐性能不断提升、反潜机和反潜直升机满天飞的现代海战战场,经常浮出水面“换气”的常规潜艇正面临严峻的危机。能在水下藏多久,直接关系到潜艇的生存能力和战斗力。
  AIP潜艇的出现,令各国海军有了更好的选择。对中国而言,装备AIP潜艇后,可在不动用核潜艇的前提下,对南海这样的辽阔海域进行大面积“水下巡逻”,以积极防御的姿态,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因此,对于一支装备有核潜艇和常规潜艇的发展中国家海军来讲,能长期潜伏水下的AIP潜艇同样很给力。
  AIP发动机的缺陷
  中国AIP潜艇技术的突破,引来美国强烈担忧。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最担心的解放军武器系统中,除了导弹、隐形战机就是潜艇了。欧洲的专家近日讨论中国新型元级潜艇时,普遍认为,再过几年,解放军在役的50到60艘常规潜艇都经过现代化改进,主要是加装了AIP(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大幅提升潜航能力。对美国舰队、特别是航母在第一岛链附近游弋构成威胁。军事专家分析,西方一贯炒作中国的武器装备,这次对AIP潜艇的吹捧也有言过其实的地方。
  其实,潜艇早在二次大战时期已经能越洋作战。纳粹德国的U级潜艇曾经炮击纽约,把北美洲东岸打得人仰马翻。到了今天,飞机加卫星加长程雷达的反潜艇技术已经令潜望镜无所遁形,常规潜艇必须频频“换气”的死穴暴露无遗。
  加装了AIP的潜艇不过是把3天的“换气”频率延长到6天至9天,但是AIP发动机的缺陷关键是功率低,只能供潜艇开八九节,同核潜艇持续开30节相比望尘莫及。
  此外,在潜艇上贮存液态氢有很大的技术难度。同时因为氢气易爆易燃,对使用氢的安全有严格要求,装置中的膜要依赖美国进口,国内尚无生产能力。由此可见燃料电池技术难度大,工业基础要求较高,要使燃料电池上艇作AIP动力,需要很高的技术储备,而我国对燃料电池的研究水平还比较低。所以,如果研制FCAIP,则研制周期较大(据估计,至少需要10~15年),投入经费也很大,同时技术风险也大。
  这也不是没有前车之鉴。苏联在冷战时期造了30艘闭式循环燃机的Q级潜艇,但这种技术不稳定使Q级潜艇M-256因火灾引发爆炸沉没,Q级潜艇在40年前全部被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