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母威胁了谁?

2011-12-29 00:00:00王猛
看世界 2011年4期


  最近一段时间东亚惊涛四起,为强化对朝鲜的持续高压态势,美国核动力航母“里根”号驶往西太平洋,加上刚赶到关岛的“卡尔·文森”号和在日本部署的“华盛顿”号,美军三个航母战斗群将在亚太会师。这使得原本就剑拔弩张的朝鲜半岛局势更加阴云密布。
  据说按照美军的习惯,在发生危机的地区,一艘航母表示警告,两艘航母表示严重警告,三艘航母则有了战争准备的味道。朝核问题正是紧锣密鼓的时候,“山姆大叔”把航母派来,炫耀武力的意图十分明显。这种在和平时期非常罕见的做法,不仅让朝鲜,也让中国感受到了美军航母的压力。
  为了应对这种压力,中国是加速建造自己的航母,还是发展被称为“航母杀手”的反舰弹道导弹,又成为外媒的关注焦点。
  历经曲折的中国航母路
  中国海军的“航母之梦”历史悠久。早在抗战时期,当时的海军司令陈绍宽就曾设想要建20艘航母,这让所有人目瞪口呆。如今,中国海军拥有官兵20多万、水面舰艇500多艘,然而让军事爱好者叹息的是,在大型舰艇方面总不“过瘾”。这其中,对航母的期盼尤其突出。
  今年是航母问世100周年。航母在二战中战功卓著、大出风头,一举登上“海上霸主”宝座。此后,便屡受大国推崇,成为解决和处置地区危机、海上冲突乃至各种规模战争的首选兵力兵器。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尤其是有影响的大国,不能没有航母,更不能仅配备数量有限、编组不当、攻防欠缺的航母编队。
  当今,航母已然是世界强国的“名片”。航母比之其他任何舰艇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特长:航母编队几乎兼具“全天候”战争行动的功能。通常,航母编队中多伴有各式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核潜艇、战斗支援舰,以及多型舰载机为其“保驾护航”,实施海上联合作战和各种非战争行动。和平时期,航母编队非常适合游弋、航行于世界各大海域,充分显示存在,展示实力;对于友好国家和盟友予以“强力”支持,由其挑头举行双边或多边演习,及时提供海上方向的援助。一旦遇有海啸或地震等自然灾害,距离出事海域最近的航母编队,即可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或出事地点,进行抢险救灾、实施人道主义救援。印尼海啸、海地地震等较大规模的自然灾害,美国等国都及时出动包括航母编队在内的海上兵力,担负抢险救灾行动。而当发生海上危机或局部战争时,航母编队则有效运用攻防兼备的优长,迅速赶赴前沿海域,并及时投入作战。上个世纪90年代初,海湾战争爆发前夕,美国海军率先出动离伊拉克最近的“独立”号航母,为先期夺取海域制空、制海权奠定了基础。
  中国对航母的呼唤,还有很现实的国防意义。我国领海面积广阔,要保卫自己的领海,就需要在南沙等地投入兵力。然而,南沙最远处距离我国最南方的军用机场1500公里,而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机歼-8,其有效作战半径只有800公里。如果能有航母组成编队,为作战飞机提供移动的中继站,则中国可能投放到南沙的综合实力将大增。因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间关于“造航母”的传言几乎年年都有。苏联解体后,中国先后购买了苏军退役航母明斯克号、基辅号用于旅游参观。后来,苏联尚未完工的瓦良格号又被购买并进行翻修,成为一艘“模型实体舰”。在2007年香港军备模型展上,就有仿造瓦良格号的“中国航空母舰”模型亮相。
  正如去年3月中国海军副政委邬华扬表示的那样,中国已具备自主建造航母的经济与技术能力。至于到底造不造,什么时候造,还得根据具体条件和需要。造一艘航母耗资巨大,比如美军一艘大型航母,建造费用约40亿美元,而每年的维护费就达10多亿美元。
  总之,如果下决心造航母,就要建立一个真正有战斗力的海外编队,而不是仅仅拼凑几艘船、几架飞机做样子。在这一步棋上,中国军方表现得谨慎、稳健。实际上,就算中国真的建造了自己的航母,也不可能拿航母编队去和谁硬拼。面对全球霸权挑战时,保家卫国主要还是依托于岸基导弹和潜艇。
  中国造航母谁都不威胁
  从本世纪初开始,西方军事专家就不断猜测中国建造航母的时间表。近期,有关中国航母的消息再度成为热点。一些外媒称,中国可能在2011年正式启动建造航母的项目。
  根据西方军情分析人士猜测,中国可能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时候宣布启动发展航母的计划,届时中国从乌克兰引进的苏联时代的“瓦良格”号航母,将被宣布用来进行训练和研发试验,而这比美国海军分析人士的预测要提前一年。美海军情报办公室曾预测,中国最早在2012年宣布将“瓦良格”号改装成训练平台,并在2015年后具备自主研发和建造航母的能力。美国海军学院的专家安德鲁·埃里克森称,中国展开的与航母相关的研究、发展和生产,可能将以“令西方分析人士诧异的速度”进行。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发展航母的意图并非是为了与美军航母在亚太地区“争锋”。美国《华盛顿邮报》1月2日报道称,从建造成本和维护费用方面来看,中国难以像美国那样保持一支庞大的航母打击力量。而且从历史经验来看,二战中美日海军在太平洋的航母对决显示,单纯依赖航母打航母,是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超级消耗战,得不偿失。
  此外,拥有航母并不等于具备了娴熟运用航母的能力,中国还需要数十年时间来积累有效运用航母的经验。因此,中国不可能追求类似美国规模的航母力量。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发展航母将主要用以保护印度洋上石油运输线的安全、解决与东南亚国家在南海的主权纷争等。
  外界在猜测中国发展航母项目的同时,也更加关注中国发展所谓的“反航母”弹道导弹项目。五角大楼网站称,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威拉德上将去年12月在接受日本《朝日新闻》专访时称,中国正在发展的、用以打击航母的“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已经具备了“初始作战能力”。根据美国军方的定义,所谓初始作战能力,就是指部队具备了使用和维护其所接收某种武器的能力,但还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和磨合才能达到“完全作战能力”,并实现这种武器的大量装备。
  美国彭博新闻社1月4日报道称,威拉德的说法比此前美国海军的预测更进了一步。去年初,美海军情报办公室曾出台报告认为,这种使用陆基机动发射方式的反舰弹道导弹“专门用来防御美国的航母打击大队”,能够发现并攻击航母,破坏航母甲板上的战机、弹射装置和控制塔。去年8月五角大楼所发布的有关中国军力水平的年度报告,也仅仅是对这种导弹的作战机理进行了粗略的描述,并未表明这种导弹已经达到或者接近初始作战能力。
  西方应有胸襟接纳中国航母
  作为在“二战”时就已大面积使用的舰艇,航母早已不是什么新鲜军事武器。在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当中,只有中国没有航母;在金砖四国当中,巴西、印度、俄罗斯都有航母,唯独中国没有;而在亚洲地区,泰国都有航母,但比泰国规模大得多的中国却没有。
  与日本和德国作为法西斯战败国不敢建造航母不同,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也是联合国的创建者之一,因此中国没有航母,本应该是一件让人奇怪的事情。但是在一些西方媒体的炒作和歪曲下,一些人一度把中国拥有航母与“中国军事威胁论”搅和在一起,以至于形成了一个奇怪的西方舆论氛围。
  现在是西方某些国家改变这种不正常的舆论和心态的时候了。因为,不仅几千年来的历史证明,中国有着传播和平、保障和平的传统,而且“二战”以来的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也证明,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的和平诚意,体现在解决与周边国家的各种领土纠纷中:中国一贯主张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
  当前,中国的海外贸易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财富创造和交流通道。因此,中国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保障这种造福于各国的财富创造和交流行为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这一点,从中国舰艇参与亚丁湾打击海盗的行动上就可见一斑。
  一方面集结3艘航母到中国家门口,另一方面却担心中国建造航母;一方面承认中国发展航母威胁不了美国,另一方面又极力渲染中国航母威胁论。这逻辑,爱好和平的中国人着实看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