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海水,一边是警察”,埃及人这样形容沙姆沙伊赫。这个立于沙漠尽头并举行了无数次中东和谈的小镇,虽然没有任何文物古迹,甚至还经历过恐怖袭击,但凭借灿烂阳光与清澈海水仍是旅游者心中的天堂。如今这座城市因为刚辞去总统职务的穆巴拉克的驻留再次引人注目。
无烟工业造就的绿洲
西奈半岛是红海最北端一个由沙漠构成的半岛,这块埃及在亚洲的土地隔着苏伊士运河与非洲大陆相连。半岛最南端,在漫漫黄沙包围下,有一个海市蜃楼般的所在:白色的沙滩上,海浪轻拍;棕榈树掩映下,一排排别致的洋房;比基尼女郎、太阳伞。这就是沙姆沙伊赫了。
与周围广袤的沙漠相比,与它的名声相比,沙姆沙伊赫实在是太小了。以至于一不小心汽车就要穿城而过。这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绿洲,历史上曾长期无人居住,1967年至1982年曾被以色列占领,1982年根据戴维营协议归还埃及。在这里极少常驻人口,淡水要靠汽车从远方运来,它是人们用双手在沙漠上凭空建造出来的。城区建在一片高坡上,完全称不上繁华,甚至商业也谈不上如何发达。不过围绕海湾在红海边建起的鳞次栉比的星级饭店和高档度假村,却能满足游客的所有需求,尽管消费水平在西奈它是最高的,但外国游客却能在此尽兴,感到在此度假确实值。据说沙姆沙伊赫的旅游业最初是以色列人占领西奈时开发的,目前市里的一些建筑仍然明显带着以色列风格。不过自从埃及收回西奈半岛后,20年来在这里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和建设,使它的风光更加旖旎多姿,也更具有埃及特色。现代化的机场、发达的高速公路、新建的旅游饭店及其设施,以及到位的旅游服务“软件”,全都是一流水准,每年近200万世界各国的旅游者都会光临此地。
有人说埃及人是得祖先的荫庇,继承了古埃及文明的无价之宝,才奠定了在国际旅游市场的黄金地位。可真主除了赐予沙姆沙伊赫红海外,似乎更严酷地给了他们一片沙漠。现在高级度假村呈现的火树银花的夜景却完全是当代人靠双手开发和建设起来的旅游度假胜地,因此可以说完全是“无烟工业”造就了这座城市。
在沙姆沙伊赫最引人入胜的美景是那几乎没有污染的红海珊瑚礁海域。红海具备珊瑚生长的最佳环境,这里有200多种珊瑚礁和活珊瑚,多种海洋动植物在珊瑚礁上栖息,海底奇观光怪陆离。此地还开辟了潜水探险、帆板冲浪、海滩越野等很多旅游项目,大受深海潜泳爱好者的欢迎。12月下旬的欧洲早已寒风刺骨,甚至冰天雪地,可是在这里欧洲游客不仅能下海游泳,或躺在海滩边晒太阳,还可在近海潜水看美丽的珊瑚与游鱼。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沙姆沙伊赫有一点很像中国的北戴河——俄罗斯游客非常多。当地路标、指示牌很多都标有俄语,打开电视有1/3是俄语频道。当地度假村的员工还要定期进行俄语学习。更有趣的是,一家饭店居然取名“回到苏联”,饭店正门的左上方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巨幅头像,右上方则画着莫斯科红场南边的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主打怀旧牌确实吸引了不少俄罗斯游客。
和平是它的标签
“宁要没有和平的沙姆沙伊赫,不要没有沙姆沙伊赫的和平”,70年代末,当埃及和以色列进行和谈时,以色列国会中的激进分子喊出了这样一句后来广为流传的口号,反对向埃及归还西奈半岛,归还沙姆沙伊赫。由此可见这座小城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如今,沙姆沙伊赫的出名不仅因为有海水、阳光、沙滩,还因为国际和平会议、世界各国领导是它的常客。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很喜欢夏天来沙姆沙伊赫度假,他经常在此地会见外国政要,商讨双边关系和国际事务。而这里也曾举行过处理巴以冲突的沙姆沙伊赫会议。不仅如此,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也很喜欢这里,据说他常携家带口到这里度假。至于巴以领导人,因地缘关系,更是这里的常客。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布什也很喜欢这座小城。克林顿曾数次来在这里参加各种峰会;布什总统对沙姆沙伊赫也赞许有加。
近年来,沙姆沙伊赫多次举行重要的国际和平会议,规模最大的一次就是1996年3月举行,有29位国家政要参加的和平峰会;此外,1999年9月,就巴以和平协议问题,双方在此正式签署了《沙姆沙伊赫备忘录》;还有就是在2000年,成功举办的旨在推动巴以和平的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四方峰会等。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00-2001年度和平之城”奖颁发给沙姆沙伊赫,以表彰该城在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中做出的贡献。沙姆沙伊赫也因此声名鹊起,“和平之城”的美誉随之在中东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提及。
此后,作为巴以关系的主要斡旋方和中东和平进程重启的重要推动者,埃及政府更多地将同中东问题有关各方的会议安排在了沙姆沙伊赫举行,希望“和平之城”的美好寓意能够为地区局势的稳定带来积极助力。此外,越来越多由埃及主办的其他类型国际会议,也将会址首选地瞄向了沙姆沙伊赫。这几年,各种会议在沙姆沙伊赫流行起来,尤其是入夏,各国政治家、艺术家、文人等各个阶层的人都慕名而来,在开会的同时,消暑休假。当然,政要们在此开会的原因除了沙姆沙伊赫环境幽雅、依山傍水,不为大都市的烦躁所打扰外,还因为,埃及在中东和国际上的地位为各方提供了合作平台。西奈处在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上,这些奉行不同文明和制度的政要们在此找到一个融洽的谈判桌。
而从沙姆沙伊赫几十年的变迁来看,和平似乎也成了小城的护身符,因为无论是国内环境还是国际环境的风吹草动都牵动着它的发展。2001年美国“9·11事件”之后,埃及的旅游业受到了严重影响,沙姆沙伊赫的外国游客人数也明显减少了许多。原先标价一晚90美元的五星级度假村,到结算时的实际价格却不足原先的一半。而2005年发生在沙姆沙伊赫数家酒店附近的连环爆炸,也给小城的和平与旅游业造成巨大的打击。事后,埃及政府及时强化治安,加强警力,甚至不惜出动专门的警车护送游客。而沙姆沙伊赫所有的饭店,也都装上设备先进的安检门,每一个客人进去时都要像进机场一样接受好几道检查,如果是开车进入饭店,必须出示驾照、车照和护照这三样证件,缺一不可。
现在游走于沙姆沙伊赫,也时刻能感受到浓浓的“和平”味道,纵贯沙姆沙伊赫市中心的主要大街被称为“和平大道”, 在海滨大道的马里奥饭店旁,竖立着一根木柱,上面分别用英语、阿拉伯语等写着一排排醒目的文字:“让全世界都实现和平”,寓意鲜明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