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别

2011-12-29 00:00:00马帅
看世界 2011年7期


  一封信让世界意识到,在英雄不论出身的西方世界,即便像卓别林一样伟大的人物,
  也可能对身世“羞于启齿”。但卓别林的子女表示,他们并不介意父亲是不是罗姆人的后代。
  
  “1889年,我出生于英国伦敦。”20世纪50年代,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在自传中写下了这行字。随后,所有关于他的故事几乎都照抄了这句话,对于他艰辛童年的介绍,更常见的说法是,“他在简陋的出租房间、国立贫民院及一所孤儿院中度过了辛酸的童年。”
  而一封信的面世让人们意识到,伟大如卓别林的人物,也有着对自己“不体面”身世的羞怯和最普通的虚荣:
  你是否知道,你出生在大篷车里,我也是。那辆大篷车不错,属于罗姆人,也就是我的姑姑。你出生在斯梅西克的“黑块地”,我也是,在(你出生)两年半后,你母亲后来跟随你父亲的马戏团离开(黑块地),定居在伦敦,具体下落我不知道。再会并且祝你好运。
  信件落款签名是“杰克·希尔”。斯梅西克是伯明翰附近的一个市镇,那里的“黑块地”位于伯明翰市边缘,在19世纪80年代曾是罗姆人聚居区。在信中,杰克·希尔表示,自己写这封信不是为了钱财。这封信整体而言语气非常友好。
  收到这封信后,卓别林把信藏在一个书桌的抽屉里,并锁了起来。这张书桌作为卓别林的遗物传给了他的家人。他的妻子奥娜·卓别林1991年去世后,包括书桌在内的一些遗物都留给了卓别林的小女儿维多利亚。她是卓别林子女中唯一一个继承父业的——她成为一个著名的马戏艺人,创立“隐形马戏”,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
  维多利亚发现,在这个父亲传下来的书桌里有一个抽屉,无论用哪把钥匙都打不开。为此,维多利亚找到一个锁匠,打开了书桌,找到了这封信。英国媒体表示,不知道维多利亚是何时知道信件内容的,但这封信于2月20日被刊登在英国《每日邮报》上,卓别林的“真正身世”才大白于天下。
  信中的说法与卓别林的身世基本吻合。卓别林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分居了,他与同母异父的哥哥雪尼·卓别林随母亲生活。1896年卓别林七岁时,由于母亲失业,兄弟两人被送入伦敦兰贝斯区的一个少年感化院。几周后他们又被送入一个收养孤儿的学校。但他在这个学校待的时间也不长。受生计所迫,年幼的卓别林开始工作。他当过报童、杂货店小伙计、玩具小贩、医生的小佣人、吹玻璃小工,还在游艺场扫过地。
  1913年,随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演出,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早年的贫困生活启发了他后来创造流浪汉的灵感——小胡须、细手杖、大号裤子及皮鞋,以及歪歪扭扭的晚礼服,暗示了“在儿童天真想象中的威严成人形象”,以此重新塑造下层阶级的代表。通过这个形象,卓别林获得了世界范围的声誉,并两次获得奥斯卡奖,家财颇丰。
  英国媒体表示,通过这封信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卓别林一直没有“出生证明”了。在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英国,出生证明是一个人的法定必备文件,相当于“身份证”的功能,但卓别林的出生证明一直下落不明。
  按照广为人知的说法,卓别林父母都是艺人,母亲名为汉娜,婚前姓希尔,长大后成为歌手和演员,艺名为莉莉·哈莉。也正是因为母亲角色的缺失,导致一次在伦敦的演出期间,有9个女人声称是他的母亲。——如果杰克·希尔的说法为真,那么他与卓别林的母亲应该颇有渊源。
  与这封信一同面世的,还有一些其他的文件和资料。包括卓别林即兴弹奏钢琴的记录,以及一些剪报:剪报内容甚至包括英国陆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禁止军人在战壕内蓄卓别林式小胡子。
  卓别林移民美国是在1912年,当时,等级观念和身世依然能够影响一个人的前途,而罗姆人一直是被人们所歧视的种族。后来,卓别林在美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终生保留了自己的英国国籍。然而,尽管卓别林备受血统的质疑,但他依然没能正面承认自己就是罗姆人。
  卓别林之子迈克尔说,他不在意父亲是个罗姆人。迈克尔说,“他身上有这样一股力量,不论他的出身、经历如何,世界永远会记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