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将中国视为同学

2011-12-29 00:00:00关飞
看世界 2011年7期


  安吉拉·萨伊尼,1980年出生,毕业于牛津大学,曾为BBC、《卫报》、《新科学家》等媒体或杂志工作、撰稿,并获得2010年英国科学作家联合会的“科学作家奖”提名。
  
  1、《看世界》:我看到在介绍印度科技产业发展的相关文章中,您不止一次地把中国同印度做对比,比如谈到科研投入占GDP的比重时。那么,根据您的了解,印度人是如何看待中国的高科技产业的呢,是“同学”还是竞争对手?
  安吉拉·萨伊尼: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蔚为壮观,多数的印度人对此都很欣赏。而在IT产业,尤其是在外包服务领域,印度则更有优势,印度人也以此为骄傲。对于印度人来说,亚洲整体的崛起是一件令人异常兴奋的事情,亚洲各个国家的繁荣对整个地区来说都绝对是好事。所以,我更倾向于认为,印度人把中国视为“同学”,更不仅仅是竞争对手。
  
  2、《看世界》:印度的很多IT行业精英都去了美国、留在美国,这种人才外流在中国也很严重,印度政府是用什么办法留住这些人才的?
  安吉拉·萨伊尼:以前,对于很多亚洲的科学家或工程师来说,他们职业发展的最好机会依然在海外,但现在(印度)国内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很巨大。印度政府在那些实验室和研究所投入了大量的经费,以帮助他们的研究工作。此外,印度的工程院校培养了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这些院校也在致力于让这些优秀毕业生有机会从事更高层次的研究,而不是让他们离开去海外。我相信,这些措施会见成效。实际上,很多身在海外的印度人已经开始回家了,“智力外流”的情况正在被扭转。
  
  3、《看世界》:您在文章中写道,印度的科技革命已经开始,您觉得印度科技革命中可能会遭遇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安吉拉·萨伊尼:是贫困。他们也致力于通过科技来改变贫困的状况。比如我在《极客之国》一书中提到的,印度的公司在开发一种基于语音系统的互联网,“说话的网络”,也就是说,一些居住在偏远乡村的人,或者是盲人,还有不识字的文盲,只要他们拥有一部手机,就可以通过语音的方式上网;还包括我在书中提到的,政府投入研发治疗结核病的药物等等。
  
  4、《看世界》:近日里,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的生死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见本刊3月上封面话题),很多中国媒体也在讨论,中国是否具有那样的文化与社会环境让乔布斯那样的怪才脱颖而出并成就一番事业。所以我很好奇印度的情况,在同样是传统文化底子深厚的印度,会产生出乔布斯吗?印度的父母如何看待孩子成为乔布斯一样的“极客”?
  安吉拉·萨伊尼:无论在印度的家庭还是学校,传统文化都形成了一种很严格的模式,很难让孩子们去自由思考。但我看到了很多印度年轻人,他们善于质疑、充满创意,像穆尔蒂那样的IT产业领袖,他们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创意产业明星。今年1月我回到我的母校——牛津大学,在招聘会做了一个演讲,我就看到印度的IT名企印瑟孚斯公司正在牛津大学招聘,这些印度企业已经真正成为了全球化的企业,下一代的印度工程师们也必将更加全球化。