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踱来踱去,似曾相识。当在《国王的演讲》中饰演英王乔治六世的科林·费斯站在今年奥斯卡颁奖礼上时,他可曾想到,时光倒流77年回到1933年,查尔斯·劳顿在那一年成为第一个获得奥斯卡奖的英国演员,他演的恰恰也是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私生活》中的亨利八世。从莎士比亚至今,亨利八世几乎是最受文学和流行文化青睐的英国国王,根据他的故事改编的各类作品都可谓“拿奖拿到手软”。
亨利八世的魅力不但在于他个人矛盾纠结的性格与人生,更在于他身边聚集了英国历史上最精英、最具个性的一群男人和女人。
《亨利八世》带来的灾祸
戏说亨利八世的人,也并非全都会遇到拿奖的好事,有人也会遭殃,比如莎士比亚。
1613年的6月29日,伦敦环球剧场内的演员们兴奋异常,为了增添演出特效,剧场特地准备了大炮。谁知在上演莎士比亚的戏剧《亨利八世》时,特效炮火引燃了剧场的茅草屋顶,顿时火光冲天,环球剧场被大火夷为平地。剧没演完,却烧毁了剧场,莎士比亚可能追悔莫及。
当然,莎翁也不是为《亨利八世》付出最多的人。1628年6月29日,该剧在重修后的环球剧场演出,当时的白金汉公爵乔治·维利尔斯看到剧中白金汉公爵被处决一段时,愤然离场,但就在一个月后,维尔利斯被暗杀。
亨利八世生于1419年,是都铎王朝的第二个国王;他娶过6个妻子,其中两个被他斩首了;他引入新教,使得英国脱离了罗马教廷;他的顾问老师就是《乌托邦》一书的作者托马斯·莫尔;他亲手提拔了国务大臣托马斯·克伦威尔,后来英国内战中赫赫有名的护国主奥利弗·克伦威尔就是他的外甥;他的女儿就是英王伊丽莎白一世;他也被认为是英国海军的创造者之一,尽管他只是造了一些军舰;今日英国伦敦的西敏寺和剑桥国王学院即由他改建,剑桥三一学院也由他改建;正是他的一系列独立与战争,让英国从一个远离大陆的边缘小国成为一个欧洲争霸中举足重轻的力量。但最为后世津津乐道的,是他身边的男人和女人为了争得他的信任或宠爱而展开的一场场“宫心计”。
所以,《亨利八世》这出剧带来的火灾和死亡让人浮想联翩,因为灾祸、权谋与暗杀,那恰恰是亨利八世在位期间频繁上演的真人版戏剧。
五个托马斯一台戏
有趣的是,亨利八世在位期间,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基本上是以他的结婚或离婚为主线的,尽管人们常说政治无情,但其实政治与政治人物的情感始终都纠葛在一起,从未分离过。五个托马斯围绕着争取亨利八世的垂青,各自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亨利八世的第一段婚姻便是得于政治。为了稳固和西班牙的关系,他的哥哥迎娶了西班牙国王的妹妹凯瑟琳,结果不久他哥哥就死了,那时的英格兰还有些弱,无力得罪西班牙,父亲只好让12岁的亨利八世继续娶守寡的嫂子凯瑟琳为妻,于是他在12岁时就为了国家的命运而牺牲了自己婚姻的选择权。若干年后,个人意识觉醒的亨利八世与宫廷侍女安妮·波琳有了私情,闹着要和凯瑟琳离婚。于是,政治派别出现了。
谁支持国王离婚,谁就会得到提升。那个年月,英格兰国王离婚要得到教皇的首肯,亨利八世就派枢机主教托马斯·沃西(第一个托马斯)去劝说。沃西主教是平民眼中的大救星、外国君主眼中圆滑的外交官、国王眼中的治国能臣。但亨利八世很聪明,很会利用人,他的原则就是:决不允许一个大臣长时期获得自己的恩宠。尤其是沃西在1521年前后是声威赫赫,甚至极有可能成为新任教皇。
但很快,因为离婚官司无法获得罗马教会的批准,亨利八世迁怒于沃尔西,指责他从中作梗,充当了教皇的走狗。1529年,沃西被解职,死于回伦敦的途中。这个沃西主教很似中国清代的和珅,出身低微,但努力非常且心机很重,很会揣摩圣意,也借国王的宠信而大贪特贪,亨利八世查抄他的家产赚了很多,因为沃西在权力鼎盛时身兼5个主教或修道院长之职,年收入3.5万英镑,相当于当时英王室年收入的四分之一。
虽然在干掉沃西主教后大赚了一笔,可是离婚的事情还是没通过。亨利八世只好找来了秘书、顾问以及自己的私人教师、《乌托邦》的作者托马斯·莫尔(第二个托马斯),让他去劝说教皇。结果比沃西更糟,这个托马斯是个软硬不吃的“学者型官员”,他常说“我最珍惜的就是我的气节”,他从根本上就反对亨利八世做离婚这种始乱终弃的事情。亨利八世又气又恨,只好继续提拔了托马斯·克兰默(第三个托马斯)和托马斯·克伦威尔(第四个托马斯)。
其实罗马教廷也并非认死理,只是同意亨利八世离婚,就等于告诉西班牙国王他的妹妹要被休了,连教廷也不敢得罪西班牙。亨利八世见此,甚至以拒绝向教廷交税来威胁,还是无济于事,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单方面宣布与安妮·波琳结婚,英国国会随即脱离罗马教廷,安妮为亨利八世生下一女,就是后来的伊丽莎白一世。教廷忍无可忍,将亨利开除教籍。
此时,国王的婚姻就真的变成了政治,因为在克伦威尔的策划下颁发法令,任何不承认亨利八世与安妮·波琳婚姻的人,就是“叛国者”。
恰恰有人就要抛头露面充当首批“叛国者”。第二个托马斯——托马斯·莫尔验证了他关于“珍惜自己气节”的言论,因为批评亨利八世脱离教廷而被处死,被教会封为“圣人”。
贪婪者的代价
亨利八世不但爱美人,还爱金钱。他评估修道院的财产,并剥夺了年收入小于200英镑的小修道院。他在搜刮地产上更是出名,识相的人干脆主动献上,甚至附带家具,比如他从沃西主教那些夺来的汉普顿宫,有1280个房间,堪与法国凡尔赛宫媲美。而前文提到莎翁戏剧《亨利八世》中讲到白金汉公爵被处死,起因据说是因为白金汉公爵的私宅举办豪华宴会时被亨利八世看得眼热,遂找理由处死了他,夺走了他的宅邸。
王公贵族们没有国王的权力可以夺走他人的豪宅,但是有人想到,他们可以用人来换财产。于是,第五个托马斯出现了,就是托马斯·霍华德。他想到了送波琳家族(他妹夫的家族)的女人到国王的身边,取得他的宠爱,甚至成为王后,那么国王搜刮来的钱就有一半是波琳家的了。就像亨利八世12岁时就要为国家的命运而牺牲自己的婚姻一样,波琳家的女孩们(玛丽·波琳和安妮·波琳)也为了家族的权力和财富去奉献自己了。
小说家格里高利根据这段历史写作了小说《波琳家的另一个女孩》,好莱坞则将这部作品搬上了荧幕。今年因出演《黑天鹅》而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娜塔莉·波特曼在《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中饰演安妮·波琳。
安妮·波琳也是个天生的宫廷斗士,她先是利用沃西主教打击凯瑟琳王后,之后又联合他人打击沃西主教;为了清除威胁她甚至把“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姐姐玛丽·波琳赶出皇宫;她试图将所有的权力集于自己手中。
安妮·波琳当上王后,本应该是波琳家的胜利,然而厄运才刚刚开始。作为竞争中的失败者,曾经得到过亨利八世宠爱的玛丽·波琳在皇宫中只能被称作“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在生下伊丽莎白一世之后,安妮·波琳流产,无法生育。或许是亨利开始厌倦安妮,他声称安妮的弟媳妇向自己告密,说安妮和弟弟乔治·波琳通奸,于是将安妮和弟弟处死。波琳家族的美梦也至此完结,却只有在“后宫争宠”中失势的玛丽·波琳在乡间过起了平静的生活。
最具戏剧性的是,开始教唆波琳姐妹去接近国王的便是他们的舅舅霍托马斯·霍华德。他甚至赤裸裸地说道:“回到他的床上,想做什么都随你。你可以让他给你建个育儿室,你可以在英格兰的王位上逗你的小孩。你可以驱逐我!但是离开他的床,你就仅仅是个愚蠢的过气的荡妇,谁也不在乎你。”
据史料记载,审判安妮·波琳的大法官正是托马斯·霍华德,他精心谋划的一切,随着他亲眼看着安妮被斩首而终结。而此前,被安妮·波琳赶走的凯瑟琳王后死于流放的途中,被发现心脏都是黑色的。女人的争斗,往往没有赢家。
没有宠臣能笑到最后
五个托马斯的下场都不好,亨利八世的残暴也可见一斑。枢机主教托马斯·沃西被抄家后病死在去伦敦请罪的路上;学者托马斯·莫尔因为反对脱离教廷而被处死;在离婚事件中立下功勋的托马斯·克兰默最后被活活烧死;托马斯·克伦威尔被斩首;安妮·波琳的舅舅托马斯·霍华德则被囚禁在伦敦塔内。没有哪个宠臣可以笑到最后,这几乎是亨利八世最高明的用人手腕,无论对待男人还是女人均是如此。三季美剧《都铎王朝》则是以亨利八世为主线人物来演绎都铎王朝的矛盾与纠葛历史,该剧被称为showtime频道最成功的剧集。
2009年,英国女作家希拉里·曼特尔根据都铎王朝与亨利八世时期的历史写作的小说《狼厅》获得了布克奖,从而将这段历史再一次推到了读者与媒体的眼前,《狼厅》便是以第四个托马斯——托马斯·克伦威尔作为主人公,尤其写道了克伦威尔从一个穷小子到位极人臣之后又上了断头台,“最能体会颧骨贴在鹅卵石上的凉意”。战胜了沃西主教等强大对手的克伦威尔为何会被送上断头台呢?
安妮·波琳被斩首11天后,亨利八世与侍女简·西摩结婚,亨利似乎是有侍女情结,因为安妮就曾是凯瑟琳的侍女。在给亨利八世生下了唯一一个子嗣——爱德华六世之后,简·西摩就去世了。亨利痛心不已,因为她为自己生下了儿子,亨利把她视作“真正的妻子”。但此时的克伦威尔并未看出亨利对简的深情,却把王后的死看成了自己升官发财的好机会,积极地给国王“安排相亲”。
第二个安妮出现了,就是克伦威尔推荐给亨利八世的德国公爵的姐姐克里维斯的安妮,这里边有个政治考量,就是德国公爵信奉新教,可以和亨利一起联手对抗罗马教廷,婚姻再一次变成了政治联姻。结果,亨利派去给安妮画像的画家欺骗了他,等结婚时亨利才发现她脸上的痘疤。国王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亨利只好硬着头皮结婚,但还是后悔了。安妮很通情达理,说可以离婚,两人和平分手。这却苦了克伦威尔这个大媒人,不久之后他被亨利八世抄家,后斩首。安妮也成为亨利的王后中唯一一个得了善终的女人。
除了喜欢结婚、离婚、迎娶侍女之外,亨利八世的又一大爱好就是在斩首某人之后立刻办喜事。在斩首克伦威尔的当天,他又娶了第5个妻子霍华德·凯瑟琳,是安妮·波琳的表妹,大臣们以为波琳家又会重新回到权力的舞台上来了,可是大主教托马斯·克兰默横刀立马杀了出来,举报霍华德·凯瑟琳与他人通奸,凯瑟琳在证据面前也只好承认,被以叛国罪处死,年仅22岁。
尽管被砍头的是王后,但是总把妻子砍头也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所以在结过5次婚之后,亨利逐渐对婚姻之事心灰意冷,而是授意自己唯一一个儿子信奉新教的舅舅爱德华·西摩摄政,从而辅佐儿子顺利继位。即便如此,爱德华六世仍然被视为私生子。因为早在安妮·波琳赶走了凯瑟琳王后之时,国会就通过了关于王位继承的法案,大致的说法是,如果亨利八世和哪个女人结婚了,那么之前和其他王后生的孩子则自动成为私生子或私生女。真是自作自受,当亨利八世满心欢喜想把王位传给儿子时,却发现他成了私生子。
第6个妻子凯瑟琳·帕尔依旧是一名侍女,但却是一个博学的侍女,当了王后她居然还出版了两本书,并承担了对所有孩子的教育。她不但博学,且并不专心于权力,这倒是给了亨利八世以安度晚年的机会。她也很好地照顾了晚年疾病缠身、容易动怒的亨利。此时的亨利八世已经垂垂老矣,从年轻时英俊的国王变成了一个衰老的胖子,有一次他骑马受伤,此后便一蹶不振。
台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李若庸在小说《狼厅》的导读中写道:“在回报他人方面,亨利八世性格里有项突出又令人厌恶的特质——沃西、摩尔,克伦威尔;凯瑟琳与安妮·波琳——一个接着一个,一旦他们再无利用价值,就被他冷笑着摧毁或弃置一旁。”
孩子的阴影,也是历史的阴影
亨利八世反反复复的婚姻,甚至把此前海誓山盟的爱人送上断头台,即便是身在王宫,这一幕幕伦理丑剧也给那些旁观着一切的孩子们的心灵蒙上了浓厚的阴影,而这些童年的阴影,可能就成为日后历史上的巨大的灾祸和乌云。
首先说玛丽一世,就是亨利八世和第一个妻子凯瑟琳的女儿。亨利唯一的儿子爱德华六世在亨利去世后继位,可是不到6年就去世了,玛丽一世继位。玛丽像来自西班牙的母亲凯瑟琳一样,笃信天主教,她17岁时就被迫要照顾安妮·波琳与亨利八世的女儿伊丽莎白,或许是童年母亲和自己被排挤、被迫害的经历给她带来了内心的创伤,她在继位后成了一个极端强硬派,疯狂地报复新教徒,被她处死的人至少有300人,很多是烧死的,包括前文提到的第三个托马斯——托马斯·克兰默主教,后世叫她“血腥玛丽”。为求活命,克兰默写了一份又一份“悔过书”,最后眼见得不到宽恕、难逃一死,他才又强打精神“翻供”,表示要做新教的殉道者。
玛丽去世后,同父异母的妹妹伊丽莎白一世继位。她比姐姐玛丽要温和得多,不过比起上一辈的经历来她或许应该受到更大的创伤,因为玛丽的母亲凯瑟琳是被放逐,而伊丽莎白的母亲安妮·波琳是被斩首的。或许正是受到了刺激,伊丽莎白终身未嫁,被称为“童贞女王”,美国的弗吉尼亚州(Virginia)就是以她命名的。玛丽曾经强迫伊丽莎白信天主教,伊丽莎白假装信仰,可是玛丽早已看出,她把妹妹伊丽莎白关在伦敦塔之中。
虽然终身未嫁,但她却将英格兰打造成了当时欧洲最强大和富有的国家,那是英格兰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莎士比亚和培根都生活于她的时代。如果说亨利八世代表了都铎王朝最混乱的一面,那么他的女儿伊丽莎白则代表了都铎王朝最理智的一面。当今日的大众流行文化对亨利八世的艳情史和政治斗争史津津乐道之时,似乎不该忘记,即便在亨利八世寻欢作乐之时,他依然没有忘记脱离教会的束缚和抵御西班牙的入侵。这或许是亨利八世这个人最吸引人的地方:虽然他满身缺点,但他却从来没有放弃过成为一个好国王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